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归纳:3个舍穴

温馨提示:以“舍”命名的穴位,涉及3条经脉的3个穴位,也是人体的“三舍”,分别是:

3个舍穴

胃经:气舍(胸部)
脾经:府舍(腹部)
膀胱经:意舍(背部)

关于意舍穴,意即意念,舍即宅舍,脾藏意,意指脾,穴与脾俞平列,如脾气之宅舍,故名意舍。气舍穴,穴在气管旁、有如气之外舍,故名气舍。府舍穴,在腹结穴下3寸,为脾气聚居之处所,故名府舍。

凡是带舍的穴位,都是如同“舍”般气血充盈之处。

气舍穴

气舍穴,属足阳明胃经。气指呼吸之气,舍即舍宅,穴在气管旁、有如气之外舍,故名气舍。

气舍穴 人体穴位图
气舍穴 人体穴位图

舍,居处也。穴为足阳明胃经脉气注留处所,又主胸胁支满,喘满上气,故名气舍。

气,《说文》:“云气也。”《论语·乡党》:“屏气似不息者。”舍,有宅舍之义。

《鬼谷子·本经阴符》:“神归其舍。”此穴在“天突”穴之旁,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陷凹中,为治气结、留聚之病的要穴。

气舍。气,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舍,来源之意。
本穴物质为水突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位处颈之下部,由于其更近心室火炎之区,故其水液气化更多,所生气亦更大,为胃经之气和重要来源,故名气舍。

气舍,清咽利肺,理气散结

气舍有清肺利咽,消肿散结的作用。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诸病源候论》:“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喉痹、瘿瘤皆为本穴所主。

作用功效:降逆平喘,化痰散结,调气活血。

主治病症:支气管炎、哮喘、百日咳、扁桃腺炎、喉头炎、膈肌痉挛、消化不良、甲状腺肿大等。

按摩手法:用中指指腹按揉气舍,每次1~3分钟,力度适中,可保护肺脏,预防感冒。

府舍穴

府舍穴,属足太阴脾经。府舍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阴维脉的交会穴。府指脏腑,舍指宅舍,穴位深处是脏腑,故名府舍。

府舍穴 人体穴位图
府舍穴 人体穴位图

府舍穴,府,聚也。舍,指居处。穴为足太阴、厥阴、少阴、阳明、阴维之会。即为五条经脉气血聚会之处所,故名府舍。

府舍穴,府,有聚会之义。舍,意指居住之所。本穴为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且三脉从此上下入腹络肝脾,结心肺,《针灸甲乙经》有:“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此脉上下入腹络胸。”犹如内府元气储藏之宅,在腹结穴下3寸,为脾气聚居之处所,故名府舍。

府舍穴。“府”,脏腑也。“舍”,来源之意。
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阴维脉相通,体内的阴维脉的水液外传本穴,本穴的气血物质部分是来源于脏腑,故名。

府舍,健脾理气,散结止痛

府舍有调气、理肠、散结的作用。

府舍有调中,温经,活血作用。本穴与手太阴肺经的中府穴命名同义,取上下相应也。中府为胸气之府,府舍为腹气之府。在腹部呼吸,有府舍、腹结之收,而佐以冲门、气冲之放,亦即往复升沉之道也。其所治为疝、痹、积聚等症。

作用功效:健脾理气,疏肝止痛。

主治病症:腹股沟淋巴结炎、附件炎、脾肿大、铅中毒、阑尾炎、便秘、霍乱、少腹胀痛等。

按摩手法:

用大拇指按揉府舍穴3~5分钟,每天坚持,可以缓解腹股沟痛。

仰卧,用中间三个手指按揉府舍穴3~5分钟,可治便秘、下腹疼痛、腹胀等病症。

意舍穴

意舍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意即意念,舍即宅舍,脾藏意,意指脾,穴与脾俞平列,如脾气之宅舍,故名意舍。

意舍穴 人体穴位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穴在脾俞两旁,应脾,因脾藏意,又主治脾疾,故名意舍。

意,《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载:“心有所忆谓之意…脾藏营,营舍意。”舍,有宅舍之义。脾气安宁,则心意自然聪慧也。本穴与脾俞平列,脾为藏意之所,意舍为脾俞之附属,犹如脾气休息留止之处也,因名意舍。

意舍穴,“意”,脾之神也,脾气也。“舍”,来源也。意舍名意指脾脏的热燥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意舍穴,健脾和胃,利胆化湿

脾藏意,意舍在脾俞之旁,故可调理脾胃,治疗脾胃病。

意舍穴有疏清湿热、健脾运阳作用,治腹胀、背痛、大便泻、小便黄、呕吐、恶风寒、食不下等症。

作用功效:健脾化湿、和胃利胆。

主治病症:恶心、呕吐、腹胀、肠鸣、泄泻、饮食不下等。

按摩手法:以双手拇指指关节,对准穴位进行点揉,手法要均匀、柔和,渗透,以局部有酸痛感为佳。每次3分钟。

原创文章,作者:sansdjk,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ejiankang.net/7299.html

