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至理名言30句:养身,养心,养生!

中医文化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中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互补”“人命至贵”等优秀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中国人的生命观及养生修身观念影响深远。

半年多来的奋斗拼搏,让身体大多处于一个疲惫状态,在此小编精选三十句关于养身、养心、养生的至理名言奉上。

一、养身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备急千金要方》

解读:饱食即卧,食物停聚未及消化,积而淤滞,气滞不行,脾胃受伤,气血痰食积聚而致百病丛生。

睡觉 平躺 仰卧 不枕枕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吕氏春秋》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人的形体、精气也是这样。形体不活动,体内的精气就不运行,精气不运行,气就滞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

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

《昨非庵日纂》
揉腹

解读:古人自古讲究饭后养生,这里提到用餐后要做三件事情,即饮茶、散步、揉腹,如能长期坚持做下去,必有益身体健康。

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太平御览》

解读:中医认为人们的作息应该符合生理作息规律,清代养生专家曹庭栋认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昼动夜静,乃阴阳一定之理。”

他还指出:“早起不在鸡鸣前。盖寅时初到(晨3时)为肺生气之始,正宜酣睡。至卯时(晨5时)入大肠,方可起身”, 辰时(晨7时)日出阳气升腾,应起身晨操,进食,不宜再卧床。晨起应在这两个时代中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解读:四时阴阳之气是万物生存的根本,古人都会根据此而在春夏养阳,秋冬补阴,以便服从于其四时阴阳这个根本,才能与万物一起生活并且生长。如果一旦违反了这个根本,就会损伤其本源,破坏其真气,以上这些就是四时调摄的宗旨。

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

《养生要集》
扣齿 咬牙切齿
扣齿 咬牙切齿

解读:“牙齿坚完”是健康长寿的象征,叩齿术是在我国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术。肾主骨,齿为肾之余,也属于骨头的一部分。

龋齿,是牙齿的大患,人们每天早晨口中上下牙齿相互敲啄,指上下相对应的每颗牙齿互啄,就可以减轻龋齿的危害,保持牙齿的健康。

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

《养生四要》

解读: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常欲令饱中饥,饥中饱耳。

《备急千金要方》

解读:善于修身养性的人懂得在饿之前而吃东西,在渴之前而饮水。吃的次数多,摄入的食物量就少,不想吃的次数少,吃的次数少摄入的食物量就多。常想吃就会有饱腹感,饿极了就会吃很多。

这句话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少吃多餐,感觉饿了再吃,这样更有利于消化吸收。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

解读:这是古人论及的高级养生术,即是借助各种方式来全方位修身养性,调理身体:美妙动人的琴声,让人听了心旷神怡,有助于养心;

娇嫩鲜艳的花朵让人欣赏,可以驱除烦躁情绪,利于养肝;扑鼻而来的香气让人味觉顿开,可以养脾;

针灸按摩可以养肾;山林间的泉水瀑布,净化空气,可以养肺;持刀舞剑常锻炼,可以使人形成勇敢果断的品性,可以养胆。

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

《养生要录》
女生 露脐装 露肚脐

解读: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就懂得衣着与养生的关系,认为衣服的厚薄应该随时节且适度。暑天不可穿太薄,寒天不可穿太厚。

衣服要和外界气候,有个适应度,不可过于极端。并进一步指出:“寒热之时,妄自脱着,则伤于寒热矣。寒欲渐着,热欲渐脱。”

二、养心

人与自然 太阳

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急千金要方》

解读:孙思邈认为,修心之法,贵在静怡中和,切忌过度和猛烈。有深爱的事物,切忌过分投入,同样,心有很厌恶的事物,也不要厌恶久恨,这样都是有损心性和心神的。

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

《养生四要》

解读:历代医家首列寡欲养神为养生学之第一要义,认为清心寡欲才是养生之道,凡事适度。过度纵欲就会引发身体有灾害,过度追求享乐,则会让肌体产生衰退。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素问·上古天真论》

