中医穴位归纳:7个动物穴

祖家老爷给人体的穴位取名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同时又对其所起的作用,有着画龙点晴的提示:

  • 鱼际穴,属手太阴肺经,穴在拇短展肌、指对掌肌之边缘,其处肌肉丰隆,形如鱼腹,又当赤白肉相合之处,故谓之鱼际。
  • 鱼腰穴,属经外奇穴,眼眉形状如鱼,鱼中央的部分叫鱼腰,穴在其中点,故名鱼腰穴。
  • 伏兔穴,属足阳明胃经,穴在骨直肌肌腹中,其处肌肉隆起如伏卧之兔,故名伏兔。
  • 犊鼻穴,属足阳明胃经,穴在膑韧带外侧凹陷中,犹如牛犊鼻孔,故名犊鼻。
  • 鸠尾穴,属任脉。穴在剑突下方,因胸骨剑突形似斑鸠之尾,故名鸠尾。

多么可爱的鱼儿,兔儿,鸟儿,牛儿,整天在我们的身上欢腾雀跃,更是我们的贴身御医,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1、鱼际穴

鱼际穴,属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五输穴的荥穴,五行属火。鱼即鱼类,际即边际,掌中屈拇肌隆起似鱼,此穴处其边,故名鱼际。

鱼际穴 肺经穴位 人体穴位图

际,边际也。凡两合皆曰际。穴在拇短展肌、指对掌肌之边缘,其处肌肉丰隆,形如鱼腹,又当赤白肉相合之处,故谓之鱼际。

际,边际。因此穴在拇短展肌,拇指对掌肌之边缘,又此处肌肉丰隆,形如鱼腹,又当赤白肉际相会之处,故名。

鱼,水虫也,象形。

《说文解字》

《类经·经络类》:“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注:“手足掌两旁丰肉处皆谓之鱼。”际,合边之义。

《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

吴崑注:“凡手足黑白肉分之处,如鱼腹色际,皆曰鱼际。”此穴在手拇指本节后,掌内侧丰肉际,形如鱼腹,古称此处为鱼,或手鱼。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云:“手太阴之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因名本穴为“鱼际”。杨上善谓:“水出井流而动也,脉出指流而上行,大指本节后象彼鱼形,故以鱼名之,赤白肉畔,故曰鱼际也。”

张隐庵:“有如鱼腹,因以名之。”盖谓鱼处之边际也。杨上善曰:“腕前大节之后,状若鱼形,故曰手鱼也。”以邻近而得名。

鱼际。鱼,水中之物也,阴中之阳也。际,际会、会聚也。该穴者,水中之阳聚集也。本穴气血为太渊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由于肺经经水经过列缺穴的分流,太渊穴的失散,因此传至本穴的地部经水已较稀少。而本穴所处为西方之地,地性干燥,故其经水吸收脾土之热后大量蒸发上达于天。鱼际之名即是意指穴内气血由阴向阳的这种主要变化,故名。

鱼际穴,又名板门穴,主治孩子们的消化不良病症。

鱼际,清肺热、利咽喉

鱼际为手太阴肺经之荥穴,“荥主身热”,所以本穴具有清肺热的特点,凡外感风热、燥热伤肺,或阴虚内热、热伤肺络等所导致的病证,均可取鱼际治疗。

鱼际有理气利咽作用,主治咳嗽、咯血、失音、喉痹咽干、乳痈、肘挛。

作用功效:清肺泄热,利咽止痛。

主治病症:肺结核、咯血、哮喘、咽喉炎、扁桃体炎、发热、头痛、头晕、心动过速、失眠、多汗症、小儿疳积等。

按摩手法:按摩时,可以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在鱼际穴附近上下推动,或双手鱼际穴互相敲击,至掌侧发热即可。按摩的次数根据身体状况决定,一般每天1—2次,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久病体虚及患慢性病的人,可适当增加按摩次数,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不必急于求成。

2、鱼腰穴

鱼腰穴,经外穴名。《奇效良方》云“在眉中间是穴”,别名:眉中;吊睛。
鱼腰穴,眼眉形状如鱼,鱼中央的部分叫鱼腰,本穴位于其中点,故名“鱼腰穴”。

眼部穴位 睛明穴 攒竹穴 鱼腰穴 丝竹空穴 太阳穴 瞳子髎穴 球后穴 四白穴 承泣穴

作用功效:镇惊安神、明目利窍、疏风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等眼疾。

按摩手法:用食指在眉毛处以画圈的方式进行轻揉按摩,直至眉毛处感觉到热为止。

3、伏兔穴

伏兔穴,别名外勾、外丘。属足阳明胃经。伏即俯伏,兔即兔子,穴位局部肌肉隆起,在特定体位下形如伏兔,故名伏兔。

人体穴位图 伏兔穴
人体穴位图 伏兔穴

伏,卧伏也。穴在骨直肌肌腹中,其处肌肉隆起如伏卧之兔,故名伏兔。

伏,有覆义,面向下卧。兔,动物名。《针灸大成》谓:“膝上六寸起肉处,正跪坐而取之,以左右各三指按捺,上有肉起如兔之状。”人当跪坐之时则腿足之气,冲至两膝以上,则两腿股直肌,肌肉绷急,推捏不动,犹兔之牢伏也故穴名伏兔。

