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很多问题都可以在脚上找到对应反射区调理改善

我们之前文章《小腿连着肝脑心!经常按摩小腿就像给五脏六腑按摩一样》讲过脚的重要性。

脚位于人体位置的最低处,承载着全身的重量,步履轻快,精神充沛,是人体气足神旺的表现,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精神百倍的感觉。

而当人感到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脚发沉无力。

腰酸背痛 腿脚无力

脚,行气血,联脏腑、通内外,不同的部位分别投射着五脏六腑。所以脚又被称作是“第二心脏”。

中医早就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说,即全身许多疾病可以从足而治愈。

下面介绍几种通过脚就可调理的病症:

1
眼干
揉大脚趾

按揉大脚趾

中医认为,“肝主目,肝开窍于目”,也就是说,肝是主管眼睛的,肝提供的血液及其阴津物质,源源不断地上输于目,才使目得以濡养。

如果肝不好,那么血液及其阴津就不能濡养目,眼睛得不到滋养,自然会感觉到干涩,甚至是疼痛。

揉脚趾头缓解眼干,因为肝经起于大脚趾,所以,经常刺激大脚趾可以加强肝经的气血,从而滋养眼睛,缓解不适症状。

2
助降血压
转脚腕

俗话说,“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脚”。可以说,从脚腕到脚底,是保健养生的一个“重镇要区”。而对老人来说,经常转动脚腕子,有助于抗衰老、降血压。

每天早晚各做1次,一般每次左右各转100下,有高血压的人,一般有踝部发硬的症状,转动踝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长期坚持,有很好保健作用。

3
消化不良
扳扳脚趾

人的第二和第三个脚趾上的穴位与肠胃有关,按摩二、三脚趾趾缝间的内庭穴,可达到健胃的目的。

扳脚趾头 脚指头

消化不良,有口臭、便秘的患者,最好顺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此穴,以达到泻胃火的目的;
对于脾胃虚弱、腹泻、受凉或进食生冷食物后胃痛加重的患者,可逆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此穴。

4
止咳
按小脚背

按揉脚背

宝宝咳嗽,家长干着急没辙,不如抱着小脚丫给揉揉,尤其是脚背,这对那些风热咳嗽并伴有扁桃体炎的患儿,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找到宝宝脚背上大拇趾根部两侧的部位,这就是扁桃腺的反射区。只要扁桃体发炎时,这个部位一按就会很疼,所以很容易就能找到。按摩时左、右大脚趾都要按摩,一只脚趾按摩5分钟。之后及时给孩子多喝温开水,或者放了一点盐的淡淡盐开水,孩子咽喉肿痛的现象就会明显减轻。

5
抗衰老
常抬双脚

抬高双脚也是锻炼足部的有效方法,只要每天坚持高架双脚2~3次,每次5~10分钟,就会使腿部的肌肉得到放松,心肺的氧气供应和血液回流得到加强,对大脑和心脏的保护作用尤为明显,还具有抗衰老作用。

6
健脑养肾
挠脚心

人们进入中年以后,多数人会表现得思维比以前迟钝,记忆力也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很难长时间全神贯注于某一项工作,这是脑衰老的一种表现。要维持大脑年轻,我推荐搓擦足心,擦至局部发热为止。

在按揉脚心后,还可以配合点按位于两侧足掌心的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对防治中老年常见的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疾病很有帮助。

人之先天根于肾,涌泉为肾经起始穴位,如泉水之涌出,为精气之所发。因此涌泉具有滋肾水、降虚火,镇静安神、健脾和胃、益肾利尿、舒肝明目、健足之功效。

7
肾气不足
抬脚跟

脚心有个很重要的穴位叫涌泉穴,属于肾经。气血从这个穴位像泉水一样汩汩地涌出来,然后沿着经络滋养全身。抬抬脚跟不但能按摩到这个穴位,还能拉伸脚底的肾经,起到刺激肾经的效果。

老人家肾气不足的时候容易精神萎靡,老是睡不醒,睡得再多还是精神不好,动一动就心慌、心跳得厉害。就这么简简单单地提提脚跟,每天练习几次,每次几分钟,就把肾气提起来了。

当然,下午五点左右的时候,肾经的气血最旺盛,这会抬脚跟更是会事半功倍。

8
静脉曲张
踮脚走

踮脚尖

踮脚运动,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足部锻炼法。有研究认为,踮脚运动产生的双侧小腿后部肌肉收缩压挤出的血量,与心脏每搏的排出量大体相当。

长期进行这项运动,能解除久站、久坐后的机体疲劳、下肢酸胀和因下肢血液回流不畅而引起的静脉曲张。每天坚持2~3次,每次5~10分钟。

9
心火旺
按脚底

心火旺容易出现心烦易怒、口舌生疮、睡眠不佳等。中医认为,心火旺,容易出现“肾水”亏,所以上火要补肾阴,以养阳,达到心肾相交。

脚窝 涌泉穴

脚底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肾气从这里生发。用温水泡脚,并揉揉脚后跟,按按脚心,可达到打通肾经,引火归源的目的,对缓解心火有帮助。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0)
上一篇 2020年9月11日 下午5:48
下一篇 2020年9月13日 下午3:18

