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养生适当“秋补” 送您几个食疗方

今年10月23日是霜降节气。霜降的养生要点是——预防翌年虚寒证。人们要注意顺应节气变化,适时调整作息、衣物和饮食,可以通过一些食疗方法适当“秋补”。

顺应秋肃的变化,防范“秋燥”

秋季 霜降 秋燥

依据《黄帝内经》秋季养生要早睡早起,以顺应秋季肃杀之气,防范秋燥。

秋天最主要的气候特点之一就是非常的干燥,霜降时节秋燥是非常的明显,十分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燥易伤津。因此,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甘寒汁多的食物,如梨、柚子、甘蔗、香蕉、柑橘等各类水果;蔬菜可多食胡萝卜、冬瓜、银耳、莲藕及各种豆类制品等。除此之外就是,还应该注意保护肝脏,不适合过量的饮酒,要保持心态平和,不可发怒

顺应天气的变化,添减衣物

霜降时节,经常就有冷空气侵袭,温差变化非常的大,是疾病多发时节,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添减衣物。

老年人 泡脚

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应该进行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防止因受凉、感冒而引发其它疾病。特别是要注意脚部和胃部的保暖,最好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这样就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我们前几天文章提到《霜降到膝要倒,霜降请保护好自己的膝关节》。

顺应自然的萧瑟,防范“秋郁”

晚秋时节,天气慢慢地变冷,草木枯黄,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因此就有“悲秋”的说法。如果出现消极的负面情绪的时候,不妨尝试多到户外运动。中医讲究顺应自然,注重动静平衡,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人们舒缓自身的压力,拥有正面积极的心态。  

顺应食俗的变化,适当“秋补”

霜降的饮食方面,霜降节气中的民间食俗很有特色。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而且应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认为“秋补”比“补冬”更要紧。秋季的进补要以“润燥、固表、益气”为主。霜降适合吃什么呢?此时宜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比如柿子、玉米、蜂王浆、鸭子、山楂、萝卜、板栗等。另外一些时令鲜果、坚果、豆制品及海藻类食品等也是这个时节最适宜食用的食品。

推荐几种食疗小方子

1.玉米和胃平补,适宜霜降节气和胃平补,比如用玉米打制玉米饼。另外,玉米须煮水也可以预防季节交换时的血压不稳。

陈皮山楂茶

2.山楂消食防病,山楂又名山里红,可药食两用。山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其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能预防换季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山楂可以选择生食,也可以煮粥和做。

3.双耳汤,取白木耳10克,黑木耳10克,冰糖30克。将白木耳、黑木耳用温水发泡,除去杂质,洗净,放入碗内,加冰糖、水适量,置蒸笼中,蒸一小时,待木耳熟透时即成。功效:滋阴润肺、补肾健脑的功效。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1)
上一篇 2021年10月25日 下午8:04
下一篇 2021年10月26日 上午10:57

相关推荐

  • 肺为娇脏,为五脏六腑之盖,秋季养肺要做到“温”“润”“静”

    入秋之后,天气依然很热,许多人仍保持着暑天吹空调、吃冷饮的生活饮食习惯,即所谓的“秋行夏令”。气温虽然不变,但节气已转换,秋风起,早晚温差逐渐加大,天地阳气渐收,稍不注意就会受到外邪的攻击。 中医认为:“肺为清虚之体而居高位,为五脏六腑之盖,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外感六淫之邪自口鼻皮毛而入,多先犯肺,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而发病。”也就是说,肺为娇脏,忌…

    2020年9月5日
  • 得健康者得天下

    司马懿最厉害的就是身体太好了。曹操死了,他没死。曹操的儿子死了,他没死。曹操的孙子死了,他还是没死。打不过诸葛亮,但把诸葛亮熬死了,最后三国归晋完成一统中国的伟大梦想。 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功,身体健康真的很重要,别光有目标、有理想、有能力、有人脉、有金钱,结果没有健康,一切都白忙! 得健康者得天下。年过完了,各位朋友该开始养生健身了。祝大家狗年身体棒棒棒!!!