伏兔穴,“伏”,停伏、降伏的意思;“兔”,五行中属卯木,喻风。“伏兔”的意思就是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

作用功效: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散寒止痛。

主治病症:膝关节炎、下肢瘫痪、下肢痉挛、荨麻疹、脚气、腹股沟淋巴腺炎等。

按摩手法:按揉伏兔最好采取指压带揉动的方式,每个点按压时间约3分钟,可缓解腰膝疼痛、下肢酸软麻木、腹胀、足麻不仁等症。

4、百虫窝穴

百虫窝,属经外奇穴,百,基数词,众多之意:虫窝,致病之虫类寄居之处。此穴有驱虫止痒之功,故名。

百虫窝穴,位于大腿内侧,髌骨的内侧端上3寸,(正好在脾经的路线上,髌骨的内上缘向上,直上大约有两指宽的),即脾经血海穴上1寸,正坐屈膝或仰卧取之。

作用功效:驱虫止痒,活血祛风。

主治病症:荨麻疹、疳积等。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3-5分钟。或用手掌心的劳宫穴对着百虫窝来回按摩。

5、鹤顶穴

鹤顶穴,属经外奇穴,位于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

作用功效:祛风除湿,通利关节。

主治病症:膝痛、腿痛、下肢麻痹、瘫痪等。

按摩手法:用手心中的劳宫穴对着鹤顶穴来回按揉,时间3-5分钟。

6、犊鼻穴

犊鼻穴,俗称外膝眼。属足阳明胃经。犊即小牛,鼻即鼻子,穴在髌韧带之侧,韧带形似小牛之鼻,故名犊鼻。

犊鼻穴 人体穴位图
犊鼻穴 人体穴位图

犊,牛子也,即小牛。穴在膑韧带外侧凹陷中,犹如牛犊鼻孔,故名犊鼻。膝眼,在膝头骨下,两旁陷者宛宛中。原指有内外两穴,现以犊鼻称外膝眼,在内侧者称内膝眼。

《说文》:“犊,牛子也。”鼻指呼吸兼嗅觉器官。足阳明胃经属土,以其牛为坤为地,穴当膝髌骨旁,是处形同牛鼻。

《医宗金鉴》:“此处陷中两旁有空,状如牛鼻。”因名犊鼻。

犊鼻穴,“犊”,是指小牛、脾土;“鼻”的意思是指牵牛而行的上扪之处。
“犊鼻”的意思是说此处穴位的地部脾土微粒被流过的胃经经水带走。

犊鼻,祛风化湿、疏利关节

犊鼻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

犊鼻有通经活络、疏风散寒、消肿止痛之功,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常用穴之一。

作用功效:祛湿散寒,通利关节,活络止痛。

主治病症:膝关节炎、膝盖部神经痛或麻木、脚气等。

按摩手法:

用手掌小鱼际敲击3~5分钟,长期敲击,可改善下肢麻痹、屈伸不利。

揉按犊鼻5分钟,可减轻剧烈运动造成的膝关节疼痛。

用中指指腹按摩犊鼻穴,每次3~5分钟,可以改善膝部疼痛、酸软等症。

7、鸠尾穴

鸠尾穴,属任脉。鸠尾是任脉的络穴,膏的原穴。鸠即鸠鸟,尾即尾巴,胸骨剑突形如鸠鸟之尾,此穴在其下,故名鸠尾。

人体穴位图 鸠尾穴 巨阙穴 中脘穴

鸠,鸟名,即斑鸠。穴在剑突下方,因胸骨剑突形似斑鸠之尾,故名鸠尾。

鸠为布谷鸟之别名,性喜聚居,故称多人施工为鸠工。古者仲春献鸠以养国老,仲秋授年老者以鸠杖,云鸠性不噎。穴在胸骨剑突下。肋骨分歧,如张两翼,剑突中垂,有如禽尾,不曰他鸟之尾,而必喻以鸠鸟之尾者,以鸠鸟之尾常垂善蔽也。中医称剑突为蔽骨,以其掩蔽膈肌也,《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王冰注:“鸠尾心前穴名也,其正当心蔽骨之端,言其骨垂下如鸠鸟尾形,故以为名也。”

鸠尾穴,鸠者鸟之一种,其习性特征与鹃相近,鸠与鹃最大的不同之处即是不自营巢,而是在其它同类鸟巢内下蛋并由它鸟代为孵化。尾者余也,指鸠鸟余下之物。鸠尾名意指任脉热散的天部之气在此会合。本穴物质为任脉热散于天部的浮游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此气如同鸠鸟之余物一般,故名鸠尾。

鸠尾穴,安心宁神、宽胸定喘

鸠尾穴有宽胸化痰、和胃降逆、清热熄风作用。

鸠尾穴有和中降逆、清心化痰之功。

作用功效:宽胸化痰,和胃降逆,清热息风。

主治病症:心绞痛、癫痫、呃逆、精神病、哮喘、心包炎、支气管炎、急性胃炎、神经衰弱、扁桃腺炎、喉头炎、肺气肿、肋间神经痛等。

特效按摩:经常用四指叩击鸠尾穴,可使皮肤富有光泽,气色饱满,精神充沛。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1)
上一篇 2022年6月3日 上午9:49
下一篇 2022年6月9日 上午9:37

相关推荐

  • 提醒痛风的朋友:不想尿酸高,这些常吃的一定要忌口!

