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1、内庭。内,里面也。庭,庭院也。内庭名意指胃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冷降。
本穴物质既有陷谷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又有厉兑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经水由本穴顺流至厉兑穴,天部的水湿之气则急速散热而冷降于地,降地之水局限在本穴之内,气血生于胃经亦回于胃经,如在庭院之内运动,故名内庭。
内,入也。庭指门庭。穴当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趾缝如门,喻穴在纳入门庭之处,故名内庭。
内,内里,内方。深处为内,居处为庭。门内曰庭,主屋正室亦曰庭。穴居第2、第3趾间之趾蹼部,地位隐蔽,犹如门内之庭堂也。本穴之下为“历兑”。“兑”于《易经》为口,为门。本穴犹在门庭之内也。又其所治症,多不在穴位近处,而在头脑腹心者居多,是其功用有关于内也。于体则庭,于用则内,故名“内庭”。
内庭穴,庭院内的小潭。内,里面也。庭,庭院也。
内庭,名意指胃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既有陷谷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又有厉兑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经水由本穴顺流至厉兑穴,天部的水湿之气则急速散热而冷降于地,降地之水局限在本穴之内,气血生于胃经亦回于胃经,如在庭院之内运动,故名内庭。
2、胃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回归之处,经水极为细小,故为胃经荥穴。
内庭穴,属足阳明胃经。内庭为足阳明胃经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水。内即里边,庭指庭院,对历兑来说,本穴犹如门内的庭院,故名内庭。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的气血变化主要为天部之气,由厉兑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在本穴处是散热冷降的变化,表现出水的润下特性,故本穴属水。
附注:足阳明经所溜为“荥”。
内庭穴意义:胃经经气在此冷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冷之气及地部的细小经水。
运行规律:大部分天部之气冷降归地,小部分天部之气上炎天之天部,经水则循胃经下行厉兑穴。
取穴
取穴方法: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快速取穴:足背第2、第3趾之间,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即是。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分清降浊。
主治疾病: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便秘,热病,足背肿痛等等。
穴位歌诀
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
瘾疹咽喉疼,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穴位配伍:
- 内庭配上星、太阳、头维,清利头目,治头痛,目赤肿痛。
- 内庭配合谷,清泻邪热,主治牙龈肿痛。
- 内庭配合谷、颊车,治牙龈肿痛。
- 内庭配太冲、曲池、大椎,治热病。
- 内庭配颊车、地仓、下关,治口眼㖞斜。
- 内庭配环跳,治胫痛不可屈伸。
- 内庭配厉兑、三间、冲阳、偏历、小海、合谷、复溜,治龋齿。
- 内庭配天枢、厉兑,治食不化、不嗜食。
- 内庭配阴交、气海、三里、太白、大敦、中封,治小腹胀满痛。
- 内庭配三里、天枢,治泄泻。
- 内庭配风府、中脘、大横、期门、气海、脾俞,治大便不利。
- 内庭配列缺、天枢、照海,治腹中肠痛,下痢不已。
- 内庭配中脘、足三里、内关、大肠俞、大陵、阑尾,治肠痈。
- 内庭配中脘、上脘、下脘、内关、足三里,治胃痛,胃中郁热。
- 内庭配公孙、厉兑、中脘、章门,治胃呆不食。
- 内庭配合谷、浮白、阳白、三间,治牙痛。
- 内庭配颊车、支沟、外关、列缺、厉兑,治口噤。
- 内庭配天枢、隐白、气海、照海、内关,治赤白痢疾。
鼻出血
配伍穴位:神庭穴、迎香穴、内庭穴
疾病概述:鼻出血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
按摩顺序与技法:发现鼻子出血马上抬起头,用手掌轻拍额头数十下,再用中指轻按神庭穴1分钟左右,然后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迎香穴1~3分钟,最后按压内庭穴3分钟。
临床运用: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齿龈炎、扁桃体炎、趾跖关节痛等。
养生保健
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内庭穴5~10分钟,可以治疗腹胀腹痛、耳鸣。
刮痧法:用角刮法刮拭内庭穴,以出痧为度,隔天一次,可以治疗肠疝痛、便秘、足背肿痛。
内庭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如果直译,就是庭台内的小潭,这种情况,在江南水乡很常见,如下图:
取象比类,是中医常用的手法,尤其是在穴位的命名上更是如此。大家注意一下上图内庭穴所在的位置就明白了。它是在脚的二、三指之间的骨缝里,从胃经的循行方向上,相对它的上一穴陷谷来说,内庭的前方,刚好遇到一个小“水坝”(脚蹼),所以,经水受这个小“水坝”的阻挡,就被窝在这个骨缝中,流动出现障碍,就好比庭院里的小潭,远不如大江大河的水流速快,这个道理都是相通的,故名内庭。
因内庭是胃经的荥穴,其性属水。荥穴的经水是由小变大,“所溜为荥”,有渐渐汇聚的作用。在五行之中,脾胃皆属土,肾属水,而内庭在60五输穴中其性又属水,这样它就成为了“土中水”。中医认为,土是克水的,但如果脾土运化失调,土就克不水,会导致肾水泛滥,比如便秘、腹泻、小便不利的问题,因肾主二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内庭的“土中水”还是一定意义的,揭示了脾土与肾水之间的关系。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之荥穴,具有清经热、降胃火的作用,多用于胃火炽盛及阳明热炽、循经上扰的头面、咽喉、口齿、鼻疾患。
“荥主身热”,故内庭穴可清热。
足阳明经脉循鼻外,入上齿中,挟口环唇,属胃络脾,其经筋结于面部,其络脉络于咽喉,所以,内庭穴既可清阳明经热,治疗齿痛、鼻衄、咽喉肿痛等经络病,又可泄阳明腑热,治疗胃肠腑症。
内庭穴治疗口臭
内庭穴所处的位置。因其接近胃经的终点(厉兑),又因其深陷2、3脚指的骨缝中,受脚蹼这个小“水坝”的阻挡,导致经水不易顺畅下泄,形成了一个小“水潭”。胃气降不下来,胃火就会顶在上面,导致口臭的发生,而刺激该穴,可以将脚蹼这道“拦阻坝”削平,帮助经水顺利下泄,胃气下降后,顶在口腔中的口气就自然而然去掉了,这叫“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很多人夏天长脚气,其实也是在排湿呢。而脚气出的部位大多集中在各个脚蹼和指缝里。通过捏各个脚蹼,将湿气排出,也算是一种类型的排毒。第1、2脚指蹼,排的是肝毒,而2、3脚指蹼,排的是脾胃的湿毒,因为经络走向使然。
按摩手法:
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内庭穴上,适当用力上下推动,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可治疗口腔溃疡、鼻出血等上火症状。
用手指指尖点按内庭穴2~3分钟,长期按摩,可以改善口臭、腹胀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