相关推荐

  •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耳门穴

    耳,穴内气血作用的部位为耳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耳门名意指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并循耳孔流入体内,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 耳门穴的气血物质,来自于角孙穴。那穴义为何说:“至本穴后,水湿之气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并循耳孔流入体内,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出入…

    2022年1月24日
  • 经外奇穴:内迎香穴

    穴位解析释义 内,内外之内;迎,迎接,迎来;香,香味,泛指气味。穴在鼻腔内,与迎香穴隔鼻翼相对,故名内迎香。 取穴 内迎香穴位于鼻孔内上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的粘膜处,左右计2穴。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开窍醒神,清热泻火。 主治疾病:目赤肿痛,鼻疾,喉痹,热病,中暑,眩晕。 穴位配伍:内迎香配太阳,治目赤肿痛。内迎香配印堂、合谷,治鼻部疾患。内迎香配太阳、…

    2022年7月14日
  • 男性按摩3大穴位有助于壮阳

    我们身体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叫元气。中医以为元气禀于先天,躲在肾中,又依靠后天精气充养,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元气是与生俱来的,从父母那里持续而来,又依靠后天的充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削减,人就会呈现朽迈的态势。 怎样才能更好地守护元气呢?刺激关元穴就是一个很好的…

    2019年2月22日
  • 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药房!

    其实最开始得健康平台的初衷就是分享传统中医穴位的养生方法。因为我本人对这点非常相信。 比如我们之前分享的文章:女性常按揉这4大穴位美容又养颜。这类文章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到我们 穴位养生栏目里面查看。 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经常按摩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我们吃药就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肾的解毒,肠的吸收,提供脏腑…

    2020年5月30日
  • 暑天无病三分虚,大暑前后上蒸下煮,养生小妙招教你补充人体津液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最近几天您是否感受到上蒸下煮的热度?日晒、暑热、水湿互结,将在大暑节气里达到一年中的高峰,在这样的桑拿天里,“出门5分钟,流汗2小时”可不是开玩笑! “大者,乃炎热之极也”,人体腠理疏松,暑邪使人大汗,伤害人的津液,有暑天无病三分虚的说法。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较强的滋润和濡养作用,滋润皮肤、肌肉,濡养骨节…

    2020年7月25日
  • 三间穴——上可治眼病、牙痛、咽喉痛,下可治便秘、痔疮疼痛

    位于手掌上的三间穴,它属手阳明大肠经。三,概数,与二相比稍大。间,间隔、间隙。 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所处为比二间穴稍高的空间层次。 本穴物质为二间穴传来的天部清气,其性温热,上行至三间后所处的天部位置较二间穴为高,故名。 取穴:微握拳,第2掌指关节后缘,触之有凹陷处即是。 ↑ ↑ ↑ 以上视频来源于西瓜视频 主要养生保健 1、治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类常见的…

    2021年11月9日
  • 督脉穴位:前顶穴

    穴位解析释义 前,前部也。顶,挤顶也。该穴名意指前面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被顶撞而不能上行。本穴物质来自于百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和囟会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百会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时是散热冷缩的变化,而囟会穴的水湿之气在上行至本穴时则是吸热蒸升的变化,二气在本穴相会后,降行的气血顶住了上行的气血,故名。 前顶穴,属督脉。前即前方,顶即头顶,此穴在头顶之前方,故名前顶…

    2022年5月24日
  • 这36个人体经络穴位上的“死穴”辅助调理效果好,但千万别重击!

    人体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意思是在遭受重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 其实死穴就是人体中一些特殊的穴位,因为死穴处于人体位置的解剖特点及特殊作用,有的穴位有大动脉经过,有的穴位下有神经组织有的离内脏较近,这些因素都会使这些穴位在遭受突然而强大的外力作用时更易出危险,甚…

    2020年7月8日 穴位养生
  • 中医穴位归纳:21个门穴

    在人体上,以“门”命名的穴位是神气出入的通道,当然,也同时是邪气出入之处。只要这些坏家伙进入我们人体中的门,我们统统把它们拒之门外。 1、命门穴 属督脉。别名:属累穴,精宫穴。 “命门穴”。“命”,人之根本也,以便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命门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本穴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人体的生命之本,故名“命门穴”…

    2022年7月10日 穴位养生
  • 人体穴位归纳——10个谷穴

    1、率谷穴 率谷穴,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少阳之会。别名耳尖。 率骨:率,古指捕鸟的网或带领,用网捕鸟时网是从上罩下,此指胆经的气血在此开始由阳变阴。谷,两山所夹空隙也。 本穴物质为曲鬓穴传来的弱小凉湿水气,吸热上行至本穴后达到了其所能上行的最高点,水湿之气开始吸湿并发生冷降的变化,如捕鸟之网从高处落下一般,故名。 作用功效:收降湿浊。疏风活络、镇惊止痛。主…

    2022年2月15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