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焦不通:火往上走,寒往下降,《伤寒论》有三个方法

“为什么有的人常说我怕冷,但又容易上火,即使没吃上火的食物也会上火,怎么办”。这就是我们常见的上热下寒。

身体寒热

其实人体内也要寒热对流才是,只有寒热之间形成对流,热的地方才不会长期上火,寒的地方也不会长期寒凉。

火向下移需要借肺、胃之气的下降力量,特别提醒这是往右边下降的。也许你们会问,这中医的肝怎么在左边啊,解剖可是在右边,中医说的是肝气,是肝的功能,是一个功能系统,不单是那个脏器实质。

中医是怎么理解上热下寒的?是怎么得来的呢?

上热下寒在于中焦阻断,不通所致。

《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为什么会出现上热下寒呢?按照中医上的理论,就是由于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三焦

有些朋友不知道中焦是什么?中焦就是我们的脾胃。我们通常说的补中益气,补的就是脾胃的气。中焦脾胃是五脏六腑的中心,其他脏腑都要围绕着它转,所以中焦一旦出了问题,其他脏腑也都会跟着倒霉。心火要下来必须要经过中焦脾胃这个要道,肾水要上去也必须要经过中焦脾胃这个要道,所以打通中焦要塞是调理上热下寒的当务之急。

那么中医对于中焦不通到底怎么调理?

首先我们一定要记住一点:上热下寒并不是你真的阳虚得厉害,而是身体里的火没有被利用起来。真正阳虚的人全身都会是一片寒凉的迹象,而不仅仅是下半身。因此我们按照我国古代名医张仲景给的思路:打通我们的中焦脾胃,再把上面的火往下引,这样上下对流,自然就上不热下不寒了

打通中焦脾胃是扶正,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引火下行是祛邪,扶正祛邪双管齐下,既治标又治本。

《金匮玉函经二注》:狐惑病谓蚀上下也,虫生于湿热败气瘀血之中,其来渐矣,遇极乃发,非若伤寒一日而暴病者也。病发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欠安者,皆五脏久受湿热,伤其,卫不内入,神不内宁故也。更不欲食,恶闻食臭者,仓廪之府伤也。


我们来看张仲景的方法

第一种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要想打通中焦,首先要建中,要固住脾胃的正气,张仲景用健脾养胃的原则。

中焦有邪气怎么办?比如湿气比如积食比如有痞块,那么就采用降逆的原则,胃气以降为和。

上面有虚火又咋整?不怕,就采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炎抗菌的方针的原则把上焦的火清掉,还可以把阻塞中焦的痞块、结节等一切绊脚石扫除。

这个方法有升有降,有守有攻,有温也有凉。不像有的大夫一看见上火就只用凉,结果火暂时去掉了,很快就反攻,而且比上次更猛,频率也越来越多,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让患者苦不堪言啊。

第二种半夏泻心汤和第三种生姜泻心汤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三种方法的适用症状

这三个泻心汤都是调理中焦不通、上热下寒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的,那三个方子的区别在哪呢?

如果你上热下寒伴随着脾胃虚弱,就用第一种方法;

如果你上热下寒伴随着痰特别多,就用第二种;

如果你上热下寒伴随着胃寒,就用第三种;

以上就是中医对上热下寒的理解以及调理方法,相信中医的都知道,中医看病绝不是固定的,而是要根据病情辨证论治,因地适宜因人而异,特别是碰到疑难病症,如果没有辩证清楚是绝对看不好的,何况中医本来就有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大家谨记!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5)
上一篇 2019年12月10日 下午5:51
下一篇 2019年12月13日 下午4:37

相关推荐

  • 脾爱黄色食物,养脾常吃“三黄”

    黄色食品可以提供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等,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成形和排泄。 养脾常吃“三黄”:黄豆、小米、柚子 黄色食品,特别是黄豆,可以是豆浆、豆腐、豆腐干,都是上等的养脾佳品,黄豆是非常优质的蛋白质,黄豆的蛋白质和米饭一起,就是绝佳的蛋白质。什么时候吃都好。 小米是五谷之首,常食能补脾益胃。小米对脾虚体弱的人而言,可谓是进补的上品,可补中益气…

    2019年4月28日
  • 说说脾与皮肤的关系

    之前我们讲过:如何理解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其中说到脾胃有消化、吸收、输布水谷精微的作用,而组成人体以及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气血,则是由水谷精微所化生。我们就来说说脾与皮肤的关系。 脾的功能非常强大,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具有生成气血和运送气血两大功效。所以,健脾可以迅速增强人体的气血,为防病治病储备最大的能量。 此外,脾还可以调控人体水液的…