解读:心志闲适而少有欲望,心里安定没有恐惧,形体疲惫但不倦怠,因此真气调顺,各人随其所欲,都能满足自己的愿望。

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

《退庵随笔》

解读:大喜使人心神激荡时,略微抑制便可安定;暴怒使人性情烦躁时,稍加忍耐就可平息。指情绪不稳时要自我克制,这样有益于你的健康。

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淮南子》

解读:养心在养神,我国历代养生之论,无不强调清静养神。心神安静的人,精气日渐充实,身体就健康;心神躁动的人,精气日渐损耗,身体就衰老。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龚廷贤寿世保元》

解读:是对于现实事物要顺其自然,事情过后就不要耿耿于怀,做到内心宁静,这样才可以延年益寿。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苏沈良方》

解读: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人生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追求安宁那么外物感动我就轻,崇尚和谐那么我感应外物就顺,外轻内顺,那么人生的道理就具备了。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老老恒言》

解读:养生在贵在养气,人的七情失常最易引起气的运行失常,尤其是在生气发怒时,最忌讳的就是犯怒,怒气最伤身。

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春秋繁露》

解读:仁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外无贪欲而内心清净,心境平定和顺而不失中正, 取天地间的美好东西来保养身体, 所以寿命长久而且身体健康。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要集》

解读:想多了就会消耗过多的心神,念头多了就会心志发散而不聚焦,欲望多了就会干扰清醒得运用智慧,事情多了就会感到身体疲劳

三、养生

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嘉业堂丛书》

解读:指养生应该首先从合理饮食开始,“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吃对食物比仙丹灵药更有用。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理虚元鉴·心肾论》

解读: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足、气盈、神全是养生延年益寿之根本。固本生精,精生而化气,气生而化神,神全而身健。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

《续附·养生要诀》

解读:戒暴怒能养人的性情,少进行思考焦虑益于养神,少言语聒噪有利于养气,杜绝各种私欲能养心。

情绪 息怒

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

《景岳全书》

解读:这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中兴”养生理论,指的是中年是身体由盛转衰的时候,人应当抓住中年时期元气尚未大虚之机,认真地加以调理,使元气得以复常,而人身之根本得固。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在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解读:我国的养生学特别强调“天人合一”。先人们认为,人活于天地之间,与自然界是和谐统一的,当自然界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只有顺应自然,人们才会长寿。

养生不仅要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更要符合一日四时的变化。

少年之情,欲收敛不欲豪畅,可以谨德;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阏,可以养生。

《类修要诀》

解读:少年人的感情,希望收敛起来而不要豪放畅快,可以严谨自己的道德;老年人的感情,应该豪放畅快而不要悒郁阏塞,可以培养自己的生命。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永乐大典》

解读:中医理论素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平时保养得当,不仅身体健康,还可免遭服药之苦。

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解读:养生之道,要顺应自然和规律。善于养生的人,不违背日月自然的规律,不违背岁月年龄的特点。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

解读:上古时代的人,是知晓养生大道的,能遵循阴阳的变化规律,符合自然运作的规则和定数,饮食有节度,起居有规律。

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

《寿世保元》

解读:古人重视精神层面的养生,认为读书可以愉悦心灵,山林出游可以陶冶情操,释放兴致,精神层面的养生,对延年益寿很重要。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1)
上一篇 2020年6月16日 下午7:25
下一篇 2020年6月17日 上午9:34

相关推荐

  • 腺样体肥大要不要手术?看完后再决定

    三四岁的小朋友,每晚睡觉时跟大人似的呼噜不断,有时睡着睡着突然没了呼吸,过了几秒钟之后再重新恢复呼吸。到医院一查,发现是腺样体肥大引起,而有同样情况的孩子还不少。 不少家长们为孩子查出腺样体肥大,是否需要动手术而纠结着。 腺样体肥大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必须得手术吗? 武汉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夏忠芳为各位家长答疑 夏忠芳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熟练掌握…

    2021年7月5日
  • 四月里杨柳絮纷飞,过敏反应怎么办?柳絮过敏的预防和处理

    四月满城“飘雪”——杨絮柳絮漫天飞舞,引发了不少人皮肤、鼻腔甚至呼吸道的过敏反应。 我们在文章《二十四节气——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养生》就提到过春季需要防止杨絮柳絮过敏。 过敏症状 柳絮、杨絮是植物种子外表一层植物纤维、绒毛组织,对很多人的皮肤有刺激作用。一般人接触到杨柳絮没有大碍,但过敏体质的人接触或者吸入杨柳絮、花粉等物质后,容易引起流鼻涕、打喷嚏、呼吸急…

