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归纳:12个泉穴

以“泉”命名的穴位涉及7条经脉的12穴。而十四正经中,则有著名的八大“泉”。

  • 脾经:阴陵泉
  • 心经:极泉
  • 肾经:涌泉、水泉
  • 心包经:天泉
  • 胆经:阳陵泉
  • 肝经:曲泉
  • 任脉:廉泉
  • 经外奇穴头顶部:聚泉、海泉、上廉泉
  • 经外奇穴上肢部:中泉

并且所有的“泉”穴,皆是气血汇聚之处,这点大家在学习穴位时要特别注意。

1.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 人体穴位图

阳陵泉穴,属足少阳胆经。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胆的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五行属土。阳为阴之对,外为阳,陵即丘陵,泉即水泉,膝外侧腓骨小头隆起如陵,穴在其下陷中,犹如水泉,故名阳陵泉。

阳陵泉穴,外侧为阳,陵,指高处,泉,指凹陷处。穴在下肢外侧,当腓骨小头前凹陷处,故名阳陵泉。

阳为阴之对,外为阳,陵即丘陵,泉即水泉,膝外侧腓骨小头隆起如陵,穴在其下陷中,犹如水泉,故名阳陵泉。

阳,阴、阳之阳。陵,大阜也。泉,指水流自地而出。阳陵,指人体外侧局部之隆起处,经气深聚为泉。此穴在膝下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为脉之所出,因喻犹阳侧陵下之深泉也。内与阴之陵泉遥相对应,故名阳陵泉。

阳陵泉穴,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
阳陵泉穴。“阳”,阳气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断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
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飞落下传的经水及胆经膝下部经脉上行而至的阳热之气,二气交会后,随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湿后沉降于地,胆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亦渗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于穴周,脾土中的水湿则大量气化,本穴如同脾土尘埃的堆积之场和脾气的生发之地,故名。。

阳陵泉穴,舒肝利胆,强健腰膝

阳陵泉有疏肝利胆、舒筋活络的作用。

阳陵泉具有疏肝利胆、和解少阳、清热利湿、祛风散邪、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

阳陵泉是胆府的下合穴,“合治内腑”,故可疏调肝胆、降逆止呕,治疗肝胆病。

经脉循行于下肢,经筋“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且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故可强筋骨、通经络,治疗经脉病。

少阳为风木之经,肝胆火盛,热极生风,可发小儿惊风,阳陵泉可清泄少阳、平肝熄风而治之。

阳陵泉系胆经之合穴,又是八会穴之筋会。有清泄肝胆、舒筋利节之功。《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膝者,筋之府。”故后人以本穴为治筋病之会穴,凡治筋病,先取本穴,后取他穴。

作用功效: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舒筋利节。

主治病症: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高血压、肋间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膝关节炎、小儿午蹈病、下肢麻木、脚气、脉管炎、习惯性便秘等。

按摩手法:用中指指腹垂直揉按穴位,有酸胀痛的感觉,先左后右,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

2.阴陵泉穴

人体穴位图 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别名阴之陵泉。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五输穴的合穴,五行属水。阴为阳之对,陵指山陵,泉即水泉,内为阴,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陷中,如山陵下之水泉,故名阴陵泉。

阴陵泉穴,膝之内为阴,胫骨内侧髁高突如陵,髁下凹陷似泉。穴为足太阴之合,属水,故谓之阴陵泉。

阴,《素问金匮真言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陵,大阜也;泉,《说文》:“水源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凡泉之属皆从泉。”

《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疾高而内者,取阴之陵泉。”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载:“膝下为陵。”

《神应经》有:“在膝内侧辅骨下陷中。”又为脾经腧穴,以脾为阴中之阴,内为阴,膝高突起似陵,穴属合水,犹阴侧陵下之深泉也,水出于泉,因名阴陵泉,与阳陵泉相对。

阴陵泉穴。“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
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穴。

