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作用与功效,黄芪应该怎么吃效果最好呢?

我们之前很多文章都提到过黄芪,比如《舌头胖大有齿痕舌,其实是你脾虚了!6种脾虚可这样调理》,文章就提到补中益气汤。我自己也经常会给妈妈买些黄芪颗粒用来补气血。

黄芪片

黄芪,是补药之长,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它富含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可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心肌供血,调节血糖含量。中医对它的运用更是广泛,它可以补气、生血、缓解胃下垂、改善体质,还可以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为什么比人参还好?

人参为大补元气之品,补气力量大,疗效快,却容易上火。临床上多用来治疗大病或久病,或血脱致气脱而出现短气神疲,周身乏力,肢冷,汗出而多,脉微欲绝等症。

黄芪补气,力量比较小,起效缓慢渐渐增加,不容易胸闷上火。民国中医陆仲安因善用黄芪,当时有“陆黄芪”之美称,以此与中医史上明代医学家“张熟地”(即张景岳)相媲美。

好的人参一斤要上千元,而黄芪只要几十块钱一斤 ,吃起来不心疼,重要的效果并不输人参。

1、补气效果不输人参

与西洋参、太子参相比来说,黄芪补气的效果毫不逊色,是适合老百姓补气的药。对于气虚、气短,容易感冒、易出汗的朋友,经常的吃黄芪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中医治疗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等,以及对于大病初愈的调养,和促进手术后伤口的愈合,都会用到黄芪。

2、心脑血管保护神

黄芪本身具有强心、降压、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血管系统等作用,因此心血管系统不太好的人特别适合,普通人泡水也能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保护胃肠肝胆

无论是胃肠还是肝胆,黄芪都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像肝炎、胃炎、胃溃疡等患者都是使用黄芪来进行治疗的。

4、抗癌

黄芪中含有的多糖配合抗肿瘤药物能够增强药效,而且副作用会降低。有癌症的人,长期服用黄芪,能起到较好的抗癌效果。

当然,黄芪还有生黄芪、炙黄芪的区别,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购买。

生黄芪、炙黄芪的区别

  • 区别一:生黄芪为晒干还生的药材,而炙黄芪为炒熟药材,炙黄芪就是用生黄芪加蜜炙熟。
  • 区别二:一般来说,补气固表(提高抵抗力),健脾利湿(消肿)要用生黄芪。
  • 区别三:炙黄芪擅长益气补中、治疗脾气亏虚,内脏出现下垂等情况,比如胃下垂

黄芪应该怎么吃效果最好呢?日常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吃法主要有四种。

1、干嚼

把生黄芪当瓜子一样,放在嘴里嚼着吃,黄芪的味道非常好,就像是一种豆香的感觉。

2、泡茶

黄芪红枣茶

黄芪茶:黄芪片5~10克(原则上每次不能超过15克),用沸腾的开水直接冲泡,盖好泡10~20分钟,当茶饮用。若想黄芪味出得更彻底,可反复冲泡。

3、煮粥

黄芪粥:黄芪15克,党参10克,梗米100克,大枣30克,先将黄芪和党参一起煎水取汁,再放大枣和梗米一起熬成粥,味道可口。

4、烹饪

若平时喜欢吃烧肉、烧鸭等,可以放适量黄芪,味道更独特,还可以起到滋补作用,效果非常不错。


名医3个经验方

反复感冒、四肢乏力——益气饮

做法:生黄芪12克、生白术12、防风5克,沸水冲泡10-15分钟即可饮用。

对应症状:容易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气短懒言,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等。

禁忌人群:上火的人不能喝,容易火上加火。

贫血气短——补血汤

做法:取生黄芪25克、当归12克、生姜3片,大枣10克,鲤鱼洗净后放入煲滚的清水中,用大火煲开,改小火煲2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此汤可补气生血,老少皆宜。

对应症状:容易疲累,心慌心悸,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唇甲淡白,头目眩晕,劳累时加重。

乏力腿肿、没胃口——黄芪薏米粥

做法:取生黄芪15g、薏米40g、茯苓20g、粳米200g、红枣10克。洗净放入沸水煮至成粥即可食用。

对应症状:眼睑或下肢轻微浮肿(常见于月经生理期前后、更年期、刚生完孩子时);倦怠乏力腿肿;肢节疼痛,小便不利,饮食没有胃口,大便稀溏等情况。

禁忌人群:小便频数,尿多,阴虚津伤,口燥咽干的人群。

原创文章,作者:sansdjk,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ejiankang.net/1633.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21日 下午6:56
下一篇 2020年4月24日 下午9:52

相关推荐

  • 脾爱黄色食物,养脾常吃“三黄”

    黄色食品可以提供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等,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成形和排泄。 养脾常吃“三黄”:黄豆、小米、柚子 黄色食品,特别是黄豆,可以是豆浆、豆腐、豆腐干,都是上等的养脾佳品,黄豆是非常优质的蛋白质,黄豆的蛋白质和米饭一起,就是绝佳的蛋白质。什么时候吃都好。 小米是五谷之首,常食能补脾益胃。小米对脾虚体弱的人而言,可谓是进补的上品,可补中益气…

    2019年4月28日
  • 手脚冰凉、脾胃虚寒,来一碗温补的羊肉汤!

