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有很多文章都讲过蜂蜜的好处: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白露,白露节气如何养生。
蜂蜜,无论是食之养生,还是用之调味,它都是一个药食同源的佳品。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性平,入肺、脾、大肠经,具有滋养、补中、润燥、解毒、止痛等功效。于是,泡一杯蜂蜜水,俨然成了很多人的养生必备。尤其是秋冬季节咳嗽不止的人群,更是对蜂蜜水青睐有加。可以阅读我们之前的文章:秋收冬藏,秋天里请务必收好你的“阳气”。其实,蜂蜜水除了能润燥止咳,在某些时刻喝,它更是当之无愧的“救命水”!
这4个时刻喝蜂蜜水,堪称“救命水”
1、饭前1小时
首先,蜂蜜作为中医补益药之一,饭前服用比较容易起效。
其次,对于胃酸过多者,在饭前喝一杯温蜂蜜水,能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其对胃黏膜的刺激。
但需要注意的是,理论上,甜食进到胃内,会变酸进而增加胃的酸度。好在蜂蜜进入胃中,胃酸不是马上增加的,它有一个滞后期。
因此,把握住饭前1小时这个绝佳时机,喝一杯蜂蜜水,进食后,食物就可以中和过多的胃酸了。
2、疲劳时
蜂蜜含有葡萄糖、果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酶、维生素、多酚类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等物质,营养相当丰富。
午餐和晚餐之间,是人一天中最易疲劳和饥饿的时刻。此时,喝一杯蜂蜜水,能为人体补充糖分和能量,让大脑更加清醒。
对于“上午不睡、下午崩溃”、“一到下午饿得慌”的上班族来说,这简直就是一杯提神醒脑、补足能量的“救命水”!
3、喝酒前后
醉酒后,最简单方便的解酒方法就是喝蜂蜜水。
蜂蜜含有一种大多数水果都不含有的果糖,它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起到快速醒酒的作用,并能减轻饮酒后产生的不适感,特别是头痛症状。
饮用这个解酒“蜜”方时,应注意:直接用温水冲泡30~60毫升的优质蜂蜜,调匀后喝下即可;蜂蜜浓度越高,解酒效果会越好。
其实,蜂蜜水不仅具有显著的解酒作用,提前饮用还具有预防或延迟醉酒的效果。
当然,这不是主张让大家肆无忌惮地喝酒,而是在大家必须喝酒时,通过一杯“蜂蜜救命水”,来把伤害降到最低、解除醉酒后痛苦的一种方式而已。
4、失眠时
还有什么事情,比翻来覆去、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更让人痛苦的吗?
其实,睡前小口慢饮一杯蜂蜜水,可谓是深夜失眠者最大的救赎。
这是因为蜂蜜有调节神经系统、缓解神经紧张、促进睡眠的作用,睡前喝一杯蜂蜜水,可以舒缓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我们之前讲到凡事都有两面性。有最适合喝蜂蜜水的时刻,自然也就有最不该喝蜂蜜水的时刻。
服用蜂蜜的禁忌
除了人们日常食用,蜂蜜还被应用在药物中。比如一些止咳糖浆,里面往往添加了蜂蜜成分。
据此,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乖乖吃药,会给他们用蜂蜜水送药,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这是因为蜂蜜成分复杂,有可能会和药物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效。其中,和蜂蜜最不搭的常见药,就是感冒药。
蜂蜜中含有淀粉酶、氧化酶、还原酶、消化酶等;而多数感冒药,如泰诺、快克、感立克、感冒清等,都含有解热镇痛成分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会和蜂蜜中的酶类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复合物,影响机体对其吸收,从而减弱退热作用。
本是为了减轻感冒症状、早日恢复而吃感冒药,但因为一杯送药的蜂蜜水而影响效果,这不是自找麻烦么。
所以,感冒药和蜂蜜不要同服,最好相隔4~6小时服食。
不仅如此,凡是含蜂蜜的中成药,如止咳糖浆、川贝枇杷膏,重要蜜丸类等,都不宜和感冒药同服,以免影响各自的药效。
除了不能和感冒药同服,大家还应该注意,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喝蜂蜜水。
蜂蜜的两面性体现在另一方面:蜂蜜水再好,这3类人也不能喝
1、糖尿病患者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它们均是单糖,极易被人体吸收,所以对血糖的影响是很大的。
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喝蜂蜜水,以免引起血糖波动,尤其是在血糖不稳定时。
2、肥胖人群
蜂蜜含糖量高,可达70%~80%,属于高热量食品,因此,肥胖人群及需要控制体重者,不宜喝蜂蜜水。
3、一岁以内的婴儿
蜜蜂采蜜时,会采集到含肉毒杆菌孢子的花粉,在酿蜜过程中,肉毒杆菌孢子可混入蜂蜜中。
成人肠道拥有强大的免疫和防御系统,可以消灭这些孢子。
但婴儿的肠道抗病能力和屏障功能差,食入的肉毒杆菌易在肠道中繁殖,并产生肉毒杆菌毒素,从而引起食物中毒,甚至死亡。
说了这么多有关蜂蜜水的“是是非非”,最后,咱来说说怎么泡一杯完美的蜂蜜水吧~
冲泡蜂蜜,水温讲究。
1、开水冲泡是大忌
蜂蜜含有丰富的酶、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过高的水温会破坏蜂蜜中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
2、温水冲泡可补中
用40~60摄氏度的温水冲泡蜂蜜,其营养成分得以完整保存,也容易被人体吸收。
《本草纲目》中记载,温水冲泡蜂蜜能补益脾胃。因此,脾胃虚寒、体质虚弱者宜用温水冲泡蜂蜜。
3、凉水冲泡能清热
《本草纲目》中记载,用凉开水冲泡蜂蜜,可清热、润燥、解毒。因此,热气上火、痤疮便秘者宜用凉水冲泡蜂蜜。
原创文章,作者:sansdjk,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ejiankang.net/1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