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图及44个穴位位置图

足少阳胆经活跃时间:子时(23点~1点)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才能顺利代谢,起床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常在此时不入睡的人,眼眶发黑,易得结石。

经络循行

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图
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图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向上到达额角部(颔厌穴),上行至耳后(风池穴),沿着颈部行于手少阳经的前面,至肩上交出手少阳经的后面,向下进入缺盆部;耳边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于耳前,到目外眦后方;外眦部的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向下经过下颌角部下行至颈部,由颈部向下会合前脉于缺盆,然后向下进入胸中,通过横膈,联络肝脏,属于胆,沿着胁肋内,出于少腹两侧腹股沟动脉部,经过外阴部毛际,横行入髋关节部(环跳穴);缺盆部直行的脉下行腋侧,沿着侧胸部,经过季肋,向下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的外侧,出于膝外侧,下行经腓骨前面,直下到达腓骨下段,再下到外踝的前面,沿足背部,进入足第4指外侧端(足窍阴);足背部支脉从足临泣处分出,沿着第1、2跖骨之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后的毫毛部(大敦穴,属肝经),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联系脏腑:属胆,络肝,与心有联系。

足少阳胆经头部穴位分布最多最密集,头部的穴位循行图看起来像一个背着大壳的蜗牛。

足少阳胆经经穴歌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

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

风池肩井渊腋长,辄筋日月京门乡,

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

阳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明阳辅高,

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闭。

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足少阳胆经所属穴计有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腋、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共44穴。

本经脉主治症候

胆和肝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肝主谋略,胆主决断”。现代人思虑过度而行动不足,压制肝胆,造成身体不健康。对胆经常加以敲击可改善食欲,提高消化功能,增加人的行动力。除了主治肝胆病以外,本经上的穴位对侧头、目、耳、咽喉、胸胁上的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本经脉关键穴位

风池除了能治疗头面部的一切疾患外,还是一常用的祛风要穴,内外风皆治;
肩井治乳痈、难产;
带脉善治赤白带下及腰胁痛;
环跳治腰胯腿痛及下肢痿痹;
风市为祛风湿的要穴,善治瘾疹瘙痒及下肢痿痹;
悬钟除治疗下肢痿痹外还可以治疗项强、胸胁胀痛;
侠溪可以治头痛、耳鸣、耳聋等。

经络图解
足少阳胆经44个高清穴位图

人体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图及44个穴位位置图
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图
瞳子髎穴听会穴上关穴颔厌穴
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率谷穴
天冲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
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
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风池穴
肩井穴渊腋穴辄筋穴日月穴
京门穴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
居髎穴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
膝阳关穴阳陵泉穴阳交穴外丘穴
光明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
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足窍阴穴

01、瞳子髎穴

精确取穴:在面部,目外眦旁,眶外侧缘处。
主治疾病:目赤肿痛、目翳、青盲、白内障、迎风流泪。

02、听会穴

精确取穴:在面部,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疾病:1 耳鸣、耳聋、聤耳。2 牙痛、面痛、头痛。

03、上关穴

精确取穴:在耳前,下关直上,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疾病:1 耳鸣、耳聋、聤耳。2 偏头痛、牙痛、面痛、瘛瘲。

04、颔厌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鬓发上,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主治疾病:1 偏头痛、目痛。2 牙痛、耳鸣。3 眩晕、癫痫。

05、悬颅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鬓发上,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疾病:偏头痛、目赤肿痛、牙痛、面肿。

06、悬厘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鬓发上,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
主治疾病:偏头痛、目赤肿痛、牙痛、面痛、耳鸣。

07、曲鬓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主治疾病:1 偏头痛、颔颊肿。2 目赤肿痛、牙关紧闭、暴喑。

08、率谷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穴直上方。
主治疾病:1 眩晕、呕吐、耳鸣、目痛。2 小儿急、慢惊风。

09、天冲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穴后0.5寸处。
主治疾病:1 头痛、耳鸣、耳聋、齿龈肿痛。2 惊恐、癫痫。

10、浮白穴

精确取穴: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穴与完骨穴的弧形连线的中1/3与上1/3交点处。
主治疾病:1 头痛、耳鸣、耳聋。2 瘿气。3 肩臂不举。

11、头窍阴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穴与完骨穴的中1/3与下1/3交点处。
主治疾病:1 头项痛、耳鸣、耳聋、口苦。2 颈项强痛、四肢转筋。

12、完骨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疾病:1 头痛、失眠、癫狂。2 口歪、颊肿、牙痛。

13、本神穴

精确取穴:前发际上0.5寸,神庭穴旁开3寸,在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内2/3与外1/3交点处。
主治疾病:1 头痛、目眩。2 胸胁痛、颈项强痛。3 癫痫、中风。

14、阳白穴

精确取穴:在前额部,双目直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疾病:1 头痛、眩晕。2 视物模糊、目痛、眼睑下垂、面瘫。

15、头临泣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疾病:1 头痛、目眩、白翳、耳聋。2 小儿惊风、癫痫。

16、目窗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主治疾病:1 头痛、眩晕、面肿、上齿龋肿。2 视物模糊、鼻塞。