阴陵泉,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

阴陵泉有益肾利湿、行气消肿的作用。

阴陵泉穴有温运中焦、清利下焦之功,主治脾、肾二经病,凡由中焦虚寒、下焦湿热所致的病症多选用此穴施治。

阴陵泉穴为足太阴经五输穴之合穴,配五行属水,应于肾,因此具有健脾益气、利湿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腹胀、暴泄、水肿、黄疸等。

遗精和小便失禁或由于肾虚精关不固,膀胱失于约束,或由于气虚下陷,气不摄精而致,取阴陵泉穴健脾益气、补肾固摄而治之。

足太阴经筋结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阴陵泉穴又位于膝关节部,故取之可治疗膝痛、阴茎痛、妇人阴痛等。

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有健脾利湿、调补肝肾之功,大凡涉及内脏水湿之疾,如腹满水肿,小便不利,取之有消源导流利水之妙,亦治腹坚、喘逆、疝气、癥瘕,遗精、遗尿、暴泄、飧泄,俱阴证也。

作用功效:健脾益肾,利水渗湿,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尿潴留、尿路感染、肾炎、上腹部冷、腹膜炎、消化不良、腹胀、腹水、肠炎、痢疾、遗尿、尿失禁、遗精、阳萎、阴道炎、膝关节炎、脚气、失眠等。

按摩手法:拇指指端放于阴陵泉穴处,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

3.极泉穴

极泉穴,属手少阴心经。极为顶点、尽头、最高之意,泉即水泉,穴在腋下,为上臂之最高处,局部凹陷且汗出如泉,故名极泉。

人体穴位图 极泉穴

高及甚为极,多水之始出曰泉。心经经穴中,极泉位置最高;心主血脉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喻手少阴脉气由此如泉中之水急流而出,故名。

尽处为极,水之高而有源者为泉。少阴于六经为最里,而心脏居胸部之极深。本经之气,承足太阴经循经内行。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传交手少阴经。由本穴透出,循行于外,穴当心经最高处,喻犹出于极深之泉也,故名“极泉”。

极泉穴,“极”,顶也,房屋中的梁或最高位置。“泉”,水液也。极泉名意指心经经水由本开始向心经传运。
本穴物质为巨阙穴募集的心经气血,循皮部上行至此后散热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所处为心经的最高部位,经水循心经下行时如从顶部落下,故名“极泉穴”。

极泉,宽胸宁神

极泉有理气活血、疏通经络作用。

极泉穴为手少阴心经首穴,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多用于治疗肩臂疼痛、上肢不遂、偏瘫等。

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腧穴,心主血脉、主神志,故可调血止痛、养心安神,治疗心神病。

经脉出腋下,行于肘臂,经筋结于胸胁,故极泉可通经活络,治疗经脉病。

汗为血之余、心之液,心液外溢,郁久化臭,极泉穴为心经首穴,又位于腋臭局部,可使汗液归经,玄府开张,腋臭得除。

极泉穴有行气活血作用,治心痛、干呕、四肢不收、臂肘寒痛、胁满、目黄悲烦。

作用功效:宽胸宁心、活络止痛
主治病症:心绞痛、肋间神经痛、颈淋巴结核等

按摩手法:

1.按摩法:取正坐位,左臂抬起,屈肘,举掌向上,掌心对着自己的头部;用右手的中指指尖按压左侧的腋窝正中凹陷处,有特别酸痛的感觉,揉按3~5分钟;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按压右侧的穴位。

2.弹拨法:把胳膊抬起来,用右手的食指摸到左侧极泉穴,稍微加力,有酸胀感觉时向旁边拨动,一般会有麻感顺着手臂向下传导直到手指,可连续弹拨十余次,弹拨后再用空拳沿着手臂的中线慢慢地捶至手腕;用同样的方法弹拨右侧的穴位。此法不仅能够解除胸闷、心悸,让呼吸顺畅,还能化解心中的郁结。

