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霜降养生全攻略!调补五脏的方法都帮你整理好了

二十四节气养生 霜降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 是秋天的最后节气,意味着各地很快就要进入冬天了。对于尚未做好准备的人体来说,那是一道“难过的坎”。

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意味着即将进入冬天。俗话有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天气渐冷;冻则有霜,大地因冷冻或将会产生初霜的现象。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越来越频繁。

此时尤其要注重养好五脏之气,能预防一冬的小毛病。

霜降过后气温下降较为迅速,天气非常干燥,此时呼吸道等疾病容易发作,要注意润肺。

此外,肺是所有脏器中最娇嫩的,调养以宣散为主。

调养方法:

1、常吃润肺果
梨、萝卜、无花果等都是很好的润肺食物,还有白果、银耳、百合等,这些食材也很适合用来做润肺汤。

莲子百合汤

2、每天搓揉迎香穴
迎香穴就在鼻翼两侧,鼻翼外缘中点旁。这个穴位对消除鼻塞的作用很明显,觉得呼吸不畅的时候,赶紧揉一揉这个穴位,也有助预防呼吸道疾病

人体穴位图 迎香穴

3、做拉弓射箭动作

两掌合抱于胸前,然后左手变八字掌,右手像拉弓一样变勾手,同时向左右两侧水平分开;左臂伸展,右臂屈肘,就像古人开弓射箭一样,稍停两秒;接下来两手均变掌,两臂侧平举,然后合于胸前,再换右手做另一侧,重复30次。这个动作可引动肺经,宣散肺之浊气,增强肺的生理功能。

五脏之气中,心气是最重要的。心气维持着心脏功能的正常,让脉象和缓有力,节律调匀,面色红润光泽。心气虚时,人会出现心慌、乏力、自汗等症状。

调养方法:

1、学会慢呼吸
慢呼吸有助于平心静气,让情绪平复,是很好的养心方法。

呼吸

2、切莫大汗淋漓
秋冬为收藏的季节,请勿过多出汗!汗为心之液,想要养好心气,就不能出汗太过。运动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要量力而行,且做好热身和运动后的休息,避免瞬间一静一动、大汗淋漓。

霜降多胃病,寒冷对胃的刺激较大,生活饮食不注意,可能会引发胃肠疾病或使胃病加重,因此,养胃尤其重要。只有脾胃健运,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

调养方法:

1、平补食材吃起来
此时的进补应以“平补”为原则,选择具有滋阴润燥、益气固表作用的食材。一方面,增强免疫力;另一方面,缓解肺燥。符合平补原则的食材很多,如猴头菇、大枣、百合、玉竹、山药、南瓜、萝卜等。

山药

2、喝点大麦陈皮茶
秋冬腹泻的人比较多,可以泡杯大麦茶缓解一下。另外,陈皮、山楂都有舒肝解郁、健胃消食的作用,但胃不好的人不适合吃山楂,建议泡点陈皮喝,陈皮性温,健脾养胃的效果也不错。

肝气宜保持柔和舒畅,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中医典籍《灵枢.脉度》记载:“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因此,养肝气和眼睛有关。

调养方法:

1、闭目养神
人只要闭上眼或者一睡着,肝脏就开始休整,发挥其藏血之功。因此,传统养生非常强调闭眼养肝,不管是闭目养神、日间小憩还是夜间按时睡眠,都是很好的养肝气方法。

闭目养神 养肝

2、舒畅情绪
抑郁的情绪会伤肝,秋天萧条的场景容易导致人们心情抑郁,所以此时应调畅心情,享受金秋的好时光,避免伤肝。

秋冬最应补肾,但霜降时养肾应以清补调养为主,尚未到大补特补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按摩或强身的动作达到调养的目的。

调养方法:

1、掂脚尖
在传统八段锦中,“背后七颠百病消”一式就强调了踮脚尖的益处。从经络的循行来看,足三阴经(即脾经、肝经和肾经)都经过足内侧,踮起脚尖可疏通足三阴经、驭气上行,从而改善肾功能。

踮脚尖 扣脚

2、腰腹捂一捂
人的阳气以肾为本,肾居于我们的腰腹部,一旦有风寒侵入人体,肾中的阳气就会被困于下部,腰部以下的循环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要适当捂一捂腰腹,也可以用暖手袋或用艾草熏蒸,达到温肾固本的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sansdjk,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ejiankang.net/1064.html

(0)
上一篇 2019年10月22日 下午10:01
下一篇 2019年10月26日 下午3:43

相关推荐

  • 什么是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健康有哪些伤害?

