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阴肝经经穴:章门穴

穴位解析释义

章门穴又名长平穴、胁髎穴、季胁穴、脾募穴、肘髎穴、肘尖穴、后章门穴、季肋穴。

1、章门:章,大木材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本穴物质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至本穴后,此强劲风气风停气息,风气如同由此进入门户一般,故名。后章门名意与章门同,后是与脾经冲门穴的别称前章门相对而言的。

2、长平:长,长远也。平,平坦也。长平名意指随肝经强劲风气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降落使腰侧腹部肌肉变为平坦之状。

3、胁髎:胁,指穴在胁部。髎,孔隙之意。胁髎名意指随肝经风气扬散的脾土微粒由胁肋部位降落腰腹下部。

4、季胁:季胁,小胁之意,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无它意。

5、肘髎、肘尖穴:古有用肘尖点墨寻穴之法,肘髎穴、肘尖之名即来自该法。

6、脾募:募,募集也。本穴为天部的脾土尘埃归降之处,故为脾经募穴。

7、脏会:脏,指五脏的各种气血物质也。会,会合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弱小风气,此弱小风气中包含有五脏特性的五种气血物质,有属肾的水、属脾的土,还有其它脏腑传来的各种精微,为五脏气血的混合之物,故为脏会。

8、足厥阴少阳之会。本穴物质不光为急脉穴传来的强劲风气,还有胆经辄筋穴冷降而至的水湿之气,故为足厥阴少阳之会。

穴位含义: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和缓之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后归于地部。

附注:脾经募穴,八会穴之脏会,足厥阴少阳之会。

取穴

章门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人体穴位图 章门穴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降浊固土。

主治疾病:腹胀腹痛,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穴位配伍:

  • 章门配足三里,治荨麻疹、组织胺过敏症。
  • 章门配天枢、脾俞、中脘、足三里,治肝脾不和之腹胀、痞块、胁痛、泄泻、消瘦。
  • 章门配肾俞、肝俞、水道、京门、阴陵泉、三阴交、阳谷、气海,治肝硬化腹水、肾炎。
  • 章门配梁门、足三里,治腹胀。
  • 章门配内关、阴陵泉,治胸胁痛。
  • 章门配足三里、太白,治呕吐(《腧穴学》)。
  • 章门配足三里、梁门,健脾和胃,治腹胀。
  • 章门配内关、阳陵泉,疏肝理气,治胸胁痛。
  • 章门配足三里、太白,健脾和胃止呕,治呕吐。

临床运用:经多年临床研究发现:章门穴主要用于治疗脾之虚症和肝之实症效果较好。

养生保健

艾灸法:艾灶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法:

章门穴为什么能起到健脾的作用?

因为腹压对人体内脏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胃肠道的蠕动,腺体的分泌都依赖于腹压的调节,才能让他具备生理性的节律。节律一变,机体的代谢机能、能力就会发生变化,所以腹压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消化吸收和代谢机能。

脾就是指这种调节腹压的能力,也就是通过腹壁收缩张力的变化来调节腹压的作用。人体上面有肋骨、胸骨、肋弓,下面有髂骨、骨盆。骨盆的稳定性非常强,是固定不动的,肋弓也几乎不动,只有游离肋,十一、十二肋端的位置,是一个弹动的软骨头,所以肌肉附着在此,其位置又可以有所移动。在这个位置的深部内侧,肋骨的内缘,又是横膈的附着区。所以此位置是调节腹压,以及横膈上下升降运动的核心位置。

章门穴可以帮助人们有效的养护肝脏,这一点我们不妨用章门穴的名字来分析,章者大材也,门者出入之门户,而章门穴意指肝经中强劲的风气在此停息,而按摩章门穴就可以有效的帮助肝脏梳理这种气息,对于养护肝脏来说,按摩章门穴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而肝脏有着疏泄功能,但是肝脏本身十分的脆弱,在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会导致肝脏的疏泄功能遭受影响,甚至是损害肝脏的疏泄功能,如生气会让肝火旺盛,急躁同样会让肝火瘀滞,但是在这时按摩章门穴却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体疏通肝脏瘀滞的气息!帮助人养护好肝脏!

此外在按摩章门穴还可以有效的疏通气血,帮助人体减少肝脏、肝经中气血瘀滞这样的情况,而肝血是身体中十分重要的物质,我们在生活中之所以提倡早睡,也是为了养护肝血,人体中肝血充盈,身体自然就会健康起来,因此在生活中章门穴对于养肝这件事,可以说是最好的穴位!

