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从气生,三焦经是主一身之气,品味手臂上的三焦经大药

三焦经是人体上一个最大的腑,主一身之气,说白了就是调气的一个通道。好好调一个三焦经,气调顺了,身体就能正常地运行了。

按照《黄帝内经》所说,三焦经是主一身之气。百病从气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三焦经就是一个出气筒,当人之邪气从三焦经上泄走后,人就不会生病了,怕就怕这个出气筒堵住,问题就全来了。

这个三焦经,我要给它翻译过来,否则大家不好理解。“三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中医把它当做六腑之一,“腑”就是容器腔。胃是一个容器腔,肠也是一个腔,三焦就是把五脏六腑都包括在里面的大腔。

因此,三焦经是人体上一个最大的腑,主一身之气,说白了就是调气的一个大通道。

现代医学所说的内分泌系统就相当于三焦经。有人经常说自己内分泌失调,但到底哪里失调,去医院查不出来,自己更说不清楚,吃药也不管用。这个时候,如果能调节一下三焦经就会有效果。

像更年期综合征,就是由长期的气郁不疏造成的。心里有郁结之气,三焦经这个出气筒又堵住了,气发不出去,就会产生各种症状。

还有好多慢性病,也说不出到底哪里出问题。长期不愈的症状很多,这时好好调一下三焦经,气调顺了,身体就能正常地运行了。

三焦经就这么简单,但也非常重要,为什么呢?

生活在这个压力颇大的社会当中,每个人每天都可能要生好多气,那就得及时消掉才行。有好多女士有痛经、月经不调、闭经的毛病,都跟气郁有关,用三焦经来调最好。

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经是从无名指外侧1毫米处的关冲穴开始,顺着手背、胳膊背部上到头,顺着耳朵转大半圈,到眉毛旁边的丝竹空穴。

1、器量宽宏万物容――品味手上的三焦经大药

阳池穴是三焦经上的要穴。“阳池”就是蓄积人体阳气的池子。一揉阳池穴,身上的阳气就被激发出来,体内的阳气也会运转起来。

治心里堵得慌、晕车、咽喉痛、急性咽喉炎:揉关冲穴

人体穴位图 关冲穴

关冲穴是三焦经上的第一个穴位。这个穴特别小,要拿指甲掐或用指节硌[gè]才能有效果。它是三焦经这个出气筒放气的地方。心里堵闷,就应多揉揉关冲穴,把心中的气给放出去。尤其是心烦意乱但又说不出是哪儿难受的时候,更应该揉揉关冲穴,把里面的气散走。

其实,人体里有好多难受的地方,最主要的是常爱淤集浊气的肠胃。所以咱们一直强调要经常推腹,推完腹后打几个嗝、放几个屁,气血马上就通畅了。气血一通,病就不可能待在身体里了。

关冲穴可以治疗晕车。晕车的时候揉关冲穴,通常很管用。晕车是因为肚子里有浊气上来,但只要打几个嗝,晕车马上就好。这就是浊气堵在那儿让您恶心的原因。关冲穴是排气口,刺激它就能帮助把浊气散一散,虽然散得不是特别多,但散一点儿就会舒服一点儿。接着您再揉揉劳宫穴,晕车就差不多好了。

关冲穴还能治疗咽喉痛、急性咽喉炎。这类病跟气郁有很大关系。生了好多气,气散不出去就会发炎。关冲穴既然能排气,就能去火,因为气有余就是火,当然这个气指的是浊气。

治眼干、嘴干、咽喉痛、嗓子干、身体发热、疲劳:揉液门穴

人体穴位图 液门穴 中渚穴
人体穴位图 液门穴 中渚穴

液门穴在无名指与小指缝间,顶着无名指的骨头,推压时比较痛。“液门”,顾名思义就是液体之门。

液门穴的功效非常多:

  1. 它可以治人体的干燥症,比如眼睛老干涩、嘴老干、咽唾沬都没有,这时揉液门穴就能把液体之门打开;
  2. 它可以解除热性感冒的症 状,像咽喉肿痛、嗓子干想喝水、身体老发热,揉液门穴都很管用。这跟它所在的这条三焦经的性质有关,三焦经是排气的,人气多了会上火,风寒再一来就压抑 住,火散不出去,就会在里面产生炎症,液门穴就是散火的。
  3. 它是一个帮助我们恢复体力的穴位,比如您劳累了,白天眼皮老爱沉,腿也酸,浑身感到没劲, 这时候您揉揉液门穴,精神马上就好了。

