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肓俞(huāng shù)穴别名:盲俞穴、子户穴。
1、肓俞:肓,心下膈膜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膏脂之类。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胞宫中的膏脂之物,膏脂之物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输体表,故而得名。
何以知本穴物质来自胞宫?
本穴位居脐旁,而脐则为人体胸腹部体表的重力场中心,本穴外输的气血物质必定是来自与之全息对应的体内重力场中心附近脏器。体内的重力场中心为二肾,相邻的脏器有胞宫和膀胱,但本穴位于冲脉,这就决定了本穴的气血物质是来自胞宫而非膀胱。
2、盲俞:盲,昏暗之意,指穴内外输的气血物质为膏脂,混浊不清,有别于肾经经水应有的清也。俞,输也。盲俞穴名意指本穴气血为胞宫外传的膏脂之物。理同肓俞名解。子户名意与盲俞穴同。3)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穴位含义: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体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膏脂之物。
运行规律:散热冷凝并输散于腹表各部。
取穴
肓俞(huāng shù)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积脂散热。
主治疾病:腹痛绕脐,呕吐,腹胀,痢疾,泄泻,便秘,疝气,月经不调,腰脊痛。
穴位配伍:
- 肓俞配大肠俞,治腹痛;
- 肓俞配复溜、太溪,治尿道炎;
- 肓俞配天枢、足三里,治便秘、泄泻;
- 肓俞配脾俞、中脘、足三里、天枢,治脾虚泄泻;
- 肓俞配天枢、足三里、大肠俞,治便秘、泄泻、痢疾;
- 肓俞配合谷、曲池、腹结、上巨虚、天枢,治热结便秘;
- 肓俞配下脘、足三里、腹结、璇玑、大肠俞,治伤食呕吐腹胀痛;
- 肓俞配中脘、足三里、内庭、天枢,治胃痛、腹痛、疝痛、排尿、尿道涩痛等症;
- 肓俞配次髎、归来、膈俞、地机,治瘀血阻滞之月经不调、痛经;
- 肓俞配关元、三阴交、肾俞、太溪,治肾虚月经不调;
- 肓俞配归来、关元、三角灸,治气虚狐疝;
- 肓俞配中脘、足三里、合谷、大横、公孙,治寒积腹痛绕脐;
- 肓俞配中脘、期门、膈俞,治瘀血阻滞之心下大坚、积聚痞块。
- 临床运用:现常用于治疗肠炎、便秘等。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肓俞穴5~20分钟,每日一次,可改善疝气、月经不调等疾病。
刮痧疗法:用角刮法从上而下刮拭肓俞穴,每次3分钟,每天一次,可以治绕脐痛、呕吐。
凡以“俞”命名的穴位,都是气血通道。
何为“肓[huāng]”?
如果单独将此字列出来,可能很多朋友都不一定认识,如果把它和另一个字放在一起,并且还是一句成语,大家就都认识了,那就是“病入膏肓”。其实膏肓这两个字的意思基本上一样,就是“膏脂”之类的东西。如果大家不明白,吃过大闸蟹,尤其是公蟹的,当你掀开肚脐那个壳时,基本就都明白了,如下图:
所以,对于人体而言,这里的肓类“膏脂”类的东西,正是人体的精华所在,因为它位于肚脐旁边,人体从母体供应的能量全靠脐带,所以此穴汇聚了大量来自于母体先天的能量物质,同时它又靠近人体腹主动脉这个动力源,借助这条热力管线,可以将这里汇聚的能量物质散布四周。
腰腹赘肉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新陈代谢缓慢引起脂肪堆积于腰腹而形成的。采用指压肓俞等腹部穴位,可加快胃肠蠕动,帮助排气、散热、排便,加速新陈代谢,消除脂肪;而运动可紧实腰腹线条,达到平腹及美化腰腹线条的目的。
采用指压此穴减肥是通过调整特定区域的经络,调节五脏及内分泌等达到目的的。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点按此穴,约3-5分钟,直到感觉酸胀为止,左右手交替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