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阳明大肠经经穴:肩髃穴

肩髃[yú]穴(髃骨、中骨井、扁骨、扁髃、尚骨、中肩、偏肩、肩尖):

1、肩髃:肩,穴所在部位也。髃[yú],骨之禺也。禺乃角落之意,髃所指为骨之边缘。该穴名意指在骨部的远端所形成的小范围水域。

本穴物质为臂臑穴传来的经气所化,臂臑穴上传本穴的物质为强盛的阳气,至本穴后因散热而冷凝沉降,所降之浊在地部形成小的水域,而本穴的地部水域相对肾所主的腰膝骨部来说它是处于较远的边缘之处,故名。髃骨、扁骨、扁髃之名与肩髃同,扁同偏。

2、中井骨:中,与外相对,指内部。井,地之孔隙。骨,肾主之水也。中井骨名意指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肾水相通。本穴物质为大肠经浊降地部之水,因本穴位处肩端两骨间,有地部孔隙与骨相通,故名中井骨。

3、尚骨:尚,超过、高尚之意。骨,肾主之水也。尚骨名意指本穴经水为高处的肾水。

4、中肩、偏肩、肩尖:中,指本穴位于大肠经经脉之中部。中肩、偏肩、肩尖皆为对穴所处的位置的指示,无它意。

5、手阳明跷脉之会。跷,跷健也。本穴物质既有大肠经由此上行头颈部的阳热之气又有地部之经水,表现出跷脉物质阴阳相济的特性,故为手阳明跷脉之会。(阳跷脉,即是保证人的阳气充盛使人活动跷健的血脉。古经书对阴阳跷脉的记述甚少,只有其循行线路和所主之病,阴跷脉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脉为病阴缓而阳急。以经书所记跷脉之病反推之,则跷脉在不病之时为阴与阳不急亦不缓,阴阳二物同时共存,而本穴气血即有此特性。在天部,有大肠经上输头颈部的阳气源源而行,在地部,有孔隙与骨部相通,经水有出处有来处,穴内物质阴阳相济,故为手阳明跷脉之会。

附注: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肩髃穴意义:大肠经经气中的浊重部分在此沉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量较少。
运行规律:循大肠经地部流向巨骨穴。

肩髃穴  手阳明大肠经 人体穴位图

取穴方法:肩髃穴位于人体的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锁骨肩峰端, 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功能作用:导引大肠经经回流骨部。

主治疾病:

  • 中医病症: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
  • 西医病症: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

功效机制: 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

  • 肩髃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
  • 肩髃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
  • 肩髃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人体穴位配伍:

  • 背及肩臂肿痛: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
  • 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针灸大成》)。
  • 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神应经》)。
  • 隐疹: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针灸逢源》)。
  • 瘰疬: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
  • 瘿气:肩髃、大空(《世医得效方》)。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一次,可改善肩臂痹痛、上肢不遂等。

拔罐疗法:用气罐留罐5~10分钟,隔天一次,可改善肩臂酸痛、风热瘾疹等。

刮痧疗法: 用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肩髃穴3~5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治疗风热瘾疹等。

按摩疗法:

用大拇指按揉肩髃穴100~200下,每天坚持可防治肩臂疼痛。(平常多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揉肩髃穴或者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穴。)。

平时多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搓肩髃或者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可预防关节炎。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月14日 下午4:41
下一篇 2022年1月15日 上午10:17

相关推荐

  • 经外奇穴:玉液穴

    穴位解析释义 液,指唾液;玉,比喻贵重。穴位在右舌下腺开口近处,唾液进入口腔之重要部位,故名玉液。本穴《内经》,《医经小学》定名玉液。 取穴 正坐或仰卧位。张口,将舌向上转卷至后方,可见舌系带两旁的静脉青筋隐约处即为此穴。左称“金津”,右称“玉液”。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清泻热邪,生津止渴。 主治疾病:治重舌肿胀,难言,黄疸,口舌生疮,喉咽诸热,呕吐,急腹痛…

    2022年7月11日
  • 人体十二经脉——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图及20个穴位