注意事项:按摩极泉穴时,用力要均匀和缓。开始时可适当轻缓,后来再慢慢加大力量,以手臂上产生酸麻感为佳。按摩的同时,最好能配合深呼吸。

特效按摩:每天早晚用中指按摩左右极泉穴各1~3分钟,可辅助治疗冠心病等各种心脏疾病。

4.廉泉穴

廉泉穴,属任脉。廉泉是阴维脉、任脉的交会穴。廉泉指舌下两条经脉,此穴在喉结上缘,靠近廉泉脉,故名廉泉。

任脉 廉泉穴 定位取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廉,含清、洁之意。穴在结喉上,舌本下。因喻舌下腺体所出之津液犹如清泉,故而得名。

廉,有清义。廉为边,为隅。泉,乃水之源也。廉泉,水名。本穴在喉结上方边缘,内应舌根,以舌搅动口内,津液若泉水源源不断,可以生津润燥,有如涌溢之泉源。

《黄帝内经灵枢·胀论》:“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张注:“玉英谓唇内之龈交穴。”故名之。舌下孔窍名曰海泉,人之口津出此。本穴在结喉上缘,凹陷处,内通舌之下海泉。刺本穴,口可生津,故喻之以溓。溓,为潮水最胜之词。我国旧习以中秋节后数日,为溓水之期,期间海潮最大,简称溓水。

廉泉穴。“廉”,廉洁、收廉之意。“泉”,水也。
本穴物质为天突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由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收廉之处,故名“廉泉穴”。

廉泉穴,利喉舒舌、消肿止痛

廉泉穴有开窍除痰、清火利咽作用。

廉泉穴在舌根近于咽喉部,是任脉与阴维脉交会穴,任脉行咽喉,阴维脉上达咽喉与舌根,故可清利咽喉、通调舌络而治疗上证。

廉泉穴内应舌根,近于咽喉,故可治疗舌体病、咽喉病等。

廉泉穴系任脉与阴维脉之会穴,有清热化痰、通利咽膈之功。主治舌下肿痛,舌缓流涎,中风舌强不语,暴喑,吞咽困难。

《针灸甲乙经》有:“舌下肿难以言,舌纵涎出。”先哲有言:“气道滋之以津,食道济之以泽。”源源为津,沛然曰泽。养生家以口喻海,舌下有穴曰海泉。下颚舌前凹处,喻为天池,又名华池。喻舌为赤龙,以舌搅口中,可以生津液,俗名赤龙搅海。本穴内通喉咽,上达颚池,以舌搅口,可以生津润燥。与手少阳经之液门有同功焉。本穴为阴维脉与任脉之会穴,故其功用偏于阴也。天池之水,源源若泉,经过咽喉,降沥胸腹,内调藏府,外泽肌腠。犹地泉之水,渗透上滋也。

《针灸大成》谓本穴治咳嗽、上气、呕沫、难言、舌下肿、舌根缩急、舌涎出、口疮、不食诸症。均取其功用在舌与水也,故名廉泉。曾有某老医,治重舌,灸本穴四五壮,则小舌缩入而愈,观众惊为神奇。古法确有绝妙独到之处,一旦失传,岂不可惜。

作用功效:利窍通关,止咳平喘,消食止痛。

主治病症:聋哑、舌肌麻痹、舌炎、支气管炎、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点揉廉泉穴并做环状运动,点揉的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使力量深达深层局部组织。每次3~5分钟。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腹点揉廉泉穴,用力要轻且均匀,反复进行3~5分钟,可调治舌痛、中风失语、慢性咽炎等病症。

5.曲泉穴

曲泉穴,属足厥阴肝经。曲泉是足厥阴肝经的合穴,五行属水。曲即弯曲,泉即泉水,此穴在胭窝横纹内侧端,屈膝时局部凹陷如泉,故名曲泉。

人体穴位图 曲泉穴

曲,指曲屈。泉,喻穴处凹陷。穴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处,屈膝取之。又穴为足厥阴之合,属水,以泉喻之,故名曲泉。