治眼疾、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痛、耳痛、中耳炎、上火引起的突发性耳聋、耳鸣等耳鼻喉症状,肩膀痛、腰后面脊椎痛、膝盖痛、肩周炎、头痛、耳痛、牙痛、胃疼等痛症。

手指蜷曲不能伸开:揉中渚[zhǔ]穴

中渚穴在液门下1寸处。按这个穴时一定要把指甲剪平。如果找不准没关系,您就把骨缝这一溜都揉了,哪个地方最痛,就把哪个地方当成中渚穴。

揉中渚穴有个技巧:先掐进去,然后挫着揉,让它发麻,一麻就通了

此穴可以治眼疾,如眼睛痛、胀、酸涩和急性结膜炎

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痛、耳痛、中耳炎、着急上火引起的突发性耳聋、耳里轰轰响的耳鸣等症状,揉中渚穴也会特别管用,因为它是祛火的

中渚穴是治疗诸多痛症的要穴。痛证的含义非常广,比如肩膀痛、腰后面脊椎痛、膝盖痛、肩周炎、头痛、耳痛、牙痛、胃痛,中渚穴统统都管。

有的人手老是攥着、不能伸开,有点像脑血栓的后遗症,这就要经常掐中渚穴,一掐手就张开了。除了掐这个穴位,还要掐十指指缝。这几个缝叫八邪,就是有邪气进去了,所以手才攥住张不开。另外,掐的时候不能生扳手指,否则手指马上就会产生抗力。

激发身体阳气:揉阳池穴

人体穴位图 阳池穴位置
人体穴位图 阳池穴位置

阳池穴是三焦经上的要穴。“阳池”就是蓄积人体阳气的池子。一揉阳池穴,身上的阳气就被激发出来,体内的阳气也会运转起来。

有时候人体的阳气运转不起来,那是因为肚子里有浊气,浊气妨碍阳气的运转。有人说想让气血流通加快,那您得先把浊气排掉才行。“浊气不去,新血不生”,记住这句话。排浊气就要多推腹,或者多揉中脘穴。其实推腹时就把中脘穴顺便也推了,而且还推了肚子上的其他穴位。有的人肚子那里老虚寒,您就拿艾条灸,每天灸中脘穴,同时揉阳池穴,这样身体里的浊气才能散,正气才能进去,气血才能运化起来。

另外,如果觉得还有精力,就再去灸气海穴,这样人体的上下气就全通畅了。当您吃东西不消化,那么在吃饭之前您可以先揪揪阳池穴,吃饭马上就香了。这个方法大家一定要记住,先揉阳池穴激活阳气,然后灸中脘穴、推腹,把浊气排出去。

2、量大自然增福祉――品味手臂上的三焦经大药

揉穴位时一定要跟经络结合在一起,必须让经先通了,穴才能通,就像灯泡要亮,必须整个电线都有电才行,电线没电,无论如何灯泡也不会亮。

打通胆经、缓解坐骨神经痛、腰痛、肋骨痛、肩膀痛、头痛、落枕:揉外关穴

外关穴 内关穴 人体穴位图

外关穴在腕横纹上2寸处。凡是病症堵塞在经络上不能,像腿上的胆经不通、坐骨神经痛、腰痛、肋骨痛、肩膀痛等循经走的病,都可以揉外关穴,它的作用就像一个总闸一样。

外关穴是治疗偏头痛的要穴。经常有偏头痛的人,您会发现痛点基本上都在耳朵上面一点儿,而且这块儿的筋全拧在一起了,这时,您先拿大拇指找到痛点,然后边揉边推,先把里面的筋给推开,再赶紧揉外关穴,头痛马上就能缓解。揉这个穴位时一定要跟三焦经结合在一起,必须让经先通了,穴才能通,就像灯泡要亮,必须整 个电线都有电才行。电线没电,无论如何灯泡也不会亮。

另外,外关穴还能治落枕

治便秘、肋间神经痛:揉支沟穴

支沟穴 人体穴位图

古人认为支沟穴是治疗便秘的要穴。但现在很多人反馈,说光揉这个穴好像没有什么明显效果,这说明不先打通经络,单用一个穴位效果是不大的。

支沟穴治肋间神经痛特别有效。比如您某处岔气了,上下窜着痛,揉支沟穴的偏上部分马上就好。如果偏下部分痛,那就归胆经的阳陵泉管,而支沟穴不管。实际上,三焦经在腿上叫胆经,在胳膊上叫三焦经,它们是一条经,都管岔气,但各管一半。