17、正营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牙痛。

18、承灵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主治疾病:1 头痛、眩晕。2 目痛、鼻塞、鼻衄。

19、脑空穴

精确取穴:在头部,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穴。
主治疾病:1 头痛、目眩、耳鸣耳聋、颈项强痛。2 癫狂痫、惊悸、热病。

20、风池穴

精确取穴:在项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
主治疾病:1 目赤肿痛、鼻塞、鼻衄、耳鸣、咽喉肿痛。2 头痛、眩晕。3 癫痫、中风。

21、肩井穴

精确取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主治疾病:1 上肢不遂、瘰疬、中风。2 头痛、眩晕。3 乳腺炎、乳汁不下、乳痈、难产。

22、渊腋穴

精确取穴:在侧胸部,举臂,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主治疾病:1 胸满、胁痛。2 腋下肿、上肢痹痛、臂痛不举。

23、辄筋穴

精确取穴:在侧胸部,渊腋穴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主治疾病:1 腋肿、胸满、胁痛、肩臂痛。2 气喘。3 呕吐、吞酸。

24、日月穴

精确取穴:在上腹部,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疾病:1 胃脘痛、胁肋胀痛。2 黄疸、呕吐、吞酸、呃逆。

25、京门穴

精确取穴: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主治疾病:1 胁痛、腰痛、脊强脊痛。2 腹胀、呕吐、肠鸣、泄泻。3 水肿、小便不利。

26、带脉穴

精确取穴:在侧腰部,章门下1.8寸,第11肋骨游离端的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主治疾病:1 胁痛、腹痛、腰痛。2 赤白带下、月经不调、阴挺、疝气。

27、五枢穴

精确取穴:在侧腹部,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主治疾病:1 带下、月经不调、阴挺、疝气。2 腹痛、便秘。

28、维道穴

精确取穴:在侧腹部,髂前上棘的前方,五枢穴下0.5寸。
主治疾病:1 小腹痛、水肿。2 月经不调、阴挺、疝气。

29、居髎穴

精确取穴:在髋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疾病:1 腰痛、下肢痿痹、足痿。2 疝气。

30、环跳穴

精确取穴:在臀外侧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疾病:腰腿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挫闪腰疼、膝踝肿痛。

31、风市穴

精确取穴: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主治疾病:1 下肢痿痹、腰腿痛、中风、半身不遂。2 脚气、全身瘙痒、瘾疹。

32、中渎穴

精确取穴:在大腿外侧,风市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侧肌与肱二头肌之间。
主治疾病:1 下肢痿痹、半身不遂。2 脚气。

33、膝阳关穴

精确取穴:在膝外侧,阳陵泉穴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主治疾病:1 小腿麻木、膝腘肿痛挛急、半身不遂。2 脚气。

34、阳陵泉穴

精确取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疾病:1 黄疸、口苦、呕吐。2 胁肋痛、肩痛、下肢痿痹、腰膑肿痛、小儿惊风。

35、阳交穴

精确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主治疾病:1 面肿、瘛瘲、胸胁胀满疼痛。2 下肢痿痹、膝股痛。3惊狂、癫疾。

36、外丘穴

精确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穴。
主治疾病:1胸胁痛、颈项强痛。2 下肢痿痹。3 癫狂。

37、光明穴

精确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主治疾病:1 目视不明、目痛、夜盲。2 下肢痿痹、膝痛。3 乳房胀痛、乳汁少。

38、阳辅穴

精确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主治疾病:1 下肢痿痹、脚气、恶寒发热。2 偏头痛、目外眦痛、咽喉肿痛、腋下肿痛。

39、悬钟穴

精确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疾病:1 下肢痿痹、脚气、瘾疹。2 胸胁胀痛、腋下肿痛。3颈项强痛、偏头痛、咽喉肿痛。

40、丘墟穴

精确取穴:在足外踝的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疾病:1 胸胁胀痛、颈项痛。2 下肢痿痹、疟疾、脚气。

41、足临泣穴

精确取穴:在足背外侧,足4趾本节(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疾病:1 目赤肿痛、目眩、目涩、偏头痛。2 乳痈、疟疾。

42、地五会穴

精确取穴:在足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第4、第5跖骨之间,小趾伸肌腱内侧缘。
主治疾病:1 足跗肿痛、腰痛、乳痈。2 头痛、耳鸣。

43、侠溪穴

精确取穴:在第4、第5趾之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疾病:1 乳痈。2 头痛、耳鸣、耳聋、眩晕。

44、足窍阴穴

精确取穴:在足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疾病:1 胁肋痛、足跗肿痛。2 耳鸣。3 头痛、失眠。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25)
上一篇 2021年12月21日 下午4:09
下一篇 2021年12月22日 上午8:56

相关推荐

  • 颈椎病的真正病根,与一条经络不通有关!颈椎病怎么自我治疗

    关于颈椎病我们已经讲了很多:颈椎病有哪些症状?预防颈椎病,姿势很重要,告诉你颈椎病预防的5个小动作,颈椎病锻炼5字诀。 想要速治颈椎病,先要找到引发颈椎病的根,那么颈椎病的真正病根究竟在哪里? 我们先来看看颈椎病都有些什么症状: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甚至心动过速。 一般情况下,医院是怎么治疗的呢? 首先,只要你说…