    2019年2月1日
  • 什么是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健康有哪些伤害?

    “肃杀之气”有何杀伤力? 秋风萧瑟,草木凋零。秋天的“肃杀之气”摧折草木,对人的健康也有损害。想一想,这其实并不难理解。这种破坏之力会削弱人的免疫力。我们在《秋天的肃杀之气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要注意调理肝气》就简单提到过肃杀之气。 人体是个移动的城堡,有自己的防守体系。这就是对外来侵袭和内部骚扰的抵抗能力。 传统中医认为,人是个有机整体,如果阴阳平衡,就不会…

    2021年12月18日
  • 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立秋,立秋养生宜润燥养肺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孟秋,是指秋季第一个月,农历七月),丰收之际的到来。 每年8月7日到9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2019年8月8日 养肺润肺
  • 入秋后肺部最脆弱,秋不养肺,冬病缠身

    要说入秋后哪个部位最脆弱,那一定是肺部了。肺是我们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其他脏腑有覆盖保护作用,但秋燥伤肺,不过此时也是养肺的黄金时机。 如果你错过了冬病夏治,那千万就不能再错过养肺黄金期,否则冬天身体好不了。 秋不养肺,冬病缠身 养肺不仅仅是中老年朋友的事情,无论男女老少,都应该好好养肺。 女人不养肺,老得特别快 肺是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就像一台中央空调…

    2020年8月30日 养肺润肺
  • 秋天的肃杀之气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要注意调理肝气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 秋季天地之气为肃杀之气,万物开始凋零枯萎,有的人因为上火而心烦气躁,容易发脾气,有的人又因秋季萧瑟,触景生情,心情一直处于低落状态。 萧瑟的秋风有“肃…

    2021年12月17日
  • 末伏不足10天,阴阳变换的关键时期,末伏养生=补阳气+除湿气

    末伏一到,立秋的那点清凉瞬间被清除殆尽。 虽然早晚较凉,但中午仍然暑气逼人,体感依旧黏腻。 与头伏和中伏不同,末伏这10天,可是由夏入秋,由热渐冷,阴阳变化交替的关键时期! 末伏养生 = 补阳气 + 除湿气 三招补阳气 有谚语说:“夏有真寒”。 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充实于体表,然而皮肤毛孔开泄,体内阳气则显得不足,而伏阴在内,容易出现阳虚…

    2021年8月12日
  • 板栗——“秋果之王”竟是它!知道的人太少了!每天几粒,腰好腿好血管好!

    事实上,真正的“养生高手”,并不是那些名贵的中草药材或保健品,而是我们身边一些非常普通的食材。比如,秋天的板栗。我们也俗称栗子。我一向都提倡食疗养生。从生活的的方方面面入手注意,才是最健康的养生方法。 我们家有一颗板栗树,每年过十一回老家都会带一些板栗过来。我喜欢生吃,觉得生吃更香。 栗子的维生素B1、B2含量丰富,维生素B2的含量至少是大米的4倍,每100…

    2019年10月10日
  • 出伏后温差大,这34天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今日出伏(昨天是超长三伏天最后一天),漫长的三伏天,正式走到尽头了。难熬的炎炎夏日随着伏天一起结束。 出伏后,昼夜温差变大,一天中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老人们常说,“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 今天就有明显的感觉,伏天晚上6、7点外面的温度都很高,今天吃完晚饭出来感觉很舒服。 出伏后这段时间,也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 从8月21日(出伏)开始到9月23日…

    2019年8月21日 养肺润肺
  • 24节气——今日立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立秋节气如何养生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暑去凉来、秋天将至。此时,气候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 但其实,立秋时伏天还没过去,所以常常是“秋已立,暑难消”。因此,在这秋夏相交之际,养生显得尤为重要。 立秋养生要点 01、养阴为上 饮食应以“少辛多酸”为原则,选择口味清淡、润肺养血的食物,以养护阴气。少食葱、姜、辣椒等辛味之品,多食酸味水…

    2021年8月7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