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位老中医朋友聊天,中医朋友就提到,人有两大器官最重要,分别是先天的和后天的。这突然点醒了我,“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不正是肾脏和脾胃吗
“先天”,是指禀受于父母“两神相搏”之精,及先天之精所化的先天之气,是遗传而来,为人体生命之本原,可以理解为男性精子与女性卵子结合的受精卵而言。
“后天”,是指“精成”以后,即“脑髓生,骨为下……皮肤坚而毛发长”,就是受精卵后的整个生命发育过程,都属于后天。当然,后天也包括胚胎发育整个阶段。之所以这样认为,是由于在胚胎发育阶段,主要是由母体间接地获得水谷精微物质的营养而发育,已不再继续禀受父体。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命火,命火为“生气之源”,是生命的原始动力。男性从“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女性从“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开始,肾的精气亢盛,“两神相搏”故能有子,和“精成”以后的整个发育生长,抗御外邪的能力,都是肾的精气起决定作用。因而,《医宗必读》说“先天之奉在肾”。
肾在五行中对应的是水,五味对应的是咸,五色对应的是黑,五化对应的是藏,五气对应的是寒,五方对应的是北,五季对应的是冬,五腑对应的是膀胱,五官对应的是耳,五声对应的是呻,身体上对应的是骨,在情智上对应的是恐。
脾为后天之本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金元时代著名医家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可见脾胃不分家,养好脾的同时也要养好胃。巳时是脾经值班,不食用燥热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伤胃败脾。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讲脾不离胃,讲胃不离脾,常脾胃并称。中医的脾胃不是现代医学解剖学上的脾与胃,就生理和病理而言,中医所讲的脾胃包括了整个消化系统,远远超出解剖学意义上的脾和胃的范畴。
在五行中,脾属土,土位居中央,四方兼顾,土能生化万物。脾与胃,一阴一阳,互为表里,脾与胃共同参与饮食的消化吸收
从生理功能来看,脾胃有消化、吸收、输布水谷精微的作用,而组成人体以及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气血,则是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因而,又有“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之说。两神相搏之“精”,在母体内发育,以及胎儿娩出后,营养的供给都靠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因而,《医宗必读》说“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先天不足的,可以通过后天调养补足,同样可以延年益寿;先天非常好,如不重视后天脾胃的调养,久之就会多病减寿。
总之,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髓聚而为脑,“脑为髓之海”;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升清,为人体气机升降转输之枢纽。脾与肾,只有相互资助,相互促进,才能保证人身体的健康。
原创文章,作者:sansdjk,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ejiankang.net/1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