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1、公孙:公孙,公之辈与孙之辈也,言穴内气血物质与脾土之间的关系也。脾经物质五行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
该穴名意指本穴物质为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化成了天部的水湿风气。
本穴物质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太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二是由地部孔隙传来的冲脉高温经水。冲脉的高温地部经水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与天部的气态物相合,形成了本穴天部中的水湿风气,故名。(冲脉为经脉之海,其特点是“主渗灌溪谷”,其来源是位于人体重力场中心部的高温区胞宫,故其气血物质温压较高。而本穴位处人之足部,在地球重力场的制约下,冲脉流行至公孙的物质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冲脉的体内经脉,故冲脉气血出公孙后会急速气化。
2、足太阴络穴。络,联络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其运行为横向输散脾胃二经,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穴。
3、冲脉足太阴之会。理同公孙名解。
公孙穴意义: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在此化为天部的水湿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富含水湿的风气。
运行规律:循脾经上传商丘穴及传于胃经。
附注:足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取穴
公孙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以水湿风气的形式运化脾经之气。
主治疾病:呕吐,胃痛腹痛,泄泻痢疾。
人体穴位配伍:
- 公孙穴配丰隆穴、膻中穴、中魁穴,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要治呕吐、眩晕;
- 公孙穴配解溪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有健脾化食,和中消积的作用,主要治胃脘胀痛;
- 公孙穴配中脘穴、内关穴治胃酸过多、胃痛;
- 公孙穴配束骨穴、八风穴,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足趾麻痛;
- 公孙穴配支沟穴、章门穴、阳陵泉穴,主要治疗胁肋下痛;
- 公孙穴配足三里穴、滑肉门穴、太白穴,治胃痛;
- 公孙穴配滑肉门穴、三阴交穴、肾俞穴、命门穴,治月经不调。
- 公孙穴配中脘穴、足三里穴主治胃脘胀痛;公孙穴配丰隆穴、膻中穴,主治呕吐、眩晕;
- 公孙穴配合天枢穴、梁丘穴、丰隆穴,针刺得气,平补平泻,天枢加电针,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治疗单纯性肥胖;
- 公孙穴配合谷穴、内关穴,针刺得气,用电针治疗仪分别连接于双侧同名穴,每次20分钟,10-20天为一疗程,治原发性低血压。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精神分裂症等。
养生保健
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灸公孙穴5~20分钟,每日一次,可治疗呕吐、水肿、胃痛等。
按摩法:
用中指指腹向内按压公孙穴,以有酸胀感为宜,可辅助治疗腹胀、腹痛、心痛、胃痛、胸痛等症。
用大拇指指尖用力掐揉公孙穴,每次约3-5分钟,每日可行多次。可改善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