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眼里,只有两种病——虚证、实证

病有千千种,然而皆不出虚实两型(或者说阴病阳病),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虚证、实证,肾虚了,上火了,他们都是什么呢?本文讲述中医虚证与实证,溯源清流,明明白白中医辨证那些事。

要问西医一共多少种病?有人会说两千多种,也有人会说三千多种。其实基因性疾病目前就有两、三千种。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研究生、博士生的毕业,西医的病名数量还会与日俱增。

但是要问中医有多少种疾病?只有两种:一种叫虚证,一种叫实证。虚证是内病,即体内阴阳失衡引起的。实证是外病,即宇宙间负能量引起的。

“证”和“症”

这两个字看似一样,实则不同。“症”是症状,而“证”则是各种症状所反映出来的人体内部动态平衡变化的根源和实质。

比如,感冒时会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咳嗽、脉浮等症状,而这些症状综合在一起就称为“风寒表证”。

感冒 风寒

“辩证”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对症状等病理信息进行分析,认识其病位、病性等本质,并作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认识过程。

人体内部的动态平衡往往由两个因素组成。一是人体的各种基本物质,如气、血、元阴、元阳、津液等。二是各脏腑功能状态,各脏腑之间能相互协调工作,就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当人体的基本物质出现亏损或脏腑功能紊乱,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所以,对疾病的本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人体基本物质亏损为主要原因的疾病, “精气夺则虚”,称为“虚证”。另一类就是以内外邪气扰乱脏腑功能为主要原因的疾病,“邪气盛则实”,称为“实证”。

中医有虚证、实证之分。弄不清虚实,你最好别碰补药和泻药。中医的虚实与我们生活中感觉到的虚实没关系。中医的虚证全是内在的,是体内阴阳失衡造成的。实证全是外因引起的。

“久病必虚” “虚则补之”

青少年很少有虚证。人到中年以后身体会发虚。老年人一般都有虚的表现。另外,“久病必虚”,长期生病的人,也必然有虚证。归根结底,虚证是体质虚弱的表现,多数是由内因引起的身体不适,所以需要进补,“虚则补之”。对于虚证,我们后面有大量的篇幅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进行分型辨证,以及介绍各自进补的方法。

阳虚 畏寒怕冷

虚证的表现

凡是有人出现不发烧,却怕冷怕热;或没得病,却懒言少语、疲乏无力;或不发炎,却头晕目赤、口舌生疮、牙疼难忍;或没坏肚,却腹痛喜按、便溏、便秘等症状,基本可以判断是患了虚证。

一般来说,阳虚的人怕冷,阴虚的人怕热,气虚的人乏力,血虚的人苍白。得了虚证,应当去看中医,因为西医会告诉你这是亚健康。

除了虚证,其他形形色色的症状,在中医眼里大都被认为是实证。实证都有外部原因,有“外邪”入侵。

实证全是外来的

实证全是外来的,是外部原因造成的。所谓不内外因(既非内因也非外因),其实还是外因。传统中医把情绪影响,把痰,把饮食,把虫等对人体的伤害称为内因。把房室伤、金刃伤、汤火伤、虫兽伤、中毒等称为不内外因。

实则泻之

中医认为,对实证需要疏泄,所以“实则泻之”。学习中医,要记住虚、实的分类原则。任何一个病证可能是虚证,也可能是实证,更可能是虚实兼有,如体虚之人又招了外邪,就是虚实兼有。

中医的血瘀、痰饮、水湿等症状看起来在体内,甚至有人将它们作为遗传,列为先天体质。其实它们都是实证。瘀、痰和湿是近代人高发的疾病。

另外判别中医“虚、实”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从药的性质上判别虚实。虚证可以进补,但实证不能进补。实证会越补越坏。血瘀、痰饮、水湿只能泻不能补,故为实证。对于实证只能排泄、疏解。

中医的阴、阳、虚、实、寒、热、表、里这八个字,是“八纲辨证”的精髓。阴阳为总纲,虚实反映了疾病的正邪斗争,寒热反映了疾病的性质,表里反映了疾病的位置。具体而言,虚证是内因引起的疾病,如阴虚、阳虚等。所谓“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就是要先看体质有否虚的内因。后面的寒、热、表、里四个字,多与实证(外因引起的疾病)有关,或与虚实兼有的病证有关。是实证,就要进一步区分是热证还是寒证,是在表面还是进入到体内。

古代中医通常又把实证分成两大类:寒证和热证。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主要针对寒证。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主要针对热证。现代医学定义的病毒性流感,属于中医的热证。不论虚证、实证,这些都需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定论。八纲辨证是脏腑辨证、经络辨证、三焦辨证等其他辨证的纲,纲举目张。整个中医都是围绕着虚证或实证展开的,中医就是要解决人体中“虚虚实实”的问题。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0)
上一篇 2019年11月25日 上午10:42
下一篇 2019年11月27日 下午5:59

相关推荐

  • 脑血管疾病一定要注意这些小习惯,不当的小动作容易引发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疾病一定要注意这些小习惯,不当的小动作容易引发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疾病疾病禁忌动作 猛然回头 人体绝大多数经络,都经过颈部,所以颈部是我们人体的“生命线”,尤其是两侧的椎动脉,它为大脑提供了80%的血液。 不要起得太快 醒来以后不要立即起床,一定要缓几分钟再起身,尤其是中老年人 排便不要特别用力 这样容易使脑部的压力,骤然增加,成为脑血管疾病的不良原因。…

    2020年5月31日
  • “懒”竟是体虚的信号!5种亚健康状态如何饮食调理?

