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0日是第22 个世界骨质疏松日。许多人认为,只有老年人才会患骨质疏松症,殊不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年轻人的骨量悄然流失,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2种类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静悄悄”的流行性骨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原发性骨质疏松指的是随着年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退行性病变,主要是指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
继发性骨质疏松则有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例如肿瘤相关性疾病、一些慢性肾病、甲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此外,长期服用一些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也会引发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状
1.疼痛
腰背痛、腿抽筋,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疼痛通常在翻身时、起坐以及长时间行走后出现,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加重。原因是由于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小梁的破坏、消失、骨膜下骨皮质的破坏等而引起全身骨痛。
2.身高缩短、驼背
多由于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变形、压缩性骨折所致, 严重者可导致胸廓畸形,甚至影响心肺功能;还可能会导致腹部脏器功能异常,引起便秘、腹痛、腹胀和食欲减低等不适。
3.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力时都有可能发生骨折,有时剧烈咳嗽都可能会导致肋骨骨折。
现在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不晒太阳、缺乏运动、过度节食、经常喝碳酸饮料以及吸烟、嗜酒等,导致不少年轻人的骨量偏低,进入中老年后会显著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此,年轻人也不能忽视骨质疏松症,要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钙的摄取量,避免过早成为“骨质疏松一族”。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人的衰老是无法阻止,但延缓与衰老相关的骨骼退化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坚持合理的养生保健,健康的生活方式,早期发现,早期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是可以延缓或阻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无论是男性或女性,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能获得的最高骨量,又称为骨峰值。要想提高峰值骨量,防止骨质疏松症发生,从小就要合理补充一些钙和维生素D,积极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并且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改善骨骼生长发育,促进成年期达到理想的峰值骨量。
女性在绝经期,由于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骨量流失往往很快,是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建议女性在围绝经期应前往专科门诊,进行专业的骨健康评估,了解是否存在骨量快速流失情况,及早进行干预。
骨质疏松症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基础治疗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骨健康基本补充剂、补钙(食物钙与钙剂)、维生素D补充、适当运动、饮食调节等。一旦发生骨折,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进行专业诊疗。
原创文章,作者:sansdjk,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ejiankang.net/1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