曲,有屈曲不直之义,地形弯折处亦名曲。泉,有水泉之义。本穴为肝经之合穴,位于膝内辅骨下,大筋之上,小筋之下,屈曲其膝可得其穴,穴居膝关节屈曲之凹陷处,言经气深邃如泉也。穴合水,水位高而有来源者为泉,故名曲泉。

曲泉穴,曲指肝木(木曰曲直),泉指肾水。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肾为肝之母,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肝之虚症,可用曲泉补之。
“曲泉穴”。“曲”,隐秘也。“泉”,泉水也。
本穴物质为膝关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大量的水湿如隐藏于天部之中,故名“曲泉穴”。

曲泉穴,清利湿热,通调下焦

曲泉穴有清湿热、理下焦的作用。

在中医五行中,肝主木,肾主水,水生木,又有肝肾同源之说,因此,对于曲泉穴来说,它是一个肝肾双调的穴位。

曲泉是人体穴位名,曲泉的“曲”就是肝,因为肝五行属木,木曰曲直,所以“曲”即代肝,“泉”指水,肾属水,有了水,树木才能正常生成,可见,肾为肝之母,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想要补肝,先要补肾,刺激曲泉,可以起到补肾的效果。

作用功效:调经止带,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子宫脱垂、阴道炎、前列腺炎、肾炎、疝气、遗精、阳痿、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精神病、尿潴留、子宫收缩不全、月经不调等。

按摩手法:以大拇指垂直按压同侧曲泉穴,两手同时进行,每次3~5分钟。
特效按摩:常用手指敲击左腿曲泉穴,能疏肝解郁,有效防治乳腺增生。

6.中泉穴

中泉穴,属经外奇穴,中泉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桡侧的凹陷中。

中泉穴 手腕穴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指的是中间的意思。“泉”指的是水始出的地方。本穴位于体表,好像泉水涌出,故名“中泉”。

作用功效:理气宽胸

主治病症:胸闷、呕吐、胃痛、中风等。

按摩技法:经常用中指指腹揉按中泉穴,每次1~3分钟,可强健肌肉,并缓解支气管炎、哮喘。

7.水泉穴

水泉穴,属足少阴肾经。水泉是足少阴肾经的郄穴。水即水液,泉即水泉,肾主水,此穴属本经郄穴,能治小便淋沥的水病,故名水泉。

水泉穴 人体穴位图
水泉穴 人体穴位图

泉,水源也。穴在太溪下一寸,足内踝下,为足少阴之郄,为肾之气血所深聚之处。足少阴脉由太溪经大钟而折下,穴似深处之水源。又穴主治:“月水不来而多闭”,针此可使月水复行,故名水泉。

水,指水液,小便。水泉,本指地下水,又指下半身之水液,又,泉,钱也。泉与钱古今异名。小便失禁而称为水泉者,如水自钱孔流出点滴而下也,谓经气在此如泉水之外流,亦通。本穴属足少阴肾经之郄穴,肾属水脏,泉水多从郄出,故经气深集之郄为“水泉”。《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张介宾曰:“肾与膀胱为表里,所以藏津液。水泉不止而遗溲失禁,肾脏之失守也。”人身泉穴多在于郄,犹水源出于地也。其所治症,为月事不调、小便淋漓等症,诸关于泉水者。取本穴犹疏水之极源也,故名“水泉”。

水泉。水,水液也。泉,水潭也。水泉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
本穴物质为大钟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聚集后如同水潭,故名水泉。

水泉穴,清热益肾,通经活络

水泉穴有通经调血、疏利下焦的作用。

水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郄穴,阴经郄穴主治血证,具有活血化瘀、调理经血、疏利下焦之功,故常用于治疗妇科病。

水泉穴有调补肝肾之功,主治闭经,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小便不利。或问,穴名之关于火者,用以治火,其关于水者,用以治水。通以治塞,塞以治通,则针灸之能事毕乎?曰:否,虽云顾名思义,尤须广虑深思。譬如水在胸,而治以利腹;火在肾而治以润胸,则必不效。又如水泉、天泉、极泉、阴陵泉、阳陵泉,同是泉也,合谷、漏谷、率谷、阴谷、然谷,同是谷也,而其作用则有所不同。必酌其得宜而用之,乃克有效。