    生活中有不少人都很“懒”,回家后,往沙发上一坐就不想动,还取名“葛优躺”,有些甚至在床上躺一整天,平时总是没精打采,说话有气无力,稍微干点活就累得不行。有些情况确实是因为生活工作的原因,让自己身心疲惫,这是正常情况。 我们之间也有文章讲过睡醒很累:早上一觉醒来感觉更累了,越睡越累原来是这里出了问题. 然而有时候真的不是人太懒,而是身体太虚!正是因为体虚得不到…

    2020年3月10日 养生误区
  • 养生贵在坚持,但千万不要踩入雷区,选择错误的养生方式!

    之前很多人都喜欢微信晒步数排行,担心自己没有好的排名,但是真的所有人适合每天万步走吗?看了这个观点之后你应该醒悟了!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它仅仅靠一个狭小的接触面,支撑着我们整个身体的重量。研究表明,平躺时膝盖的负重几乎是零,站起来和平地走路时,负重是体重的1~2倍,上下坡或上下楼梯时是3~4倍,跑步是4倍,蹲和跪是8倍。 反复、持续的摩擦、冲击…

    2019年10月30日 养生误区
  • 这7大不良生活习惯伤脾胃,请别太“作”,吃对了也能养护脾胃健康

    三餐不固定 顿顿吃外卖 夜宵不间断 这些可能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这也让胃病成了现代人的高发问题之一。数据统计,在我国有将近1.2亿的肠胃疾病患者! 7大伤胃生活习惯 肠胃重在日常的养护,不仅是吃饭问题,生活中还有不少习惯都是导致胃病的诱因!尤其是以下7种: 1、烟酒不离身,浓茶、咖啡常常饮 早上喝杯咖啡,吃饭喝点酒,饭后抽个烟、喝杯茶,都是不少人都有的习惯,…

    2020年7月12日 养生误区
  •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阳虚是现代社会成年人普遍的问题,百病之源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生命即是一团阳气。因此说,阳气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养生要养阳,治病也要养阳。只有明白了阳气的意义,我们才不会无谓地耗损自己的阳气。 阳气是我们的生命与健康的关键,起居、饮食、生活习惯、用药治病等等都不能伤损阳气。只有养好阳气,我们才会更健康,才会更长寿。 养阳与温阳、扶阳、通阳虽然用词不同,其本质却是相同的。温阳重在祛寒,扶阳意在补虚,通阳则…

    2020年2月21日
  • 治口腔溃疡,先辨清虚火还是实火再针对性调理

    最近又口腔溃疡了,太难受了。所以上桌吃饭点菜我就很注意了,没想到一起吃饭的一位朋友也口腔溃疡了。我们就聊了起来。有时候吃降火药没什么效果,这也让他头疼。 我们首先来说说虚火实火的表现症状 虚火表现的症状:经常口腔溃疡,口干口渴,喝多少水都觉得渴。五心烦热(手心两个,脚心两个,心口一个,合称五心),睡觉踢被子,手和脚总是不自觉的伸到被子外面。或失眠烦躁,难以入…

    2019年9月9日 养生误区
  • 花椒泡脚的禁忌,这些细节一定要搞清楚!

    我们在文章《花椒的妙用:一把花椒能治8种病,赶走一身湿气》讲了很多花椒的妙用,使用得当,能解决我们身体的很多问题,但是凡是有利有弊,今天就说说花椒泡脚的禁忌。 花椒泡脚真的是好处多多,驱寒、助眠、治脚气等等,但花椒泡脚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的,所以其禁忌和注意事项一定要禁忌,以免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花椒不适合哪些人泡脚 1、糖尿病者不能用花椒泡脚,容易…

    2020年6月30日
  • 纠正夏天洗澡误区:究竟洗热水澡还是冷水澡?

    进入三伏天之后天气越来越热,这闷热的天气稍微一动身上就粘乎乎的,大家洗澡的频率也跟着多了起来,总觉得忙了一天冲凉能洗去一天的疲惫。可是,夏天洗澡是冷水澡好还是热水澡好呢? 以前上学,对健康养生知识不了解,每天中午回到宿舍都会用冷水冲凉,当时觉得很舒服。 三伏天都不敢出门,天气炎热容易出汗。有时候还没出门衣服已经湿透,有时出门回家就要洗澡,但是朋友们知不知道夏…

    2019年7月19日
  • 别慌!体检报告中出现这些“小毛病”根本不用怕!

    定期体检能让人们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但有时候检查报告上的一些“字眼”却会让不少人心情忐忑。这都是啥意思?需要治疗吗? 事实上,体检报告中有些异常结果,并没有你想象得严重,有些甚至不需要治疗。 “心脏早搏”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无需担心 2021年3月4日,发表在《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上,由中华医学会等发布的《早搏基层合理用药指南》指出,几乎90%的健康人群和心脏…

    2021年5月22日
  • 秋葵——被夸大效果的食物,你可能也是冲着“植物伟哥”这一美誉知道的

    秋葵近些年很红!之前我还网上买过种子种过秋葵。吃起来家里人都说一般。 有人说秋葵能助消化、预防贫血;有人说它强肾不虚,是“植物伟哥”;还有人说他富含维生素A,对眼睛好,含维生素C抗衰老…… 从皮肤保养到胃肠保健,进而到强身健体预防肿瘤……这个蔬菜真是被传的神乎其技! 秋葵的原产地是非洲的埃塞俄比亚。17世纪,它随着贩奴船到了巴西,再跟着法国厨师的炒锅不断开始…

    2020年7月12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