    手阳明大肠经——肠道健康的卫士 手阳明大肠经五输穴: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循行路线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穴),沿食指桡侧缘(二间穴、三间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穴),沿前臂桡侧(偏历穴、温溜穴、下廉穴、上廉穴、手三里穴),进入肘外侧(曲池穴、肘髎穴),经上臂外铡前边(手五里穴、臂臑穴),上肩,出肩峰…

    2021年12月25日
  • 中医穴位养生之6个府穴

    1、少府穴 属手少阴心经。荥(火)穴。 “少府穴”。“少”,阴也。“府”,府宅也。本穴物质为少冲穴传来的高温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云集府宅,故名。 主治病症:胸痛、心律不齐、掌中热、皮肢瘙痒、遗尿、阴痛、阴部瘙痒、月经过多等。作用功效:发散心火。清心泻热、理气活络按摩法:用大拇指作环状点揉,每次3-5分钟。 2、中府穴 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募穴。手、…

    2022年6月16日 穴位养生
  • 经外奇穴:上迎香穴

    穴位解析释义 上,上下之上。迎,迎接;香,香味,泛指气味。穴在鼻部,大肠经迎香穴之上方,故名。 取穴 位于人体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涌上端。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通鼻窍,疏风邪。 主治疾病:鼻炎,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部疮疖,鼻窦炎,鼻塞、鼻中癔肉,过敏性鼻炎,暴发火眼,迎风流泪、感冒头痛等。 穴位配伍:上迎香配上星、印堂、合谷…

    2022年6月29日
  • 经外奇穴:小骨空穴

    穴位解析释义 骨空,骨节间空隙,穴当小指指间关节间空隙处,故名小骨空。 小骨空,中医奇穴。别名小骨孔,小空骨,出自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取穴 在小指背侧近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屈指取之;一说在手小指背侧远侧指节骨与中指节骨关节之中点处(《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以上视频来源于腾讯视频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明目止痛。 主治疾病:目疾,耳聋,喉痛,指痛等。 穴…

    2022年7月4日
  • 经络不通怎么办,应当先调哪条经?

    对中医有点了解的人都听说过“通则不痛,通则不痛”。现在成年人基本上身体都有痛的地方,亚健康状态嘛。我们一般都是哪里痛按揉哪里,这在正常不过了。但是如果说要系统性的调理身体健康状况,那就需要有先后顺序了。 经络畅通,百病不生已经是人尽皆知的常识。如果经络不通顺,先从那条经络开始疏通呢? 第一步要从疏通膀胱经入手 为什么要从膀胱经入手呢?先观察一下膀胱经循行的路…

    2020年7月8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光明穴

    穴位解析释义 1、光明。光明,光彻明亮也。本穴物质为阳辅穴传来的湿热风气,上至本穴后,此气吸热而变为纯阳之气,天部的水湿尽散并变得光彻明亮,故名。 2、足少阳络穴。络,联络也。本穴气血所处为天之天部,足少阳胆经吸热蒸升的阳气皆汇合于此,本穴有联络胆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胆经络穴。 附注:胆经络穴。 穴位含义:胆经气血至此后变为纯阳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

    2022年4月14日
  • 经外奇穴:二白穴

    穴位解析释义 “二”,指数量。“白”,指白色、明亮的意思。本穴位于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此处肉嫩皮白,一侧有二穴,故名“二白”。 取穴 二白穴属于经外奇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有2穴。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调和气血、缓急止痛。 主治疾病:前臂痛、胸胁痛、痔疮、脱肛、肛裂出血等。 穴位配伍:二白配百会、长强,治脱肛等。二白配长强、…

    2022年6月26日
  • 简单测试可判断尺神经是否受损

    尺神经会引起我们小手指头麻木,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症状表现。因为其他神经受压,比如颈椎病受压,也可以引起手麻。 如何判断是尺神经炎引起的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特殊检查,进一步明确。

    2021年8月19日
  •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小海穴

    穴位解析释义 1、小海:小,与大相对,为孝为阴也。海,穴内气血场覆盖的范围广阔如海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汇合,气血场范围巨大。本穴物质为支正穴传来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聚集的天部之气以云气的方式而存在,覆盖的范围巨大如海,亦含有一定水湿,故名。 2、小肠经合穴。本穴为小肠经气血的汇合之处,故为小肠经合穴。 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

    2022年2月16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