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百会穴别名别名:顶中央穴,三阳五会穴,天满穴,天蒲穴,三阳穴,五会穴,巅上穴。
1、百会。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也。百会名意指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本穴由于其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故名百会。三阳五会、三阳、五会名意与百会同,三阳指手足三阳经,五会指五脏六腑的气血皆会于此。
百会穴,属督脉。百会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一说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交会穴。百即百脉,会即交会,此穴在巅顶部,是足三阳、足厥阴和督脉等众多经脉交会之处,故名百会。
百会,一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穴为手足三阳、督脉、足厥阴交会之处,百病皆治,故名百会。
百,《说文》:“十十也”,乃众多之称。会,有会合之义。穴在人体至高正中之处,百脉百骸皆仰望朝会。《针灸大成》云:“犹天之极星居北。”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也,故曰头为诸阳之会。道藏云:“天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故名“百会”。所谓“天”者,以其居人身之最上也。所谓百神者,有关全身之神识也。
本穴曾名为昆仑。盖头为昆仑,以中国地势论,境内群山以昆仑为巅首,所有山脉河流,多由昆仑披沥而下,故本穴别名“昆仑”。因足太阳经足跟后方外侧,另有“昆仑”穴位,故本穴“昆仑”之名因之不传。
2、顶中央穴。此指本穴位于头顶中央,无它意。
3、天满穴。天,天部。满,满盛也。天满名意指穴内阳气为满盛之状。
4、天蒲穴。天,天部也。蒲,古指草盖的园屋,此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卫外之气。理同百会名解。
5、巅上穴。巅,顶也。上,上部也。巅上名意指本穴位处头顶,且气血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
6、督脉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之阳气汇聚而成,但以膀胱经及督脉传入的阳气为多,故为督脉足太阳之会。
穴位含义:手足三阳经及督脉阳气在此交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充盛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缩后循督脉下传前顶穴。
取穴
取穴方法: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升阳举陷,益气固脱。
百会,诸阳之会
百会穴位居颠顶部,其深处即为脑之所在;且百会为督脉经穴,督脉又归属与脑。此外,根据“气街”理论,“头气有街”、“气在头者,止之于脑”(《灵枢。卫气》),即经气到头部的(手、足三阳)都联系于脑。根据“四海”理论,“脑为髓海”。
杨上善注说胃流津液渗入骨空,变而为髓,头中最多,故为海也。是肾所生,其气上输脑盖百会穴,下输风府也”。
《灵枢•卫气》记载: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胸部两侧肌肉隆起处。)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取此者,用毫针,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乃刺而予之。所治者,头痛眩仆,腹痛中满暴胀,及有新积。痛可移者,易已也;积不痛,难已也。
百会,百条经脉的交会穴。当然,这里的“百”并非精确的数量词,在这里相当于形容词,比喻多的意思,就好像百川归海。
我们经常说,头为诸阳之会,何出此言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百会穴。中医认为,手足三阳经,即手太阳小肠、手少阳三焦、手阳明大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阳胆、足阳明胃,外加督脉,七阳经均交会于百会穴,故名。
可能有网友要问了,这个不是和大椎穴一样了吗?没错,既一样,也不一样,虽说它也是七阳经交会,但重点是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而其它五阳经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百会之所以被称为诸阳之会,还和其位置有关,它基本位于人体的最高点的位置,并且从颅骨的结构来看,它位于矢状缝上,并且离冠状缝也不远,因此气血容易顺着骨缝渗透到颅内,形成气血交换。
请让我再谈谈各部气机所通行的道路。人体的胸部、腹部、头部和腿部的气,都有各自通行的道路和输注的部位。头部运行之气,输注于脑。胸部运行之气,输注到胸膺和背部十一椎以上的背俞穴。腹部运行之气,输注到背部十一椎以下的背俞穴和脐部左侧右侧动脉附近冲脉的腧穴肓俞与天枢等。腿部运行之气,输注到足阳明胃经的气冲穴、承山穴和足踝的上下部位。针刺这些部位,要使用毫针。操作时,须首先用手在穴位上长时间地按压,使气到达手所压的部位,然后用毫针刺人施行补泻手法。运用这种方法所治疗的病证有,头痛、头晕、突然昏倒、腹痛、腹部突然胀满及病程较短的积聚。积聚病中,疼痛而切按能够移动的就容易治愈,切按时不能移动而不疼痛的就很难治愈。
百会穴位于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另外各阴经通过十二经别也到头面,所以头气街的开启使十二经脉及督脉经气都通过前顶穴与脑髓建立联系。