(1)
上一篇 2022年6月9日 下午3:54
下一篇 2022年6月10日 上午11:03

相关推荐

  •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关冲穴

    关冲穴:关,关卡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体内经脉的温热水气由此外冲体表经脉,阴性水液被关卡于内。 本穴物质为来自三焦经体内经脉外冲而出的温热水气,而液态物由于压力不足不能外出体表,如被关卡一般,故名:关冲。 三焦经井:井地部孔隙也。本穴为三焦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接处,气血物质是由本穴的地部孔隙而连通,故为三焦经井。 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物质…

    2022年1月22日
  • 中医穴位归纳——8个阴穴

    1、阴都穴 阴都穴,属足少阴肾经。 阴都。阴,阴凉水湿也。都,都市也。本穴物质为石关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云集之状,穴外气血不断地聚集本穴同时又不断地向外疏散,本穴如有都市的聚散作用,故名。 定位: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作用功效:升清降浊。 主治病症:胃痛,腹胀,便秘。 按摩法:用大拇指指腹点揉阴都穴,每次3-5分钟。 2、阴谷穴 阴谷…

    2022年3月7日 穴位养生
  • 经外奇穴:阑尾穴

    穴位解析释义 阑尾穴属经外奇穴,最早出自于《针灸学》。这个穴不是古穴,所以在古代的医学典籍里没有明确的记载。为阑尾炎症在下肢的压痛反应点及治疗点,故名阑尾穴。 取穴 阑尾穴位于小腿前侧上部,足三里穴垂直向下2寸,犊鼻穴向下量五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处取穴。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清热解毒,化瘀通腑。 主治疾病:急慢性阑尾炎、急慢性肠炎、下肢麻痹或瘫痪、足下垂等…

    2022年6月18日
  • 中医穴位——手太阴肺经之中府穴

    中医穴位来历 中,内也,里也;府,指藏财物的地方;募,汇也,聚也。 《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者,天气也。”又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 《千金要方·序例》:“人者,禀受天地中和之气。” 张介宾曰:“中府,藏气也。” 此穴在胸中,为胸中肺气结募聚会之处,系手、足太阴之会穴,因名中府。 《黄帝内经明堂》:“府,聚也,脾肺合气于此穴,故名中府…

    2021年12月29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飞扬穴

    穴位解析释义 飞扬穴别名厥阳穴、厥阴穴、厥扬穴。 1、飞扬。飞,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也。扬,指穴内物质扬而上行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跗阳至至阴穴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蒸升,故名。 飞扬穴,属足太阳膀胱经。飞扬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飞即飞翔,扬通阳,为阴之对,外为阳,此穴在小腿外侧,本经络脉从此处飞离…

    2022年4月27日
  • 足阳明胃经经穴:陷谷穴

    穴位解析释义 陷谷穴别名陷骨穴。 1、陷谷。陷,凹陷之处也。谷,山谷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故名。 陷谷穴,别名陷骨。属足阳明胃经。陷谷为足阳明胃经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木。陷即下陷,指自高入下,谷即山谷,指体表较大凹陷,穴在跖骨间隙中,经气从上而下,故名陷谷 穴在第二、…

    2022年3月31日
  • 小孩腹胀圆鼓鼓家长要注意,可能是脾胃功能问题,小儿推拿如何调理孩子腹胀

    我们都知道,脾为后天之本,所以小孩的脾胃功能比正常成年人要弱。相对来说小孩在吃方面需要更注意,不然就很容易积食。 积食腹胀引起的生病看看孩子舌头,无一不是舌苔厚腻,舌面鼓鼓的,如图: 舌头中间脾胃区舌苔厚腻,而且舌面明显鼓胀的,这就是典型的积食腹胀的舌相 前几天孩子还算平坦的腹部,几天后气鼓鼓的,你可别单纯觉得这是孩子长胖了,孩子腹胀其实是要生病的信号! 怎…

    2020年5月24日 养脾胃
  •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三间穴

    二间穴(间谷穴,闻谷穴,周谷穴): 1、三间:三,概数,与二相比稍大。间,间隔、间隙。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所处为比二间穴稍高的空间层次。 本穴物质为二间穴传来的天部清气,其性温热,上行至三间后所处的天部位置较二间穴为高,故名。 2、少谷、小谷:少与老相对、小与大相对,皆言小之意。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少谷、小谷名意皆指本穴物质所处的空间范围较小。 3、大…

    2022年1月10日
  • 巧揉天筋地筋,百病不得侵!每天坚持做一做,养肝调肾明目见奇效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肝主筋,养肝揉地筋必有神奇功效!赶紧试试吧》介绍过地筋 天筋开于目,地筋始于足。天地二筋柔,百病不得侵 巧揉天筋 中医理论指出,脏腑与体表器官生理上相通,如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二阴。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再看“天筋开于目”就很明白其中的道理了。通过按揉天筋,就可以疏肝明目。京剧演员双目炯炯有神就是因为专门…

    2020年7月20日
  • 冬季养生之道:胖人需补气瘦人要补血

    冬季天气寒冷,容易生病,尤其是体质比较差的人,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冬季养生,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的人,都有不同的养生防病方法,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养生方法,就是根据体型来划分的,胖人和瘦人的养生之法。 胖子拍手补气 胖人相对来说阳气偏虚,瘦人相对来说阴虚火旺。这两种体型冬季养生防病,胖人应补气,瘦人应补血。 胖人要补气 第一招:拍手拍手最好在清晨…

    2020年7月29日 健康分享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