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府穴
属手少阴心经。荥(火)穴。
“少府穴”。“少”,阴也。“府”,府宅也。
本穴物质为少冲穴传来的高温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云集府宅,故名。
主治病症:胸痛、心律不齐、掌中热、皮肢瘙痒、遗尿、阴痛、阴部瘙痒、月经过多等。
作用功效:发散心火。清心泻热、理气活络
按摩法:用大拇指作环状点揉,每次3-5分钟。
2、中府穴
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募穴。手、足太阴之会。
中府穴。“中”,与外相对,内部也。“府”,脏腑也。
本穴为肺经首穴,气血物质来自由胸腹包膜包裹的各个脏器,故名“中府穴”。
主治病症:胸满气喘、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肩周炎、胸肌疼痛等。
作用功效:止咳平喘,清泻肺热,通经活络,通畅肺腑无阻碍
按摩技法:右手中间三指并拢,每次3–5分钟。
3、俞府穴
属足少阴肾经。
“俞府穴”。“俞”,输也。“府”,体内脏腑也。
本穴是肾经体内经脉与体表经脉在人体上部的交会点,气血的流注方向是体内脏腑,故名“俞府穴”。
作用功效:止咳平喘、和胃降逆。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呕吐、胸痛、不嗜食等。
现代用于治疗胸膜炎,支气管炎,哮喘,呼吸困难。
按摩法:用大拇指按揉俞府穴3–5分钟,能够治疗咳嗽、呕吐、胸痛等。
4、风府穴
属督脉。督脉、阳维之会。别名:鬼枕。
“风府穴”。“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
本穴物质为哑门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吸湿并化为天部横行的风气,本穴为天部风气的重要生发之源,故名“风府穴”。
作用功效:散热吸湿。散风熄风、通关开窍。
主治病症:落枕、神经性头痛、咽喉肿痛、流行性感冒等
临床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延髓麻痹、癫痫、精神分裂症等。
按摩手法:用食指中指并拢点揉风府穴,每次3–5分钟。
5、天府穴
属手少阴肺经。
古代取此穴时,多令患者以手伸直,用鼻尖点臂上,到处是穴。而鼻属肺窍,肺藉鼻而外通天气,肺为人身诸气之府,所以此穴称为天府。
作用功效:调理肺气,安神定志,宣散肺邪,清肺凉血。
主治病症:咳嗽、鼻口出血、、风汗出、肩臂痛等。
按摩手法:用食指中指并拢点揉天府穴,每次3–5分钟。
6、府舍穴
府舍穴,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足厥阴、阴维之会。
“府舍穴”。“府”,脏腑也。“舍”,来源之意。
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阴维脉相通,体内的阴维脉的水液外传本穴,本穴的气血物质部分是来源于脏腑,故名。
作用功效:润脾之燥,生发脾气。顺其通便、缓急止痛,。
主治病症:腹股沟痛、疝气、痞块等。
按摩疗法:用大拇指按揉府舍穴3–5分钟,可以缓解腹股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