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手和脚,怎么就这么容易出汗呢?

今年冬天格外的冷,格外需要温暖。寒风一刮,冷雨一飘,真恨不得把自己裹成狗熊,就连手和脚也武装得严严实实,绝不给寒冷一丝造访身体的机会。

脚 怕冷

然而,对于手脚汗多的人来说,这个时候不见得就能轻松起来了。

手足多汗,烦恼知多少

被手套和鞋袜包裹着的手和脚,在这种相对密闭的环境里,也总是湿漉漉的,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相对干爽舒适,手脚皮肤因为长期浸泡在汗水里,还容易并发脱皮、干裂、皮炎、冻疮、癣、病毒疣等等问题。皮肤透出大量汗液的时候,总是伴随着难以忍受的冷或热,让你觉得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就是因为汗多所致。

而且,因为手和脚总是有汗,也免不了带来很多尴尬。比如你正想在某个动情的时刻紧紧握住恋人的手,却因为手上的汗以及可能散发出的味道,让这个温情的时刻扫了兴;比如你到亲戚朋友家做客的时候,一脱鞋就露出了浅色袜子上的汗印,还有那股经过发酵的时间的味道……像这样的时刻,真是让人羞恼啊。

也许存在这个问题的朋友们会特别不解,汗多出现在夏天姑且能够视为正常,自己在冬天也依然如此。就算是不严严实实地捂着,在穿着上也很留心透不透气,似乎也没有改善太多。

好好的一双手脚,怎么就碰上了多汗的毛病呢?

手足多汗,从何而起

我们都知道,人之所以会出汗,是机体要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满足体温调节、废物排出、皮肤润泽等等生理性需求。不管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存在汗多的情况,实际上说明了身体可能存在三种问题:

一是体表的闸门开合出现了问题,该关得时候关不住、关得不严实,临床上多认为是心肾阳虚所致。

《医宗必读》云:「汗者,心之液也,而肾主五液,故汗证未有不由心肾虚而得者。心阳虚不能卫外而为固,则外伤而自汗;肾阳衰不能内营而退藏,则内伤而盗汗。」

表现:手足心汗多,手汗尤其多,精神紧张时出汗明显加重;睡眠不安,畏寒,精神萎靡,面色晄白。

二是身体里面的阴阳失去平衡,阴虚阳亢。由于汗液是实质成型的东西,属于阴,在这样的情况下,势必会被亢盛的阳热蒸腾、推动,进而透出体表,形成不合时宜的汗。临床上多认为是心肾阴虚所致。

表现:手足多汗,伴有口干、五心烦热、胃口不佳、睡眠不佳、大便干燥、舌红少苔等表现。

三是体内有积攒已久的垃圾废物要通过出汗的形式排出去,给身体腾出空间去接纳滋养之物,临床上认为是脾胃有寒湿或者湿热,因此导致了这个现象。

《赤水玄珠·手足汗》云:「手足汗乃脾胃湿热内郁所致,脾胃主四肢。」

《吴中医集·汗》曰:「又有手足汗,属脾胃虚寒,不能运行津液,乃乘虚阳外越而溢,如阴盛而淫雨滂沱也,其汗必冷,与实热之汗不同。」

脾胃湿热表现:手足多汗,伴有胸脘闷胀、不思饮食、身重体困、体表发热、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舌苔黃膩等表现。

脾胃寒湿表现:手足多汗,伴有四肢不温、面色苍白、胃口差、身倦乏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等表现。

甭管是哪种情况,看着汗液这么白白流失,其实我替着心疼。在中医的观点里,汗液并不是简简单单由水、氯化钠、尿素、乳酸、脂肪酸等构成的液状代谢产物。《素问·评热病论》云:「汗者精气也」。说白了,汗液的产生,来源于我们日常饮食经过消化系统加工产生的营养精华。

手心手背都是肉,汗出在哪里也是经过人体各个部位协作加工得到的宝贵物质。多汗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一来会使体内的精华随着汗液的排泄白白流失,二来外邪会趁机顺着疏松的体表进入人体兴风作浪。

