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字从田从肉(月实为肉古写)。“田”指“承受五谷之土”。“肉”意为“肉身”、“肉质”。“田”与“肉”联合起来表示“肉身中的承受五谷之土”。
胃别名“肚”,意为“肉身中的田土”。
若把古中国与人比附,那么人身体中五谷以本来面目存在的地方,只有胃,即胃是人身上的“国土中心”。
以“胃”命名的穴位共3个,都在后背两条膀胱经上,平行并列各有一个,即胃俞和胃仓穴,还有1个经外奇穴,胃脘下俞(经外奇穴背部)。
膀胱经:胃俞和胃仓穴
经外奇穴:胃脘下俞(背部)。
凡是以胃命名的穴位,都可以治疗胃部疾病。
胃仓穴
胃仓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胃即胃腑,仓即粮仓,胃为“仓廪之官”,此穴与胃俞平列,与胃关系密切,故名胃仓。
穴在胃俞两旁,应胃,因胃为仓廪之官,又主治胃疾,故名胃仓。
胃,意指人体消化、贮藏食物的器官,为六腑之一。仓,意指藏贮谷物之处。穴在胃俞之旁,胃为仓廪之官,《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横居胃俞之外,是胃气所注之处,为胃俞之附属,因名“胃仓”。
“胃仓穴”,“胃”,胃腑也。“仓”,存贮聚散之所也。
胃仓名意指胃腑的湿热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于胃腑的湿热阳气,至本穴后,因受人体重力场的作用,湿重而热的阳气既不能上行又不能下行,湿热阳气屯留于本穴之中,故名“胃仓穴”。
胃仓穴,和胃健脾,消食导滞
胃仓穴与胃俞相平,邻近胃腑,故可治疗脾胃病。
胃仓穴有理气和胃、健脾之功,主治胃疾、纳少不食、腹满、水肿、食不下、背痛诸症,但以胃病为主。
作用功效:和胃健脾,消食导滞。
主治病症:腹胀、水肿、胃脘痛、胃溃疡、肠炎、习惯性便秘等。
按摩手法:以双手拇指指关节,对准穴位进行点揉,手法要均匀、柔和,渗透,以局部有酸痛感为佳。每次3分钟。
胃俞穴
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胃俞是胃的背俞穴。胃即胃腑,俞即输注,本穴是胃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胃俞。
胃,指胃腑。本穴为胃气转输之处,是治胃疾之重要腧穴,故名胃俞。
胃,指人体消化管的扩大部分,是贮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六府之一。《灵枢-海论》:“胃者,水谷之海。”本穴内应胃腑,是胃气转输、输注之处,治胃疾要穴,故名之。
“胃俞穴”,“胃”,胃腑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胃腑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胃俞穴,和胃调中、祛湿消积
胃俞穴位于第12胸椎旁,与胃腑内外相应,是胃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处所,脾与胃相表里,故可治疗脾胃病。
足太阳经脉循行于背部,胃俞穴又位于背部,故可治疗背痛。
胃俞穴与胃相应,有健脾和胃、化湿消滞之功,治胃寒、吐逆、胀满、肠鸣、腹痛、霍乱、转筋、小儿羸瘦、下痢脱肛。胃俞穴兼取魂门治胃冷、食不化。疾之虚寒者,宜用灸。胃俞穴司胃之运输,功用多在胃经,若痛在胃府,则宜酌取三脘矣。
胃病严重时,胃俞穴常出现以结节为主的阳性反应物,虚症时呈现组织松弛或凹陷,是胃病的诊断穴位之一。
作用功效:和胃健脾,理中降逆。
主治病症:呕吐、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糖尿病等。
按摩手法:以双手拇指指关节,对准穴位,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手法要均匀、柔和,渗透,以局部有酸痛感为佳。再用擦法,即来回摩擦穴位,使局部有热感向内部深透,以皮肤潮红为度。如此反复操作3~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特效按摩:双手握拳,将拳背第2、第3掌指关节放于脾俞、胃俞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有和胃降逆、健脾助运之功效。
胃脘下俞穴
胃脘穴,“胃脘”,中医学名词,泛指肋弓以下之腹上部。本穴能治胃脘部疼痛,故名胃脘下俞。
作用功效: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病症:胃痛、消渴病、胸胁痛、胸膜炎等。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腹推按胃脘下俞穴3~5分钟,可以治疗消渴、胃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