作用功效:调经止带,清热通便。

主治病症:闭经、月经过少、子宫脱垂、近视眼、膀胱痉挛等。

按摩手法:以拇指腹侧先作向心方向推按,再做顺时针方向揉按,手法以局部有酸胀、麻痛感为宜。每侧每次按摩5—10分钟,可手到病除。

8.天泉穴

天泉穴,属手厥阴心包经。天即天空,泉即泉水,源于天池的经气由此向下,如同泉水从天而下,故名天泉。

天泉穴 手厥阴心包经 人体穴位图

天,指上部;泉,水出之处。本穴承天池之气,如池中之水由此涌出下流。穴当臂之上部,故而得名。

上部为天。泉,水泉。瀑布称为立泉。指经气自上而下,如泉水之来自天上也。本穴上承天池之气,位于上臂,接近手少阴之极泉及手太阴之天府,脉气从胸走手,自上而下也,有如泉源之水溢流而下,因名天泉。或问:臂,何得曰天?答:人有四肢,犹屋有四柱,本穴在柱之上端,故名之以“天”也。

天泉。天,天部也。泉,泉水也。
本穴物质为天池穴传来的地部温热经水,由天池穴上部传至本穴时是从高处落下,气血物质如同由天而降,故名。

天泉穴,宽胸理气,活血通脉

天泉穴有开胸理气、活血化瘀作用。

天泉穴有舒筋活络之功,主治心痛,胁胀,咳嗽,胸壁及上臂内侧痛,多用泻法。

作用功效:理气止痛,活血通脉,养心安神。

主治病症:心纹痛、心动过速、心内膜炎、支气管炎、肋间神经痛、上臂内侧痛、视力减退等。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天泉穴,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3–5分钟。

特效按摩:心脏供血不足者,可每天坚持用中指指腹揉天泉穴,每次1~3分钟。

9.涌泉穴

人体穴位图 涌泉穴

涌泉穴,别名地冲。属足少阴肾经。涌泉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五行属木。涌即涌出,泉即水泉,水上出为涌泉,此穴居足心陷中,经气自下而出,故名涌泉。

穴为足少阴经之井,在足心凹陷处。贤属水,喻经气初出如泉水涌出于下,故以为名。

涌,有水腾溢上升之义,涌出,上涌。泉,水自地出为泉。按少阴居人身六经之最里,本穴又为全身孔穴最下,承至阴之静,由阳经至于阴经,而作涌泉之动。犹人情物理之极,则必反也。本经承足太阳之阳,合于本经之阴,循下而上。少阴根于涌泉,即犹天一之水由地下涌出,故其次穴曰然谷。如伤寒病之回阳,以足心转热为断。张隐庵曰:“地下之水泉,天一之所生也。故少阴所出,名曰涌泉。

涌泉穴。“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
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涌泉穴”。

涌泉穴,泄热宁神、苏厥开窍

涌泉穴具有苏厥开窍,滋阴益肾,平肝熄风的功效。

涌泉穴配五行属木,木应于肝,肝为刚脏,体阴用阳,易升,易动,化火生风,足少阴肾经脉“从肾上贯肝膈”、“络心”,心主神明,涌泉乃阴阳交接之处,取之可调节阴阳治疗神志病。

涌泉穴位于足心,根据“病在上,下取之”之理,又可治疗头面五官病。

涌泉穴归属于足少阴肾经,其经脉起于足心,属肾,络膀胱,联系于肝、肺,循喉咙,夹舌本等脏腑组织器官,其经筋循阴股,结于阴器,故涌泉穴又可主治舌咽疾病、二阴病及经脉病。

涌泉穴为回阳九针穴之一,也是急救要穴之一,主治范围广泛,不仅能治疗疾病,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不仅可用针灸,也是腧穴贴敷的常用穴。