    痛风,疼起来像老虎在咬关节一样! 痛风,俗称”白虎历节”。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痛风发作起来,就像”老虎在咬关节”一样。 从医学角度来说,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 据《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中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

    2021年5月19日 穴位养生
  • 督脉穴位:脑户穴

    穴位解析释义 脑户穴别名匝风穴,会额穴,合颅穴,仰风穴,会颅穴,迎风穴。 1、脑户。脑,大脑也。户,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本穴物质为风府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膀胱经外散而至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二气相合而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此气能随人体所受风寒而冷降归地并入于脑,故名。 脑户,属督脉。脑户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脑即…

    2022年5月23日
  • 人体十二经脉——手厥阴心包经循行路线图及9个穴位位置图

    手厥阴心包经活跃时间:戌时(19点~21点)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经在19点到21点最旺,此时可通过轻柔的活动如看书、听音乐、做SPA等放松心情,释放压力,使心脏处于舒适状态。 经络循行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于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到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胸部支脉沿着胸中,出于肋部,至腋下3寸处(天池穴),上行抵腋窝中,沿着上臂内侧,行…

    2021年12月23日
  •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曲垣穴

    穴位解析释义 曲,隐秘也。坦,矮墙也。曲垣名意指小肠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在此沉降。本穴物质为秉风穴传来的风气,风气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吸湿下行,至本穴后天部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沉降地部,脾土物质堆积如丘,如矮墙之状,故名曲坦。 穴位含义:小肠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在此沉降。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富含水湿的脾土微粒。运行规律:由天部归降地部并堆积穴周内外。 取穴 …

    2022年2月18日
  • 为什么说“风为百病之长”?

    “风为百病之长”的说法,来自于《黄帝内经.素问.风论篇第四十二》 “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翻译过来就是说:所以,风邪是引起多种疾病的首要因素。导致它侵入人体后会产生变化为其他各种疾病,就没有一定常规了,但其病因均与风邪入侵有关。 为何有这种排序呢?中医认为,人体生活在宇宙之间,经常会受到外邪的侵扰而致病,归纳起来有六…

    2019年4月8日 养生误区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承扶穴

    穴位解析释义 1、承扶。承,承担、承托也。扶,扶助也。承扶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外散。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下行的地部经水和经水中夹带的脾土微粒,由于膀胱经经水在上、次、中、下髎穴四穴处大部分流落于地之地部,至本穴后气血物质实已变为经水与脾土微粒的混合物。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为吸热气化,水湿气化上行于天部,脾土微粒则固化于穴周,固化的脾土物质质干坚硬,…

    2022年5月1日
  •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中渚穴

    1、中渚(zhǔ):中,与外相对,指本穴内部。渚,水中的小块陆地或水边之意。中渚名意指随三焦经气血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屯积。本穴物质为液门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随水湿风气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冷降归地并形成了经脉水道旁边的小块陆地,故名中渚。 2、三焦经俞穴:俞,输也。三焦经气血温度不高,所行之地无外界提供的充足热能使其水液气化上升,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主要…

    2022年1月23日
  • 足太阴脾经经穴:大横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大横穴又名肾气穴、人横穴。 1、大横:大,穴内气血作用的区域范围大也。横,穴内气血运动的方式为横向传输也,风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物质为天部横向传输的水湿风气。本穴物质为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其运行方式为天部的横向传输,故名。 2、肾气:肾,水也。气,天部的气态物也。肾气名意指本穴的天部之气富含水湿…

    2022年2月24日
  • 身体五大止痛开关,哪疼按哪,非常实用的穴位止痛方法,再也不求人!

    在我们之前的文章《人人都应掌握的八把中医救命钥匙》里面,我们就提到了几个救命穴位。今天再跟大家分享一些止痛的穴位,非常实用。 当身体出现疼痛时,大部分人总是习惯性的去打针吃药。其实,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些天然的止痛开关,可以帮我们止住身体某些部位出现的疼痛。想知道都是哪些穴位吗?一起看看吧! 落枕脖子疼 吹空调或者开窗睡觉的时候,不小心脖子受了寒,第二天起来…

    2020年7月17日 穴位养生
  • 足少阳胆经经穴:地五会穴

    穴位解析释义 地五会穴别名地五穴。 地,地部也。五,五脏六腑也。会,交会也。该穴名意指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此交会。本穴所处为足背外侧陷者中,胆经上部经脉足临泣穴传来的气血又为天部的寒湿风气及地部的寒冷水湿,穴外天部的飘散阳气至此后因本穴气血的寒冷收引而化雨冷降穴内,穴外地部的溢流水液也汇入本穴,本穴如同五脏六腑的气血汇合而成,且气血为地部经水,故名。 地五…

    2022年4月13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