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神道穴别名神通穴,冲道穴,脏俞穴。
1、神道。神,天之气也。道,通道也。神道名意督脉阳气在此循其固有通道而上行。本穴物质为灵台穴传来的阳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此气由天之上部冷降至天之下部并循督脉的固有通道而行,故名。
神道穴,属督脉。神即心神,道即通道,心藏神,穴在心俞旁,如同心神之通道,故名神道。
穴在第五椎节下间,平两侧心俞穴,内应心。因心藏神,穴为心气之通道,主治神志疾病,故名神道。
神,指精神;道为通道。意其为胸中之神气,又指道路。像其地位高显,如日如心也。神道者,胸中之神气,乃日与心之意也。谓其平齐心俞,下接灵台为心神出入之道路。心俞在椎之两侧,与心气相连,心神仗督阳之气而行,所经之道,名曰神道。气之伸者为神,行之通者为道。督脉之气,升而上通,行而直达。本穴旁平心俞,心藏神,喻此为心神通达之道路,主治恍惚、悲愁、心气不畅诸疾。《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曰:“恍惚悲愁、健忘惊悸”,因名神道。
神道,心神之通道
神道。神,天之气也。道,通道也。神道名意督脉阳气在此循其固有通道而上行。本穴物质为灵台穴传来的阳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此气由天之上部冷降至天之下部并循督脉的固有通道而行,故名。
神道穴,归属督脉,位于人体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即心神,道即通道,心藏神,穴在心俞旁,如同心神之通道,故名神道。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何况此穴就在后心,旁开1.5寸就是著名的心俞穴。由于心这个君主之官在此,所以心神也在此。道,当然就是通道之意,对于神道穴来说,打开此道,气血会疏布全身,而关闭此道,就会发生气血循环障碍,足见此穴的重要性。
2、脏俞穴。脏,内部脏腑也。俞,输也。脏俞名意指心脏的高温热气由此外输督脉。本穴位处脊背上部,与体内的心脏相邻,心脏的高温热气由此外传体表督脉,故名脏俞。
穴位含义:督脉阳气在此循其固有通道而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督脉上传身柱穴。
取穴
取穴方法:神道穴位于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第六胸椎中央处。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主治病症:心痛,怔忡,失眠健忘,中风不语,癫痫,腰脊强,肩背痛,咳嗽,气喘、晕眩、颈部酸楚、肩部酸楚、心悸、呼吸困难、情绪不安、红脸症等。
穴位配伍:
神道配关元,治身热头痛。
神道配神门,治健忘惊悸。
神道配百会、三阴交,治失眠健忘、小儿惊风、痫症。
神道配心俞、厥阴俞、内关、通里、曲泽,治胸痹。
神道配心俞,治癫痫。
神道配神门、三阴交,治失眠、健忘。
神道配关元,治头痛、身热、寒热往来。
神道配心俞,宁心安神,治风痫,神昏。
神道配少海,行气清热养心,治心悸,多梦。
神道配幽门、列缺、膏肓俞,治健忘。
临床运用:肩背痛、感冒咳嗽、气喘、失眠健忘、过敏性皮炎。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神道穴,宁神安心、清热平喘
神道穴有宁心安神、清热散风作用。
神道穴有宁心化痰、清热熄风之功,其治症,与灵台略同。顾名思义,知其功用专在神机,而非用于气化形质之为病者也。
神道穴处脊背上部,与体内的心脏相邻,心脏的高温热气由此外传体表督脉,故刺激该穴可疏通经络,为心脏补充充足的气血。
神道穴可以治疗各种心脏疾患,尤其对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各种症状,有着不错的治疗作用。心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脏器,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大多由于膳食不合理、运动过少,从而导致血液黏稠、血管狭窄、血液流通受阻。
此外,高血压、糖尿病、过度肥胖、以及某些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也是造成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患有心肌缺血,稍稍做点活动,就会出现心慌气短,心跳加快的症状,严重者心绞痛、心肌梗死发作,危及生命。
治疗心肌缺血之法——刺激神道穴:点按法,按揉法。
按摩手法:
点按法:拇指指关节按压神道穴,逐渐用力深按,保持6秒,然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进行点按,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每次点按5-10分钟
按揉法:拇指指关节按压神道穴,以穴位为中心进行旋转按摩,每次按揉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