言经气如泉水之上涌,功能通调水道也,为急救穴之一,有通关开窍、安神镇静之功。多治头胸之病,用以引热下行也。《金针梅花诗钞》涌泉条:“掘地及泉泉上涌,州都能化汗能通。”

作用功效:散热生气,滋阴熄风、醒脑开窍。

主治病症:休克、高血压、失眠、癔病、癫痫、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遗尿、尿潴留等。

按摩手法:

1.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涌泉穴:在床上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拇指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处,作前后反复的推搓;或用双手掌自然轻缓的拍打涌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热感为适宜。
2.摩擦涌泉穴:端坐于椅子上,先将右脚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着脚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直至脚心发热。再将左脚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也是摩擦到脚心发热为止。
3.取自然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用自己双脚作相互交替的对搓动作,可也用脚心蹬搓床头或其他器械。

特效按摩:经常按摩刺激涌泉穴,使整个足底发热,可补肾健身,还可改善疲乏无力、神经衰弱。

10.海泉穴

经外奇穴 海泉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海泉穴,海,大洋靠近陆地部分,海洋之海;泉,泉水。该穴在口腔内舌系带上,古人认为,口腔内之津液汇聚于此,永不间断。故名海泉。

功能作用:清热解毒,消肿开窍,降逆止呕。

主治疾病:主治呕吐、呃逆、重舌肿胀、舌缓不收、喉闭喉痹、腹泻、腹痛、高热、消渴等。

按摩疗法:可用筷子或者勺子等器具,对海泉穴进行刺激和按压,每次3-5分钟即可。也可以将舌头用力上卷,这样也可以起到刺激牵拉舌下系带,达到刺激海泉穴的作用。

11.聚泉穴

取穴方法:聚泉穴在口腔内,当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

经外奇穴 聚泉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快速取穴:正坐,张口伸舌,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即是聚泉穴。

聚泉穴属经外奇穴。泉,泉水,此处指口腔内之津液。穴在舌背正中,唾液在此处会聚,故名聚泉。

功能作用:清散风热,祛邪开窍

主治疾病:哮喘,咳嗽,久嗽,消渴,舌强,舌肌麻痹,吐舌,舌缓,味觉减退等。

按摩疗法:常用舌头向上唇内侧顶,刺激聚泉穴,可使口唇润泽,舌体灵活,维护口腔的正常功能。

12.上廉泉穴

廉泉穴 经外奇穴 上廉泉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取穴方法:位于颌下部,颈前正中线上,甲状软骨直上1寸处,取廉泉穴与下颌骨中点连线的中点,即下颌骨下1寸,廉泉穴上1寸(一说1.5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共1穴。

功能作用:清咽利舌,疏风泄热。

主治疾病:舌强、舌面溃疡、舌下神经麻痹、流涎、语言不清、哑证、失语、口腔炎、急性咽炎等。

按摩疗法:用拇指指腹点揉上廉泉穴并做环状运动,点揉的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使力量深达深层局部组织。每次3~5分钟。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7)
上一篇 2022年7月11日 上午12:15
下一篇 2022年7月11日 下午3:19

相关推荐

  • 经外奇穴:中泉穴

    穴位解析释义 “中”,指的是中间的意思。“泉”,指的是水始出的地方。本穴位于体表,好像泉水涌出,故名“中泉”。 取穴 中泉穴在腕背侧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桡侧的凹陷处。 快速取穴:手用力稍屈,总伸肌健与腕背横纹交点靠拇指侧的凹陷处即是中泉穴。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理气宽胸 主治疾病:脑充血,角膜白翳,胃痉挛,肠疝痛,腕关节炎,前臂诸肌痉挛,前臂诸肌麻痹等。 穴…