    “肃杀之气”有何杀伤力? 秋风萧瑟,草木凋零。秋天的“肃杀之气”摧折草木,对人的健康也有损害。想一想,这其实并不难理解。这种破坏之力会削弱人的免疫力。我们在《秋天的肃杀之气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要注意调理肝气》就简单提到过肃杀之气。 人体是个移动的城堡,有自己的防守体系。这就是对外来侵袭和内部骚扰的抵抗能力。 传统中医认为,人是个有机整体,如果阴阳平衡,就不会…

    2021年12月18日
  • 听听老祖宗说透人体疾病的根源

    本站的目的在于分享传统中医健康养生知识,我们只是把我们老祖宗的养生之道用更直白的方式表达出来,传播给大家,并且大家能正视自己的健康。这样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为什么我现在越来越注重养生了?因为现在不养生,老了养医生。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其实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是习惯无顾忌地挥霍自己的身体。 《黄帝内经》讲:夫百病之始…

    2019年4月9日 冬季养生
  • 进入深秋后这几类人的膝盖要特别当心!几个简单小动作就能保护膝关节

    我妈妈有风湿性关节炎,所以每到深秋,关节部位就觉得冰冷。所以我让妈妈每天坚持泡脚,目前有所好转,大家可以了解下泡脚的好处: 会泡脚的人才会养生!泡脚加入不同的料,有不同的效果。 秋季到了,很多人会开始担心自己的关节,尤其是膝盖。天气一寒,膝盖就痛,整个人都不好了。 膝关节是活动范围很大的负重关节,几乎承受着全身的重量。人到中老年以后,膝关节由于长年的磨损,最…

    2019年10月26日 养生误区
  • 年轻人在办公室就可以练的养生方法

    劳宫+关元穴位组合,让全身都暖暖的很贴心 劳宫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劳宫穴有安心养神的功效。 关元位于任脉,肚脐下三寸。关元位能够固本培元、补肾益精。 刚好今天有降温了。大家可以试试。 双手合十,然后等感觉手发热后,将手掌放进衣服内,紧贴关元穴。 此动作不仅上班时能做,下班回家卧床也能做。 女性常做可以调理月经,男性常做可以壮阳强身。 这两…

    2019年4月9日 养生运动
  • 立秋过后,养生很关键!吃果不吃瓜,吃蜜不吃辣!

    立秋过后意味着秋天的到来,虽然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但暑热还一时难消,天气依旧火爆,威力不浅,稍有不当,就容易致病。 立秋之后这段时间,天气依然以闷热为主,所谓“秋老虎”说的就是末伏这段时间。这时起,大家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补充水分、保证睡眠,多食用蔬菜瓜果,清热祛暑。 1. 依有高温天 “秋老虎”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

    2019年8月17日 养脾胃
  • 秋天养肺润肺吃这“九白”,巧养娇肺,男女老少都需要

    之前文章我们也介绍过《《黄帝内经》教你五色食物养五脏 你吃对了吗?》,白色对应肺部。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其位最高,不耐寒热”,且肺“喜润而恶燥”,最易受燥邪伤害。所以入秋后,肺是最容易被伤害的。 肺是我们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其他脏腑有覆盖保护作用,肺在秋天最易伤,但反过来看,此时也是养肺的黄金时机。 十白吃出一颗黄金肺 想要养肺,简单的就是食疗,在所有颜色中…

    2020年9月3日 养生运动
  • 吃货们送福利啦!为你推荐几种秋季当季水果,好吃又健康!

    我们家就有几个吃货,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也开始注重养生了,但是吃货的本性难改,仍然挡不住她吃吃吃,只是由以前的油炸、膨化、重口味食物变成了水果。所以现在我们家基本是水果不断。 梨——清新润肺最佳 为什么第一个给大家推荐梨呢?因为秋季是养肺的季节,肺又对应白色食物。相关文章可以参考: 结合五行来说秋季养生应以“养肺”为先 ,按照这5点助你养出好肺 进入秋季寒气渐…

    2019年9月27日 秋季养生
  • 霜降养生适当“秋补” 送您几个食疗方

    今年10月23日是霜降节气。霜降的养生要点是——预防翌年虚寒证。人们要注意顺应节气变化,适时调整作息、衣物和饮食,可以通过一些食疗方法适当“秋补”。 顺应秋肃的变化,防范“秋燥” 依据《黄帝内经》秋季养生要早睡早起,以顺应秋季肃杀之气,防范秋燥。 秋天最主要的气候特点之一就是非常的干燥,霜降时节秋燥是非常的明显,十分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

    2021年10月26日
  • 二十四节气之第14个节气–处暑,处暑节气我们该如何养生

    2019年北京时间8月23日18时2分迎来“处暑”节气。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

    2019年8月23日 秋季养生
  • 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立秋,立秋养生宜润燥养肺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孟秋,是指秋季第一个月,农历七月),丰收之际的到来。 每年8月7日到9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2019年8月8日 养肺润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