    中国人一直都有“药食同源”的养生观念。我们在文章 脾胃虚寒饮食上怎么调理?脾胃虚寒吃什么好? 中提到可以通过食疗养生的方式来调理脾胃虚寒,其中就提到姜羊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的来历 当归生姜羊肉汤来自于东汉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原文中有记载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产后腹中疞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功效及适…

    2020年3月12日 食疗养生
  • 入秋后肺部最脆弱,秋不养肺,冬病缠身

    要说入秋后哪个部位最脆弱,那一定是肺部了。肺是我们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其他脏腑有覆盖保护作用,但秋燥伤肺,不过此时也是养肺的黄金时机。 如果你错过了冬病夏治,那千万就不能再错过养肺黄金期,否则冬天身体好不了。 秋不养肺,冬病缠身 养肺不仅仅是中老年朋友的事情,无论男女老少,都应该好好养肺。 女人不养肺,老得特别快 肺是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就像一台中央空调…

    2020年8月30日 养肺润肺
  • 不同部位出现青筋对应不同症状,如何改善身体这种状况呢?女性朋友一定要看看

    所谓“青筋”,就是人体皮下可见的静脉血管。专家认为,青筋异常暴突,说明了人体的痰、湿、疹、毒等出现了积滞。 这时候,静脉血液回流就会受阻,压力就会增高,而青筋在人体表面出现凸起、曲张、变色等反映。 《黄帝内经》云:“经脉者,决死生调虚实,不可以不通”。所以青筋暴突是人体亚健康的表现,甚至可引起严重的疾病。 1、手背青筋 手背青筋提示腰背部有积滞,容易导致腰积…

    2019年10月27日 食疗养生
  • 听老中医的比喻,对“药引子”有了更多理解

    现在年轻人基本都没听过“药引子”这一说了。 今天上午和一位从业18年的康复调理师聊天。无意聊到中医健康的事情,因为他是从事康复理疗相关工作,对于中医西医有很多体会与心得。 无意中我们就聊到药引子。向他请教“药引子”怎么理解。讲了很多,我还是没能理解,后来他给我举了个例子:药引子就类似于 一种催化剂、催化酶,它能让其他几种(多种)药发生反应,最终能达到药效。 …

    2019年5月20日
  • 惊蛰节气养生正当时,做对这几件事,一年健康有保障!

    我们已经介绍过惊蛰节气:24节气中第三个节气——惊蛰,惊蛰到,起床不要晚于这个时间。 惊蛰以后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我们就来分享下惊蛰养生需要注意的 惊蛰养生——起居 1、早起 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体表,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困倦。睡懒觉并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因此,应当夜卧早起,帮助阳气升发。   2、增加锻炼 …

    2020年3月5日 养脾胃
  • 西红柿的做法你会几种?推荐几种健康养生食谱

    除了西红柿炒蛋,其实西红柿还有更多很好的搭配,吃对了不仅美味,而且还是很好的健康养生食谱。 天气越来越热了,不仅雨水多,湿气也越来越重,让人感觉身体不适,吃饭也没有胃口。 这种时候最适合吃点西红柿,酸而不辣、凉血生津,堪称是对抗夏日食欲不振的“良药”。但大多数人或许不知道,它的最佳搭档并不是鸡蛋。把西红柿和这几种蔬菜搭配,营养能加倍哦~ 西红柿——植物中的黄…

    2020年7月15日
  • 只听说过醋泡大蒜可以预防心脑血管问题?大蒜和酒也是很好的食疗养生方法

    大蒜是个好东西,但是你只会用醋泡大蒜吗?其实有种方法更好!不仅增强代谢,活血化瘀促消化血管通畅肝脏好,还比别人更长寿! 大蒜泡酒 制作方法 1、准备大蒜1000克、5000毫升白酒、500克桃仁以及淡豆豉500克。 2、将大蒜切片,桃仁打碎成2到3瓣,放入温水洗净,再将所有原料都倒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周或半个月即可完成。 功效 大蒜泡酒能活血化瘀、促消化助排便…

    2020年5月31日
  • 这些最爱吃得菜被叫“毁肾王”,有人还天天端上桌

    尿毒症,宣告了肾的衰竭。肾是一步步走向衰竭的,而不是一蹴而就,之间有一个过程。 慢性肾衰竭一般经历四个阶段:肾贮备功能下降 → 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 肾功能失代偿期(氮质血症期) → 尿毒症阶段,尿毒症的出现,意味着肾走入末路了。 衰竭,就是没有用了。肾是干什么的?是帮助我们把身体的废物,代谢产物、废物、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排出体外。 肾衰竭了,废物排不掉,过…

    2021年10月14日
  • 为什么说小孩是纯阳之体?但是当今的社会正在摧毁孩子的纯阳之体

    我们会提到老一辈的人说小孩是纯阳之体。那什么是“纯阳之体”呢? 第一:婴幼儿往往是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 也就说:小孩子肝气比较旺盛,肝对应的五行属木,对应的季节是春天。所谓“脾常不足”,就是说小儿脾胃薄弱,易患疾病,周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为后天之本,生病之源。 第二,元代朱丹溪氏所说的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小孩子的元气一直处于封藏的状态,没有泄露,所…

    2020年4月24日 健康分享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