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
内关穴(阴维穴):
1、内关: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而得名。
2、阴维:阴,阴液也。维,维持也。阴维名意指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外经脉阴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运行是从体表注入体内,当体表经水空虚之时,心包经体内经脉的高温高湿水气会由本穴外出体表,外出体表的高湿水气则能生发地部的经水,而在体表经水过乘时它则能起疏导排泄的作用,也就是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外阴液的使之趋于正常的作用,故名阴维。
内关穴,这个“内”字如何解读呢?它指的是人体的内部,这里特指心脏。
“关”,当然就是关口的意思,和“门”穴,也基本上是同义词,打开就通,关上就堵,就是这个道理。
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内关穴位于心包经的下部,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是经水由高处落入低处,经水落下时(遇到腕关节阻挡)会散发出大量的水湿气体,水湿气体吸热后飘散于穴外,本穴有联络它经气血的作用,故为心包经的络穴,因心包与三焦相表里,所以刺激内关,也有通调三焦之功效。
什么是络穴?“络”就是联络、分布的意思。是络脉在本经分出部位的腧穴。联络谁呢?联络其表里的经络,与心包经互为表里的当然是三焦了,所以,此穴具有心包和三焦双调的作用。
穴位含义: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体表注入体内。
取穴
取穴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简单取穴: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疏导水湿。
主治疾病:心悸,胃痛,呃逆,失眠,眩晕,中风,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孕吐、晕车、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月经痛、腹泻、精神异常等。
取穴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内关穴何为急救大穴?
手厥阴心包经的郄门穴是急救穴,那郄门和内关,有何异同呢?
两穴相同的:
- 郄门:行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包经的体内经脉
- 内关: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
两穴不同的:
从解剖角度来看,郄门藏在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的深处,而内关穴则是在两肌腱的浅处。因肌肉丰厚,所以,郄门穴的气血是从肘关节处的曲泽处传来,在肌腱的孔隙中“回流”心包经的体内经脉;而内关穴,则是由间使穴由里出表,再从表“注入”心包经这个里的过程。一个“回流”,一个“注入”,既代表了流向,又代表了流量。
穴位配伍:
内关配公孙,治肚痛;
内关配膈俞,治胸满支肿;
内关配中脘、足三里,治胃脘痛、呕吐、呃逆;
内关配外关、曲池,治上肢不遂、手振颤;
内关配悬厘穴,治偏头痛;
内关配建里,治胸闷;
内关配大陵、神门,治失眠;
内关配郄门,治心痛;
内关穴配足三里、中脘,治胃痛、吐泻。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 用艾条温和灸内关穴5~20,每日一次,可以治疗痛经等。
拔罐疗法:用气罐留罐内关穴5~10钟,隔天一次,可缓解治疗前臂痛等。
刮痧疗法:用角刮法刮拭内关穴3~5分钟,隔天一次,可以缓解治疗癫狂、心痛、心悸等。
按摩法
①、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内关相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
②、用右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呕吐、心痛、心烦、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心胸部各种疾患、失眠、癫痫、癔病等,且能直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
需注意的是,每次按摩内关穴的时间,应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按揉的强度应以病人能耐受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