有的人一敲胆经头就胀,这是胆经的浊气跑到三焦经上来了,所以还得把三焦经给揉开,才不会有不良反应。

治淋巴结核:天井穴

天井穴 人体穴位图

在肘尖上1寸处有个窝,就是天井穴。

此穴是治疗淋巴结核的首选要穴。淋巴结核就是中医所说的瘰[luǒ]疬[lì],即脖子、腋窝上长出的好多疙疙瘩瘩的东西,中医管这个叫气结血淤,就是里面有淤血、浊气,搅在一起了。此病跟爱生气有很大关系,如果您是一个爱生气的人,赶紧就找天井穴解决吧。

治上火而头痛、头胀、发热、心里烦燥:揉清冷渊穴

清 冷渊穴在肘尖的2寸处,又叫清冷泉。古人起名字绝对不会瞎起的,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顾名思义,这个穴位是祛火的。当您心里着急上火,有气出不去,嗓子也 痛、牙也痛、眼睛也痛,眼红目赤的时候,一揉清冷渊火气马上就会降下去,等于是让您跳到“清冷渊”(清冷泉)里面洗澡去了,肯定火就没了。

尤其是您头痛、头胀、心里烦燥时,揉外关穴不管用,可以揉清冷渊穴和天井穴,效果立竿见影。

天井穴 清冷渊 消泺穴 臑会穴

祛湿化痰:揉消泺[luò]穴

消泺穴在肘窝往上5寸处。“泺”是浅水的意思,把浅水消掉,人体的湿就去掉了。气郁则生湿、生痰,消泺穴就是祛湿化痰的要穴。

当您生气时,气滞了,血不流动了,体内就会有好多湿气产生,形成水肿,所以刚有一点水时一定要赶紧把它消掉,别让它产生湿气,否则祸害无穷。

治肩膀痛:揉臑[nào]会穴

臑会穴是专门治肩膀痛的要穴。

治耳聋、耳鸣、肩颈痛、落枕:揉天牖[yǒu]穴

天牖穴在紧挨耳后斜下方1寸处。当您把头往边上一侧,脖子上就会凸起一条大筋,该穴就在大筋的边缘。天牖穴是治耳聋、耳鸣的要穴,还治肩颈痛、落枕,因为这个穴位正好管脖子和肩膀。

对于肩膀痛,如果是小肠经这块儿痛,揉三焦经肯定没用;如果是三焦经这块儿痛,在臑会穴、消泺穴、清冷渊穴、天井穴一揉一捋,痛证会马上缓解。

天牖穴 翳风穴 瘛脉穴 颅息穴 耳和缪 角孙 丝竹空 耳门穴

治耳聋、耳鸣、牙痛、头晕、偏头痛:揉翳风穴

翳风穴在耳垂遮住的凹陷处。除了管耳聋、耳鸣(因为该穴挨着耳朵最近)以外,牙痛、头晕、偏头痛它也管。

负责头部供血、预防脑血管疾病:揉瘈[chì]脉穴

瘈脉穴在翳风穴的上边,是专给脑袋供血的。当大脑供血充足了,人的神智就会清楚,当然就不会得脑血管病了。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3)
上一篇 2020年1月8日 下午5:28
下一篇 2020年1月10日 下午4:04

相关推荐

  • 藏在人体的健康开关,这些穴位太强大了

    人身体上有很多的“健康开关”,可以预防早衰、养血调经、缓解腰疼、治疗胃疼、助性、帮助降脂……小编汇总了常用的N个穴位,总有一个能帮到你哦!^_^ 中医指出,“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三阳脉即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分布在这三条经络中的三个重要穴位分别是足三里穴、肩井穴、睛明穴。女性要经常按摩,以有酸胀感为度,有助于养护“三阳脉”,预防女性早衰。…

    2019年4月11日 穴位养生
  • 经外奇穴:髋骨穴

    穴位解析释义 髋,指髋骨,组成盆骨之大骨。骨,骨头。此为中医学名词命名之穴名。 髋骨,经外奇穴名。出自《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别名髓膏、髋市、髓骨、体骨。位于大腿前外侧,髋骨中线上3寸,股直肌外缘左右各旁开1.5寸处,当梁丘穴两旁各1.5寸处,每侧2穴,共计4穴。 取穴 髋骨穴属于经外奇穴,髋骨穴的准确位置位于大腿,梁丘穴两旁各1.5寸,一侧两穴。 以上视频…