    2020年4月9日
  • 纵欲,正在榨干4亿中国年轻人

    你的时间究竟浪费在了哪里? 今天的短片中说,人平均一生的寿命是78年。睡觉占据了人生1/3的时间,工作占据了10.5年,花在社交媒体、看电视的时间9.5年,再去除日常吃喝拉撒的时间,留给自己主动支配的时间,其实只有短短9年。 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就是可支配的时间里,你所做的事。如果我们甘愿沦为碎片化娱乐的俘虏,让无节制的感官享受淹没自己,就离废掉不远了…

    2020年7月6日 健康分享
  • 常常生气的人,身体悄悄在变化影响你的健康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生气,却没想到,身体连生气的机会都不想给我们。 爱发火、容易生气的人,身体的器官会随着暴脾气一起受伤,得不偿失。为了身体着想,放宽心,退一步身体更健康。 1、气伤心脏 人们常说“气上心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生气时心脏的收缩力加强,心跳加速,大量的血液涌向心脏,心脏则需要加倍工作,这时就会出现心率不齐、心肌缺血、胸闷,甚至诱发…

    2021年8月29日
  • 国家医保局:各省份要将新冠病毒核酸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28元

    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站4月2日消息,为适应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形势变化,降低大规模核酸筛查和高频率检测的成本,更好地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大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就降低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价格和费用的相关事项发布通知。 一、下调公立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政府指导价。各省份要将单人单检降至不…

    2022年4月2日
  • 为什么说小孩是纯阳之体?但是当今的社会正在摧毁孩子的纯阳之体

    我们会提到老一辈的人说小孩是纯阳之体。那什么是“纯阳之体”呢? 第一:婴幼儿往往是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 也就说:小孩子肝气比较旺盛,肝对应的五行属木,对应的季节是春天。所谓“脾常不足”,就是说小儿脾胃薄弱,易患疾病,周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为后天之本,生病之源。 第二,元代朱丹溪氏所说的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小孩子的元气一直处于封藏的状态,没有泄露,所…

    2020年4月24日 健康分享
  • 确诊者粪便检出新冠病毒,存在粪口传播风险

    2月1日晚,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透露,该院肝病研究所研究发现,在某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很有可能提示粪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刘映霞提醒广大市民,鉴于这一情况,市民在注意戴口罩的同时,也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

    2020年2月2日
  • 这种如针扎般的疼痛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抽筋

    有一种如针扎般的疼痛叫做抽筋,这种疼痛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经常晚上睡觉时小腿突然抽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哪些情况会抽经 一、没能拉伸某些肌肉 现代生活方式是腿抽筋的罪魁祸首。证据表明,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减少肌肉和肌腱的长度和柔韧性,这可能会导致抽筋。 二、夜间睡眠姿势尴尬 当脸朝下躺在床上时,脚通常处于“脚底弯曲(也称跖屈)”的位置,这意味着脚趾远离…

    2021年8月12日
  • 养生就是养命,养生首要就是养气血

    养生就是养命 白天损耗,晚上修复。白天是放电,晚上睡觉是充电,晚上只充了 50%的电,白天还要释放100%,那50%哪来的,就得从五脏借。 五脏在古书中为五藏,是藏的意思,藏的就是人体的精华,精华就是身体储存的营养素,如果我们总是借,总是借,一般人借15年身体就垮了,所以年轻的时候什么感觉都没有,一到四五十岁了,病就全来了。 所以养生就是养命。 养生不能马上…

    2020年7月15日
  • 手指麻木不一定是颈椎病 ,可能是你的尺神经出了问题

    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尺神经,知道今天去医院检查,才第一次听说尺神经炎。 什么是尺神经炎? 尺神经炎一般是尺神经通过肘部的尺神经沟或者是肌肉时,受到卡压导致的无菌性炎症。并不是通常所说的感染性炎症。 我们结合视频来看看尺神经在人体的位置。 以上视频来自西瓜视频 为什会出现尺神经炎? 尺神经炎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迟发性,多为尺神经卡压所致。多与肘部骨折后残留畸形…

    2021年7月27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