按摩手法:

  • 按压法:拇指放在章门穴上,吸气,用指端缓缓按压腧穴,按压10秒后吐气,吐气时放手,吸气时再按压腧穴,反复吸、吐,并配合手的动作收放。
  • 斜推法:用手掌大鱼际贴在同侧章门穴,双手同时斜向内下往肚脐处推20下左右。
  • 按揉法:用双手手指指端按住章门穴做环状按揉,每次2分钟。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1)
上一篇 2022年3月3日 上午11:07
下一篇 2022年3月4日 上午9:36

相关推荐

  • 足厥阴肝经经穴:大敦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大敦穴又名水泉穴、大训穴、大顺穴。 1、大敦。大敦,即大树敦也,在此意指穴内气血的生发特性。本穴物质为体内肝经外输的温热水液,而本穴又为肝经之穴,时值为春,水液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后蒸升扩散,表现出春天气息的生发特性,如大树敦在春天生发新枝一般,故名大敦。 2、水泉。水,水液也。泉,源源不断之意。水泉穴名意指体内的肝经水液源源不断地由此外输…

    2022年2月27日
  •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外关穴

    1、外关:外,外部也。关,关卡也。外关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胀散外行,外部气血被关卡不得入于三焦经。本穴物质为阳池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行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由穴内出于穴外,穴外的气血物质无法入于穴内,外来之物如被关卡一般,故名外关。 2、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物质为吸热后的胀散之气,此气外出本穴后交于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手少阳阳维之会。 外关…

    2022年1月25日
  • 任脉经穴:建里穴

    穴位解析释义 建,建设也。里,与表相对,此指肚腹内部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注入肚腹内部。本穴物质为中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体内,注入体内的经水有降低体内温压的作用,故名。 建里穴,建含立之意,里指邻里。穴在中脘下一寸,下脘上一寸处,犹喻邻立于胃中、下部之间,故名建里。 建,筑也,置也;树立谓之建,顺流而下亦谓之建。建…

    2022年5月29日
  • 经外奇穴:十七椎穴

    穴位解析释义 中医学称第一胸椎为一椎,第五腰椎为十七椎,穴在其棘突下,故名十七椎。 取穴 十七椎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俯卧取之。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舒筋活络,调理冲任。 主治疾病:主治腰腿痛、下肢瘫痪、崩漏、月经不调。 穴位配伍:十七椎配中极、关元、三阴交、中髎、天枢、归来,治产后腹痛。十七椎配中极、三阴交、太溪,治痛经。十七椎配腰部…

    穴位养生 2022年7月15日
  • 人体十二经脉——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图及14个穴位位置图

    足厥阴肝经活跃时间:丑时(1点~3点) 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如果过了凌晨1点还不入睡,肝脏仍在输出能量,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人会面色青灰,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经络循行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毫毛部(大敦穴),沿着足跗部向上,经过距离内踝前1寸处(中封穴),向上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经的后方,上行膝内侧,沿着股部内侧,进入阴毛中,绕过阴部,上达小…

    2021年12月21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侠溪穴

    穴位解析释义 1、侠溪。侠,通夹,被夹于中间之意。溪,地部流行的经水。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水在此循地部渠道回流井穴。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本穴只是对其起了一个循经传输的作用,地部的经水没有流失,如被夹于渠道之中下传足窍阴穴,故名。 侠溪穴,属足少阳胆经。 我们把侠溪穴中的“侠”解读为狭小是有根据的,第一,作为名词,通“狭”,小街曲巷,因娼妓多居于小街…

    2022年4月12日
  • 人体十二经脉——足太阴脾经循行路线图及21个穴位位置图

    足太阴脾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脾经。 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足太…

    2021年12月21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飞扬穴

    穴位解析释义 飞扬穴别名厥阳穴、厥阴穴、厥扬穴。 1、飞扬。飞,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也。扬,指穴内物质扬而上行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跗阳至至阴穴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蒸升,故名。 飞扬穴,属足太阳膀胱经。飞扬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飞即飞翔,扬通阳,为阴之对,外为阳,此穴在小腿外侧,本经络脉从此处飞离…

    2022年4月27日
  • 人体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图及44个穴位位置图

    足少阳胆经活跃时间:子时(23点~1点)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才能顺利代谢,起床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常在此时不入睡的人,眼眶发黑,易得结石。 经络循行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向上到达额角部(颔厌穴),上行至耳后(风池穴),沿着颈部行于手少阳经的前面,至肩上交出手少阳经的后面,向下进入缺盆部;耳边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

    2021年12月21日
  • 足阳明胃经经穴:冲阳穴

    穴位解析释义 冲阳穴别名:原穴、跗阳穴、会屈穴、会涌穴、会骨穴。 1、冲阳。冲,穴内物质运动之状。阳,阳气。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气化冲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解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有解溪穴的分流,传至本穴的经水较为稀少,经水受脾土之热而大量气化冲行于天,故名。 冲阳为足阳明胃经的原穴。冲指冲要、冲动,阳为阴之对,此指足背,穴在足背动脉搏动处,故名冲阳。 冲,…

    2022年3月30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