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络却穴别名强阳穴、脑盖穴、及行穴。
1、络却。络,联络也。却,退却、拒绝也。该穴名意指头部气血由此汇入膀胱经。本穴气血由于通天穴基本上无物传来而处于空虚之状,穴内气血是由穴外头部传入的寒湿之气而非阳热之气,本穴既有聚集头部气血的作用但同时又拒绝接受外部的阳热之气,故名。
络却穴,别名强阳、脑盖。属足太阳膀胱经。络即联络,却指返回,足太阳膀胱经脉气由此入里联络于脑,然后又返回,故名络却。
络,指联络。却,指还却,还出。穴在百会穴后旁开一寸半,适当足太阳经脉“从巅入络脑,还出”之处,故名络却。
络,意指经脉别出的细小络脉,《黄帝内经灵枢·脉度》载:“经络为里,支而横者为络。”。却,本作卻,有退、还之义,又作卻,音隙,同郄,义孔隙也,骨肉之交也。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行至额抵顶。由本穴,左之右、右之左,斜行交百会,即所谓“上额交巅”也。凡脉之横行者为络,隙之大者为郄。本穴在经络为横行,在孔窍为大隙,故名“络卻”。足太阳之脉由通天穴后,循络却、玉枕入络脑,复还由此退出而下项,此穴正当脉之还、退之处,故名络却。
络却穴,若即若离之穴
络,联络也。却,退却、拒绝也。
络却,名意指头部气血由此汇入膀胱经。本穴气血由于通天穴基本上无物传来而处于空虚之状,穴内气血是由穴外头部传入的寒湿之气而非阳热之气,本穴既有聚集头部气血的作用但同时又拒绝接受外部的阳热之气,故名络却。
从络却的穴义来看:“本穴既有聚集头部气血的作用但同时又拒绝接受外部的阳热之气,故名络却”。
如果从字面解释来看,就是一种若即若离之感。为什么会这样呢?对于一个直立的人来说,络却之前的几个穴位,承光和通天,几乎位于头顶的最高点,也就是人体天部的位置,既承受了自然界的光明,也通了天。但到了络却这个点,位置稍稍下滑了,虽然它可以接收通天穴传来的气血,但因为它的位置刚好处在一个从高点向低点的坡上,气血物质虽有来但存不住,故而才会有所谓的“空虚之状”一说,和既聚集又拒绝的状态,用若即若离形容最为恰当。(本穴气血由于通天穴基本上无物传来而处于空虚之状,本穴既有聚集头部气血的作用但同时又拒绝接受外部的阳热之气)
2、强阳。强,强盛也。阳,阳气也。强阳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强盛的阳气。如络却之名解,本穴气血虽为穴外头部传入的寒湿之气,但对于膀胱经原有气血来说它仍为偏高温态的天部之气,比膀胱经气血的温度要高要强,故名强阳。
3、脑盖。脑,头脑也。盖,护盖也。脑盖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之气,如同头之外卫。
4、及行。及,至、到也。行,行动、运行也。及行名意指本穴要在接受外部气血后才有气血循膀胱经传输。理同络却名解。
穴位含义:头部气血由此汇入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由穴外天部汇入穴内后再循膀胱经向下传输。
取穴
取穴方法:络却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传输头部浊气。
主治疾病:头晕,目视不明,耳鸣。
络却穴位于头部,内通于脑,故以治疗大脑疾病及神志病为主。
穴位配伍:
络却配风池,治头晕。
络却配合谷、印堂,治鼻炎。
络却配风池、百会、太阳、上星,治风热眩晕。
络却配百会、风池、肾俞、足三里,治头痛眩晕。
络却配合谷、风池及局部穴位,治头面五官疾患。
络却配翳风、听会、侠溪、外关,治风热耳鸣、耳聋。
络却配合谷、下关、颊车、地仓,治风邪入络之口眼喁斜。
络却配人中、风池、大陵、鸠尾、心俞,治癫狂、癫痌。
络却配睛明、太阳、风池、光明,治风热上攻之目视不明。
络却配风池、列缺、合谷、迎香、印堂,治风热鼻塞。
络却配肾俞、神门、耳门、听宫,治耳聋、耳鸣。
络却配率谷、列缺,清热祛风镇静,治头痛,眩晕。
络却配天柱、后溪,舒筋活络,主治颈项强痛。
临床运用:眩晕、呕吐、面神经麻痹、鼻炎、甲状腺肿、枕肌和斜方肌痉挛、白内障、精神病、忧郁症等。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日一次,可醒脑通络,治疗耳鸣、癫痫等疾病。
刮痧疗法:用面刮法倾斜45°从上而下刮拭络却穴,力度微重,出痧为度,隔天一次,可缓解治疗鼻塞、鼻渊等。
络却穴,缓解头晕眼花耳鸣
膀胱经在头顶上的几个穴,在功效上,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五官的作用,原因在于位于人体的天部,最高点的位置,容易接受到外界的气息,既有对人体有益的,也有有害的。同时,又由于头顶上脂肪肌肉很少,再加上头顶呈现一个圆弧状,所以气血即使有,也不易存住,这个在络却穴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因为前文已经说了,它位于从承光、通天,这两个人体最高点的位置开始下行的坡上,所以虽然可以接收到来自于最高点的气血,但却存不住,呈若即若离状。如果大家不好理解此现象,看看梯田就明白了。
如果不修梯田,结果就是会造成水士流失,根本无法长庄稼。其实人体也一样,头顶上的几个穴都如此。如果我们刺激这个穴位,就相当于将这些“水土(气血)”给截住了,让其不再白白的流失掉,这在络却穴上表现的就最为突出。我们要做的是收集其“络”的功能,而降低其“却”的功能,从而将截住的气血引入到颅内,灌注给五官,以达到“目受血而视,耳受血而聪”的目的。当然,如果脑供血充足了,循环良好了,头晕的问题自然就会缓解了。
中医的理论多来自于人与自然的共生中的灵感,这也就更好理解了中医理论中的取象比类方法了。
络却穴,可以治疗什么病症呢?
络却穴位于头部,内通于脑,故以治疗大脑疾病及神志病为主。
按摩手法:用食指指腹按揉络却穴,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长期坚持,能够治疗目视不明、鼻塞、眩晕等。
特效按摩:用食指按压络却穴,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分钟左右,也可用刮痧疗法,可治疗头晕、目视不明、耳鸣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