手足多汗,内外夹击起效快

这种外在的问题,当务之急其实是先让表面的问题得到缓解和改善。当你发现某些方法起效了之后,自然就对治疗、调理倾注了更多的信心和坚持下去的动力。心药亦可治身病,有的时候,当某个东西能够打破你当下因身体疾病陷入的忧愁、烦躁、惊慌、无助等等格局,往往就可以让病症消散得更加迅速、更加彻底。

以下是几个针对手足多汗的外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外洗方:

生黄芪30g,葛根30g,荆芥穗10g,防风10g,麻黄根10g。煎水,先熏后洗,适合手足汗较多的人群。若手常有汗臭异味,可加藿香、佩兰各15克。

绿茶25g,盐25g,沸水调泡开,适宜足汗多者泡洗。

明矾30g,苦参15g,丁香10g,葛根15g,马齿苋15g,赤石脂30g,煎水浸洗,适合脚汗较多、脚丫子臭的人群。

地肤子20g,苍耳子60g,苦参30g,白鲜皮30g,黄柏30g,煎水浸洗,杀菌消痒,适合手足多汗并发手足癣的人群。

外用扑粉方:

取煅牡蛎90克,煅龙骨90克,麻黄根30克,黄芪30克,白术30克。将上述药物磨成细粉后加入30克滑石粉充分混匀,置于洁净、干燥、内壁润滑的容器中备用。使用时,先将身体洗净充分擦干后,扑粉于患处,每日数次。

穴位按摩:

一般来说,被手足多汗这个问题困扰的人,往往会更容易紧张、焦虑,毕竟太让人体感不舒服,又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尴尬和不快。越是这样,心里就越不得劲,越容易由于情绪波动使手脚的出汗量增加。来来回回,形成恶性循环。

在中医看来,由于手足多汗,引起了人心神不安、心火妄动,因此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穴位按摩的方式,既平息心火、稳定情绪,同时使汗液的排泄有所收敛。

取内关、神门两穴,用手指或按摩锥、按摩笔等工具用力按压5秒,停顿2秒再继续,如此反复五分钟,每天一次,具有缓解精神紧张、防止手汗的功效。

如果是手足汗多,同时伴有手足心热、心烦、不易入睡等问题,可用力按压揉动少府、劳宫、涌泉这三个穴位。

如果是手足汗多,同时伴有畏寒、手足不温等问题,可艾灸阳池、阳谷、复溜这三个穴位。艾灸完的灰可以收集起来,加在水里洗手、泡脚用。

本文来自公众号:活法儿(ID:huofar),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n2gVu-h1U4USgcipr0SLw 。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7日 下午2:30
下一篇 2021年12月7日 下午8:36

相关推荐

  • 长期睡前玩手机的人一定要看看,会影响到你的身体健康

    现在是手机不离手。只要有空闲时间,不自觉的就拿起手机。起床第一时间就是看手机,吃饭看手机,走路看手机,坐车看手机,上厕所还是看手机…… 我们之前也讲过低头族的文章《自己拍了拍脖子,松垮粗又大,如何才能有效瘦脖子呢?》,长期保持一个动作很容易损伤身体健康。 村里很多大爷大妈用智能手机,在没事的时候,刷刷手机上是段子和新闻,这是个很好的休闲方式。但是,要是在每天…

    2021年12月2日 健康分享
  • 阳气不足,易患6种小病痛,这几招助你有效“养阳”!

    《黄帝内经》说: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当阳气不足时,病症都会找上身来。 与自然界的变化相同,人在春夏两季,耗费的阳气最多,所以在这个时候特别要强调养阳。大家可以参考文章《夏季养生要点养心护阳,夏季养生作息篇——顺应四时》。 阳气不足,易患6种小病痛 1、手脚冰凉 阳虚则生外寒,阳虚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手脚冰凉。…

    2020年4月14日
  • 原来这才是你免疫力下降的原因,激活免疫力的办法

    免疫力,是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是人体抵抗外界疾病侵袭的能力,但现代人却很少注意自己的免疫力。 其实我们的身体都会受到疾病的侵袭,最主要有两大原因就是低体温,少运动。 白血球可说是免疫系统的中枢,一旦体温上升,就会让它的贪吃和杀菌能力跟着变活跃。 感冒或身体状况不好时,常会出现发烧的症状,这是因为此时身体的免疫军队正处于奋战的状态,也就是身体正在让体温上升,好…

    2021年8月20日
  • 你的婚姻,有性吗?