    2022年7月3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头临泣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头临泣穴别名临池穴。 头临泣。头,指本穴在头部,有别于足临泣之穴。临,居高位而朝向低位也,此指穴内气血的运行变化为由上而下。泣,泪水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寒湿水气并由天部降落地部。穴内水湿从天部滴落于地部。本穴物质为阳白穴上传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吸湿而化为寒湿的降水云气,雨滴由天部降于地部,如泪滴从上落下,故名。 临池名意与头临泣…

    2022年4月5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束骨穴

    穴位解析释义 1、束骨。束,捆也、束缚也。骨,水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在此聚集不能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寒湿水气和下部经脉上行的阳气,二气交会后聚集穴内既不能升亦不能降,如被束缚一般,故名。 2、膀胱经俞。俞,输也。本穴的水湿之气来路为膀胱经,去路则是膀胱经之外的足背各部,有对外输出气血的作用,故为膀胱经俞穴。 3、本穴属木。属木,指本…

    2022年4月29日
  • 远端桡尺关节松动术

    这个技术适用于:手腕/前臂在旋前或旋后时痛/受限、柯力氏骨折导致的活动受限/疼痛、突然跌倒后用手腕支撑导致的手腕活动时疼痛…… 尺骨的前后滑动(旋后位) 尺骨的前后滑动(旋前位) 操作流程: 1.用2-5手指尖固定远端桡骨的前面。2.叠压双手拇指放在远端尺骨背侧。3.在前后方向用拇指按压滑动尺骨茎突(骨性突起)。4.保持滑动的力不变,让客户缓慢地做前臂旋前和…

    2021年10月28日
  • 经常半夜容易醒的人,是它们堵住了

    你曾有这样的困扰吗? 很多中老年人或睡眠较差的青年人都有过这种体验:每晚11点之前入睡,凌晨却定时醒来,比如一到凌晨1点多钟就醒,或一到凌晨3点多钟就醒。 遇到这种情况,有时翻个身又睡着了;可有时翻来覆去,折腾好久,天快亮了方才睡着,这样的情况对健康很不利。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中医认为,人体脏腑与十二个时辰相对应。 在相对应的时辰里,本脏腑的气血最旺盛…

    2020年8月1日 穴位养生
  • 足阳明胃经经穴:承泣穴

    穴位解析释义 承泣穴别名:鼷穴、面髎穴、溪穴。 1、承泣。承,受也。泣,泪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多气,即是多气态物,多血,血为受热后变为的红色液体,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热。胃经的体表经脉气血运行是由头走足,为下行,与其构成无端循环的胃经体内经脉部分,气血物质的运行则为散热上行。本穴物质即为胃经体内经脉…

    2022年3月16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辄筋穴

    穴位解析释义 辄[zhé]筋穴别名神光穴。 1、辄筋。辄,古指车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平板,其作用是防止车轮之泥水的飞溅,此指胆经气血在此的变化为冷降下行。筋,肝胆所主的风气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风气。辄筋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湿后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为渊腋穴传来的湿冷水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吸湿而从天部降至地部,气血的变化如同飞溅的泥水被挡下一般,故名辄筋…

    2022年4月8日
  • 大部分人都无法避免的湿气重怎么办?分享5个穴位健脾和胃

    最近我自己一直上火,去中医馆把脉后医生看了我的舌头,告知我寒湿很重,这可能是导致我最近一直反复上火,口腔溃疡的原因。开了7付中药,才第二天就感觉上火好多了。所以我最近把寒湿专门列举了一个专题来写,主要是自己的原因,希望自己能通过这些文章来学习如何祛除体内寒湿,就当作我自己的学习笔记。 另外我们之前也分享过《湿气难缠,十人九湿!湿气重该如何调理,分享祛湿气的穴…

    2020年9月3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承扶穴

    穴位解析释义 1、承扶。承,承担、承托也。扶,扶助也。承扶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外散。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下行的地部经水和经水中夹带的脾土微粒,由于膀胱经经水在上、次、中、下髎穴四穴处大部分流落于地之地部,至本穴后气血物质实已变为经水与脾土微粒的混合物。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为吸热气化,水湿气化上行于天部,脾土微粒则固化于穴周,固化的脾土物质质干坚硬,…

    2022年5月1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