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中都穴又名中郄穴、太阴穴、大阴穴。
1、中都: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都,都市之意。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气在此云集天之下部。
本穴物质为蠡沟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聚集而成一个水湿气场,所处为天之下部,本穴如同肝经气血的集散之地,故名。
2、中郄: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郄,孔隙也。名郄名意指肝经的水湿云气只有极少部分吸热上行。
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性寒湿,只有极少部分的水气吸热后循肝经上行,气血的外传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名中郄。
3、太阴:太,极也。阴,寒也。太阴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寒冷水气。理同中郄名解。大阴名意与太阴同。
4、肝经郄穴:理同中郄名解。
穴位含义:肝经水气在此云集天之下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阴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冷降归地,小部分吸热后循肝经上传膝关穴。
附注:中都穴为肝经郄穴。
取穴
中都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主治疾病:胁痛,腹胀泄泻,小腹痛,疝气崩漏,恶露不尽。
穴位配伍:
- 中都配血海、三阴交,治月经过多和崩漏、产后恶露不绝。
- 中都配合谷、次髎、三阴交,治痛经。
- 中都配脾俞、阴陵泉,治白带症。
- 中都配足三里、梁丘,治肝木乘土之腹胀、泄泻。
- 中都配太冲,治疝气。
- 中都配三阴交、阴陵泉、膝阳关、膝关、伏兔、箕门穴,下肢痿痹瘫痛。
临床运用:常今用于治疗急性肝炎,崩漏,下肢麻痹疼痛,膝关节炎,喉头炎等。为针麻常用穴之一。
养生保健
艾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法:
膝关穴,属足厥阴肝经。位于在膝部,胫骨内侧髁的下方,阴陵泉后1寸。
中都穴的“中“,就是中间的意思,指其位于小腿内侧面中间的位置;而“都”,指的是都市,这里特指气血集中地。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中”穴,从相对或绝对位置上,均处于肢体的中间。所有与“都”命名的穴位,均与气血聚集之地有关。
大家注意一下,胆经的郄穴是外丘,它位于外踝上七寸;而肝经的郄穴是中都,则是内踝上七寸,二都呈现互为表里的关系。
治疗崩漏的中都穴
什么是崩漏?其实,它是中医病名。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可发生在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足以影响生育,危害健康。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相当于西医病名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在我们以往解读过的穴位中,也有两个穴位是治疗崩漏的,分别是脾经上的隐白穴,和膀胱经的合阳穴:
崩漏的病因比较复杂,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泄失常。它的病机,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即脾虚、肾虚、血热及血瘀,如果是思虑过重引起脾不统血的,可考虑脾经的隐白穴;如果是因肾虚或者受寒引起的,可考虑膀胱经上的合阳穴;如果是因生大气引起的肝不藏血,可考虑肝经上的中都穴,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因为什么病因引起的,那就这三个穴都试试,哪个敏感就多刺激哪个,像合阳穴,适合拍打,而隐白适合点按;中都则适合刮痧和点按。
总之,此病症主要是两大病因,第一是生气,第二是受寒,这也是女性最容易致病的病因。中都穴重点是调理因生怒气导致的崩漏。
按摩手法:将拇指至于中都穴,对准穴位进行掐按,用力点按30秒,然后松开休息,连续反复多次。也可以用拇指分别按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揉穴位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