    近日,知名演员吴彦祖在社交媒体发了一条推文,配上了一张手拿免洗消毒液的图片。写道:“结婚十年了,我的生殖器官可能是身体最干净的部分……” 网友在下面留言提问:结婚10年与生殖器官干净有什么关系?之后,他回复“lack of use”(缺乏使用),很直白的告诉大家:“结婚十年,性生活很少。” 不得不说,无论明星还是普通人,都逃不开大多数夫妻会面临的那些事儿。 …

    2020年6月15日
  • 女性总在半夜两三点醒来,跟哪些因素有关?

    你知道吗?人的一生约有30%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得好不好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相信很多人都希望每天能以一个好觉结束这疲惫的一天。 但在生活中,有一些女性朋友却总是睡到半夜两三点就醒来了,睡不好,第二天精神不好,然后第二天晚上又早早醒来,最后形成恶性循环,这是什么原因?是身体有毛病了吗?该怎么办是好? 为何女性总在半夜两三点醒来? 1、精神压力过大 对…

    2021年7月29日
  • 不同脏腑补气的方法

    在文章《中医所说的气究竞是什么?气与血之间的关系?》中我们分享了气是什么?气与血之间的关系。但是不同脏腑如何补气呢? 补气有补元气、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肾气之分。 肺主气,主一身五脏六腑之气;中焦脾胃受纳水谷,脾气健运,气血得以化生,故气虚多与肺、脾二脏相关。 1、补元气 党参、人参、黄芪、山药、白术(共同的功效,就是补气) 发高烧、做手术、生孩子、长…

    2022年1月20日 健康分享
  • 什么是元气,元气不足是什么

    究竟什么是元气? 元气是生命物质系统中最高层次、最根本的气,它与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密切相关。 形象一点来说,“元气”其实类似于汽车里的汽油、手机里的电,“五脏”就是汽车的发动机、手机的主板,如果汽油加满、电量充足的话,汽车和手机就能正常使用。 元气是一个中医的概念,它实际上就是指,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全身机体及各脏器功能健康状态的、综合的生理指标。 元…

    2022年1月22日
  • 艾滋病已不是等死的绝症,关键在于科学防治

    提起艾滋病,大家会不由自主带着一种悲伤、怜悯、亦或是痛恨、恐惧的复杂情愫,因为在很多人印象中,艾滋病是一种不治之症,得了艾滋病,结果就是等死。 其实这个观念是片面的,虽然目前还未发现能够根治艾滋病的方法,但艾滋病也并不是等死的绝症,只要科学防治,依旧可以正常生活,甚至与常人无异。 感染了HIV病毒,到底还能活多久?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并不是感染HIV病毒就是…

    2021年12月1日 健康分享
  • 中医养生五脏与五味——原来饮食口味偏甜偏咸也有中医讲究

    要说饮食,必然谈到五味:酸、苦、甘、辛、咸。每个人的口味可以说都不相同,有人贪酸,有人嗜甜,有人无辣不欢……这种对口味的偏嗜,很多时候与遗传、地理位置、生活饮食习惯等有关。 中医里的五味与五脏对应: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食之恰当,五味可以养五脏,五味过于偏嗜则会损害五脏。反过来,口味的突然改变也往往是脏腑发出的健康预警。 偏嗜酸味——注意肝…

    2020年6月15日 健康分享
  •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修订和解析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Chinese Food Guide Pagoda,以下简称“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准则和核心推荐,把平衡膳食原则转化为各类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的图形化表示。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形象化的组合,遵循了平衡膳食的原则,体现了在营养上比较理想的基本食物构成。宝塔共分5层,各层面积大小不同,体现了5大类食物和食物量的…

    2022年4月29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