    2022年6月21日
  • 经外奇穴:胃脘下俞穴

    穴位解析释义 胃脘,中医学人体部位名称,泛指肋弓以下之腹上部;俞,气血转输之处。穴在背部,能治胃脘部痛症,故名。该穴又有许多别名胰俞、胃管下俞、胃管下俞三穴、胃下俞、脺俞、八俞。 取穴 胃脘下俞穴位于背部,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俯卧或坐位。取一线过双肩胛骨下角水平绕背一周,此线与前正中线交点处再往下推一个椎体(即第8胸椎),从该椎体棘突下缘旁开2横…

    2022年6月23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上关穴

    穴位解析释义 上关穴别名客主人、客主穴、太阳穴。 1、上关。上,上行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清阳之气由此上行。本穴物质为听会穴吸热上行的弱小水气,在上行本穴的过程中,外部的寒湿水气亦加入其中,至本穴后清阳之气吸热上行,滞重水湿则冷缩降地,本穴如同气血上行天部的关卡一般,故名。 上关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何为上关穴…

    2022年4月1日
  • 听听老祖宗说透人体疾病的根源

    本站的目的在于分享传统中医健康养生知识,我们只是把我们老祖宗的养生之道用更直白的方式表达出来,传播给大家,并且大家能正视自己的健康。这样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为什么我现在越来越注重养生了?因为现在不养生,老了养医生。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其实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是习惯无顾忌地挥霍自己的身体。 《黄帝内经》讲:夫百病之始…

    2019年4月9日 冬季养生
  • 经外奇穴:气端穴

    穴位解析释义 气端,经外奇穴名。别名足十宣。气,此指经脉之气。端,为趾端。足十趾是经脉之气所出之处,穴在其上,故名。 取穴 取穴方法:气端穴位于足十趾尖端,距趾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开窍苏厥,通络止痛。 主治疾病:中风急救、脑出血、足趾麻木、足背红肿、足痛、脚气等。 穴位配伍:气端配八冲,治脚气。气端配水沟,治昏迷。气端…

    2022年6月14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环跳穴

    穴位解析释义 环跳穴别名膑骨穴、髋骨穴、分中穴、环各穴、髀枢穴、髀厌穴。 1、环跳。环,一种园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或一串连环中的一节,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跳,跳动也,阳之健也,指穴内阳气健盛。该穴名意指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本穴物质为居髎穴传来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水湿渗入穴内丰满的肌肉之中并气化为天部的阳气,穴内阳气健盛使人在如,…

    2022年4月11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大杼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大杼[zhù]穴别名背俞穴、本神穴、百旁穴、百劳穴。 1、大杼。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织布的梭子。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冷缩为水湿成份较多的凉湿水气,但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并化为上行的强劲风气,上行之气中水湿如同织布的梭子般向上穿梭,故名。 大杼穴,属足太…

    2022年5月13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胞肓穴

    穴位解析释义 胞,包裹胎儿的膜质囊也。肓,心下膈膜也。胞肓名意指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胞宫中的膏脂之物,它与心下膈膜中外输的膏脂之物同性,故名胞肓 胞肓穴膀胱俞穴相对应,气血物质的来源相同,按前面的穴位分析来推导,本穴物质应该是膀胱腑气化的干燥气态物,何以本穴物质为膏脂之类呢?这是因为本穴与膀胱俞穴二穴的气血物质并非只来自膀胱腑,而是…

    2022年5月12日
  •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臑俞穴

    穴位解析释义 1、臑[nào]俞[shù]:臑,动物的前肢。俞,输也。该穴名意指手臂下部上行的阳气在此聚集。因肩贞穴无气血传至本穴,穴内气血是来自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故名。 2、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又有阳维脉、跷脉传来的阳气,故其为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 穴位含义:天部中的水湿在此聚集。气血特征:气血物…

    2022年2月17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阳陵泉穴

    穴位解析释义 阳陵泉穴别名筋会穴、阳陵穴。 1、阳陵泉。阳,阳气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断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飞落下传的经水及胆经膝下部经脉上行而至的阳热之气,二气交会后,随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湿后沉降于地,胆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亦渗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于穴周,脾土中的水湿则大量气化,本穴如同脾土尘埃的堆积之场和脾气…

    2022年4月15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