    2019年12月17日
  • 脾胃为后天之本,如何通过食疗养生和穴位养生调理小孩脾胃,让孩子的脾胃强壮起来

    孩子吃不好,是脾出了问题; 咳嗽反复,有鼻炎、肺炎,是脾胃虚寒了; 晚上睡觉翻来覆去,孩子脾虚不消化了。 孩子身体不好,为什么一切都是脾胃的问题呢?你真的不是在忽悠我? 相信这也是不少家长共同的疑惑。 一、脾胃虚,并不只是脾和胃的问题 中医说“心主神”遭到了质疑,不是脑控制神志吗? 一个人得了肝病,但中医医师却开了健脾的药,效果还挺好。很多人不理解。其实,中…

    2020年6月18日 养脾胃
  • 长夏多湿热,吃豆胜过吃肉,白扁豆健脾化湿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吃豆胜过吃肉。”这是因为豆类的营养和保健价值确实高! 在夏秋时节,吃白扁豆正好发挥它健脾化湿的作用。我们在文章《今天开始进入中伏,中伏除病根的最佳时机,中伏疾病预防以及养生注意事项》中就提到四豆汤,就有白扁豆,他们越吃越健康。 正如明代名医张景岳所言: 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长夏即从…

    2020年7月27日 养脾胃
  • 胃不好 少吃这3种水果,多饮这3种茶胃会慢慢调养好

    胃不好,难长寿,养好胃,对于人体健康来说,十分重要。 都说十胃九病,大部分的胃病,都是因不良的习惯所导致。我们前几天刚刚讲到:胃最怕这9种生活习惯,经常按这3个穴位帮你来养胃。 这就跟与别人相处一样,你对胃不好,它又怎么会好好对你? 强烈推荐看看这个动画:重口味动画短片《请不要再虐待你的器官了》 非常有教育意义。 看看下面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你都中了几条? 1…

    2019年8月19日 养生运动
  • 肥胖多“湿气重” ,关键在脾虚,脾虚湿气重怎么调理?

    前几天去看中医,告知我身体湿气重。这点我也知道,所以隔段时间我就会喝点红豆薏米粥,我相信有点中医养生常识的朋友都会这样做。因为《薏米——公认的“祛湿高手”,还能健脾》。 大部分人都会有湿气重的状况。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常说的“湿”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以及祛湿的几个关键穴位。 一、湿气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因为吃了过多的油腻物,消化不了,堆积成湿; 2、虽然没多吃…

    2020年5月14日 养脾胃
  • 各位家长们注意了:孩子吃过饱,伤气血、伤脾肺

    这几天小孩生病了,折腾了快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小孩、大人基本都没有睡好,凌晨哭闹还需要抱起来哄着。 这次小孩生病,让我明白三点: 一是做一名合格的家长真心不容易,现在才刚刚开始,自己就有点紧张,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二是作为家长需要学习的实在太多了,但是首先应该从小孩的健康知识开始,只有对少儿健康知识掌握,心里有底了,遇到小孩身体各种状况才能从容应对…

    2019年7月4日
  • 不注意饮食与生活作息让胃很受伤,养胃茶饮帮你预防缓解胃病

    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去医院做胃镜,那个痛苦。不说了,不然吃不下饭了。 身体皮肤上破皮了容易恢复,但是胃一旦受伤了,就不那么容易好,因为他随时都在工作。所以我们尽量有规律的作息,让胃能够适应。 在胃病中最为常见的病症就是胃炎,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们不注意饮食与生活作息,很容易出现胃炎。作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超过80%的病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80%这个…

    2019年8月6日 养脾胃
  • 转告身边喜欢吃榴莲的朋友,买回来的榴莲不要把榴莲壳扔了,它比榴莲肉还值钱

    我老婆喜欢吃榴莲,用她的话来说,凡是臭臭的都喜欢吃,比如臭豆腐……。 有一次在超市购物,看到一位老太太把扔掉的榴莲去壳,白色的部分都收藏起来了。作为吃货的我走上前询问才知道榴莲壳比榴莲肉还要有养生价值。榴莲壳能吃的部分是指尖刺层下面的白色部分 成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另外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烟酸,无机…

    2019年11月7日 养脾胃
  • 脾胃虚寒的症状有哪些

    如何理解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一文中我们提到“脾为后天之本”。那么脾胃虚寒的人有哪些症状呢? 1、脾胃虚寒的人腹部冷痛绵绵,喜温喜按 我们的脾胃就像以前烧饭的柴火灶头,这个灶头一定要是暖的,里面的饭才能蒸熟,脾胃虚寒的人就像一个冷灶头,没有火力,缺少热能,这里面的食物怎么煮得熟呢? 所以脾胃虚寒的人会喜欢吃热乎的东西,天气突然变冷或吃了凉的东西他们就容…

    2020年3月12日 养脾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