    2021年7月17日
  •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颧髎穴

    穴位解析释义 颧,颧骨,指穴所在的部;髎,孔隙,小肠经气血由本穴的地部空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所以故名颧髎穴。 取穴 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快速取穴:侧坐位,在颧骨下缘平线与目外眦角垂线之交点处,约与迎香穴同高,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即为颧髎穴。 功能主治 清热消肿、祛风镇痉。主要适用于眼睑(目闰)动、面部肿痛、口眼歪斜、颊肿、齿痛、三叉神经痛、…

    2022年2月19日
  •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温溜穴

    温溜穴(逆注穴,蛇头穴,池头穴,地头穴,通注穴): 1、温溜:温,温热也,是对穴内气血物质性状的描述。溜,悄悄地走失也。该穴名意指偏历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在本穴悄悄地散失。本穴物质由偏历穴传来,为吸热后上升于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气血行至本穴后,因其所处为天之天部,外部环境对其的升温作用少,气态物质仍保留原来的余热而缓缓地散热蒸发,散失的情形如悄悄地溜走一般,故名…

    2022年1月11日
  • 寻找腹部的阻滞点,把这里的 “硬结” 揉开,很多病就缓解了

    究竟把哪里的“硬结”揉开,很多病就好了呢?——它就是人的腹部。 通过临床发现,几乎所有的慢性病患者在腹部都有多个硬结、包块和条索。 这些包块和条索,如果按之软而薄者属虚,紧硬而厚者属痰湿,索条或一片较硬属寒、瘀,小腹按之紧张属瘀血,上腹紧张多属气滞,坚硬不移者属瘀血,柔软不移者属痰湿,时隐时现者属寒凝气滞…. 而且,几乎所有慢性疾患在腹部,还都能找到相应的阻…

    2021年10月14日
  • 经外奇穴:定喘穴

    穴位解析释义 “定”,指安定或平定。“喘”,这里指咳喘、哮喘。定喘穴具有止咳平喘的效果,故名“定喘”。 取穴 定喘穴位于肩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大椎穴左右约二厘米处的凹洼中)。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主治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肩背痛,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落枕,荨麻疹,上肢瘫痪,上肢麻痹等。 穴位配伍:…

    2022年7月14日
  • 足阳明胃经经穴:上巨虚穴

    穴位解析释义 上巨虚。上,上部也。巨,范围巨大也。虚,虚少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处于较低的天部层次,较高的天部层次气血物质虚少。本穴物质为足三里穴传来的气化之气,因其气水湿较多而滞重,至本穴后所处为较低的天部层次,天之上部的气血相对处于空虚之状,故名。巨虚上廉穴等其余穴名之名意与上巨虚同, 上廉穴,指上部气血物质虚少、廉洁之意。 大肠合穴。本穴物质为天…

    2022年3月29日
  • 中医穴位归纳:15个阴穴

    以“阴”命名的穴位,涉及到了8条经脉的14个穴位,外加1个经外奇穴。 胃经:阴市 脾经:三阴交、阴陵泉 心经:阴郄 膀胱经:厥阴俞、至阴 肾经:阴谷、阴都 胆经:头窍阴、足窍阴 肝经:阴包、阴廉 任脉:会阴、阴交 经外奇穴下肢部:独阴 凡“阴”穴,必是气血汇聚地,以血为主;凡“阳”穴则是以气为主。 1.阴都穴 阴都穴,属足少阴肾经。阴都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

    2022年6月20日 穴位养生
  •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曲池穴

    曲池穴(鬼臣穴、洪池穴、阳泽穴) 1、曲池穴:“曲”,隐秘也,不太察觉之意。“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 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位处地之上部,性湿浊滞重,有如雾露,为隐秘之水,故名“曲池穴”。 2、鬼臣:鬼臣,风止也。鬼臣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无风的横向运动。大肠经属金,金气为神为君,其所克的风为…

    2022年1月12日
  • 足阳明胃经经穴:厉兑穴

    穴位解析释义 1、厉兑。厉,危岸也。兑,口也,八卦之中以兑为口。厉兑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回流胃经的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内庭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胃经体内经脉相通,因此体表经水从本穴的地部通道回流体内,经水的运行如从高处落入危险的深井一般,故名厉兑。 厉,(月)在戊曰厉,足阳明属胃为戊土,厉指土。兑,为口,足阳明脉“夹口环唇”,穴…

    2022年3月31日
  • 足阳明胃经经穴:头维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头维穴别名:颡大穴。 1、头维。头:穴所在部位,亦指穴内物质所调节的人体部位为头。维:维持、维系之意。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维持头部正常秩序的作用。头部为诸阳之会,它要靠各条经脉不断地输送阳气及营养物质才能维持它的正常运行。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在输送头部的阳气当中占有一定比例,对头部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而胃经气血传之于头又是靠本…

    2022年3月19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