百会穴不但可以疏通经脉,起到补肾填精、补益脑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开启了头气街通道。
说明了头、胸、腹、胫部有经脉之气聚集循行的通路。气街是经络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经气运行的其他通路密切相关。
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
主治疾病: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穴位配伍:
百会配印堂、太阳、合谷,治头痛。
百会配神门、四神聪,治失眠。
百会配中脘、天枢(左侧)、气海、足三里,治胃下垂。
百会配脑空、天柱,疏散风邪,治头风,眼花。
百会配胃俞、长强,通调督脉,益气固脱,治脱肛,痔漏。
百会配脾俞,补脾健胃,温中止泻,治久泻滑脱下陷。
百会配水沟,醒神开窍,治喜哭不休。
百会配水沟、十宣、足三里、内关、涌泉,治昏厥。
百会配中脘、气海、足三里,治中气不足。
百会配内关、水沟,治休克。
百会配后顶、合谷,治头项俱痛。
百会配天窗,治中风失音不能言语。
百会配人中、合谷、间使、气海、关元,治尸厥、卒中、气脱。
百会配脑空、天枢,治头风。
百会配养老、风池、足临泣,治美尼尔氏综合症。
百会配水沟、足三里,治低血压。
百会配水沟、京骨,治癫痫大发作。
百会配关元、维道、三阴交、气冲,治阴挺。
百会配天枢、中脘、气海,治滑泄不止。
百会配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天枢,治休息痢。
百会配内关、神门穴,治心惕惕失智。
百会配鸠尾、心俞、丰隆、大敦,治痫证。
百会配颔厌、颅囟、天窗、大陵,治耳鸣。
临床运用:神经性头痛、眩晕、高血压、脑卒中、脑贫血、脑充血、休克、神经衰弱、癫痫、脱肛、子宫脱垂、痔疾、久泻、遗尿、声音嘶哑、耳鸣、咽喉肿痛、子痫、产后破伤风等。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持扶阳罐温灸,时间为三至五分钟,让罐体的温热、红外线及磁场刺激该穴位,可预头昏头痛、失眠、阳气不足、神经衰弱等疾病。坚持每天温灸,有保健长寿的功效。
百会穴,熄风醒脑、升阳固脱
百会穴有醒神志、苏厥逆、平肝熄风、升阳固脱等作用。
百会穴具有平肝熄风、醒神苏厥、升阳固脱的作用,故以治疗督脉病、神志病及气虚下陷证为主。
百会穴又名三阳五会,手足少阳、足太阳三阳经,以及足厥阴经和督脉交会于此。本穴是治疗督脉病、神志病,以及肝阳上亢、肝风上扰和风热上攻引起的头部疾患的要穴。
督脉为“阳脉之海”,百会穴又位于头顶部,可升提阳气,且督脉起于胞中,经肛门部贯脊上行,足厥阴经筋结于阴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以及《黄帝内经灵枢·终始》“病在下者高取之”的治疗原则,百会穴是治疗气虚下陷证的常用穴。
百会穴有清头散风、开窍醒神、回阳固脱之功,主治头痛,眩晕,耳鸣,鼻塞,中风失语,癫狂,脱肛,阴挺。
百会穴处人身最上,四围各穴罗布有序,大有百脉朝宗之势,犹地理学之世界屋脊,在人身则总摄阳经之汇也。后世以为治疗头部诸病之总穴。但以其地位至高,不免有如《易经》所云之乾元亢九之弊。故有时虽用泻法,而反升提。何则?因人身血气循环有压力亦有浮力。热邪与浮力结合,故有时降之不下也。故针家治头部诸病,多用此穴,兼取列缺、昆仑,以及其他下行之穴以佐之。俱用泻法,襄其下降之力,乃克有济,即上病下取之义也。有谓中医病理医理不切实际,盖以术者不明此理也,至若右病取左,左病取右,循其经也。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顺其情也。用寒远寒,用热远热,避其势也。诸般大法,术者最须留意。
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重要的作用。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在救治虢国太子的时候,其中的“三阳五会”就有百会穴名列其中。其实,百会穴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秘密就是它是人体任督二脉的开关之一,与会阴穴是一个强档组合。
百会穴是人体的天门穴,属于督脉,属阳,上接天气,会阴穴是人体的地户穴,属于任脉,属阴,下接地气,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呼应,统摄着人体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
按摩手法:
1.端坐在椅子上,用手掌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可以疏通经络,提升督脉的阳气。高血压的朋友用此方法,每天坚持,可以使血压稳定并降下来。对于低血压患者,刺激百会穴可以起到升提血压的作用。
2.叩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下,可以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百会为诸阳之会,轻轻叩击可以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当外感风寒出现头疼或休息不好、失眠引起头部胀痛时,可用此方法缓解。
3.点揉法:以一手的中指或食指附于百会穴上,先由轻渐重地按3-5下,然后再向左、向右各旋转揉动30-50次。如果是体质虚弱或患有内脏下垂、脱肛等症的朋友,开始按揉时动作要轻一些,以后逐渐加重,按摩的次数也可随之增多。
特效按摩:两手中指叠压,按百会穴3分钟,长期坚持,可使人开慧增智、益寿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