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穴位真不少,提捏按压有不同神奇妙用

中医养生都是从小事,小动作开始做起,而且要坚持下去。人体的每一个部位都有不同的穴位,这些穴位又有不同的养生调理作用。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耳朵的“妙用”,通过对耳朵穴位的提捏按压等来改善我们身体的状况。

我们在文章 养生从小事做起,早晨起床这些错误有你犯过吗? 中介绍过捏耳朵这个小动作。

由于久坐缺乏运动、工作强度大、精神紧张,很多都市白领都有睡眠问题。如果你尝试过数绵羊、喝红酒、泡脚……效果不佳的话,不如试试睡前提捏耳垂。小小的耳朵其实大有保健功效,按压、揉搓耳朵不同的部位,除了能改善睡眠,还能缓解耳鸣、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甚至还能降血压。

提捏耳垂

改善睡眠、提高记忆力

方法:拇、食指相对,捏住耳垂部,向上向外提捏耳垂,迅速放下,再提起,如此反复,持续两三分钟,有透热感即可。

捏耳朵

功用:中医理论认为,脑为“髓海”,补益耳髓有助于髓海充盛。同时,髓海充盛更能灌溉耳窍。

提捏耳垂时,耳朵的各个部位,包括耳郭和外耳道均能受到牵拉而活动,耳动了,气动了,津液活了,则耳髓充盛,能养脑窍,脑窍通灵,则目明、鼻通、齿活。

所以,睡前提捏耳垂,还可以帮助舒缓大脑的紧张,放松情绪,使睡眠更加安稳香甜。

压耳屏

改善听力、缓解耳鸣

方法:双手掌心相对,以掌根部分别紧紧压住双耳,使耳屏盖住外耳道,以听不到外界声音为准,同时会感到双侧外耳道内气压增大,有气胀感。按压3-5秒后突然放开双手,会听到“啪”的声音,连续做3-5次。

功用:在我们紧紧压住耳朵和突然放手之间,外耳道内的气压骤然改变,对于鼓膜是一种力的刺激,这种刺激能促进声音的传导链,还可以改善内耳的血供,促进循环,因此这个小小的动作竟然能改善听力、缓解耳鸣也就不难理解了,对于耳聋耳鸣等听觉问题都有帮助。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压耳郭的动作能够兴奋刺激耳的功能,同时起到补肾固肾的作用。中医把“肾”看作先天之本,认为肾气和肾阳是激发和温煦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坚持压耳屏一段时间以后,如果发现自己的精力更加充沛、心情更加明快,不用奇怪,这就是小动作大收益的“蝴蝶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压耳屏固然神奇,但万万不可用以作为耳鸣耳聋的全部治疗。出现耳鸣耳聋的症状,无论是突发性还是渐进性,都要及时、正规就医

擦耳朵

防治高血压、美容养颜

方法:一只手将耳朵折向前面,贴近面颊,另一只手的拇指指腹或者其余四指用力摩擦耳背,尤其是耳背的凹沟,反复10~15次,以同样的方法搓擦耳前,直至整个耳郭发热为度。

功用:在我们的耳背,有一条“Y”字形的凹沟,俗称“降压沟”,很多高血压的病人会在降压沟的附近发现青紫色的细小淤络或者皮肤色泽变化,这是身体的病理反应点,同时提示我们这也是治疗的作用点。

降压沟

患有高血压的朋友,尤其偶有头晕、面部烘热、乏力、恶心等症状者,不妨时常搓擦一下耳背,尤其是降压沟部位,温阳行气,散淤化结,当耳郭发热变红时,头晕、乏力等周身不适的症状会有所缓解。

当然,搓擦耳朵不仅可以防治高血压,还可以起到美容的效果。人体的经脉中,六条阳经的循行均经过头面部,将气血上输头面,濡养肌肤和官窍,上达头面的阳经,大都会循行经过耳周部,或者入耳中,与耳发生关联。因此,擦耳朵可以起到振奋诸阳经,改善面部气血的作用,从而养肤美颜。

特别提醒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定期检测、规律服药、起居有节、饮食健康,是平稳控制血压、尽量减少并发症和脑血管意外的不二法宝,同时,我们的中医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可以灵活运用中药和针灸等手段,平肝潜阳、镇肝熄风,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无论进行怎样的治疗,谨遵医嘱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0)
上一篇 2020年3月17日 下午2:34
下一篇 2020年3月21日 下午12:35

相关推荐

  • 足少阴肾经经穴:肓俞穴

    穴位解析释义 肓俞(huāng shù)穴别名:盲俞穴、子户穴。 1、肓俞:肓,心下膈膜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膏脂之类。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胞宫中的膏脂之物,膏脂之物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输体表,故而得名。 何以知本穴物质来自胞宫? 本穴位居脐旁,而脐则为人体胸腹部体表的重力场中心,本穴外输的气血物质必定是来自与之全息对应…

    2022年3月10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足窍阴穴

    穴位解析释义 1、足窍阴。足,指穴在足部。窍,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性水液。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的空窍之处。本穴为胆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会点,由于胆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所处为高位,因而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体内,故名。 足窍阴穴,属足少阳胆经。 足,当然就是一个方位词了,指在足部;大家不好理解的就是这个窍,中医认为,目为肝窍,耳为肾…

    2022年4月12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次髎穴

    穴位解析释义 次,与上髎穴相对为次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次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又名中空(《针灸大成》)。次即第二,谬即骨隙,四对骶后孔为八髎所在,本穴位居第二,故名次髎。 次,有位次、顺序之义。此穴在第2骶后孔中,居上髎…

    2022年4月24日
  • 经外奇穴:颈百劳穴

    穴位解析释义 颈,颈部;百,基数词百,意为多;劳,虚劳。该穴有主治多种虚劳之症的作用,又因大椎亦名百劳,为示两者区别,故名颈百劳。 取穴 正坐或屈肘俯卧位。低头,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有一高突,并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者即是第7颈椎棘突,从该椎体直上3横指,再旁开拇指1横指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滋补肺阴,舒筋活络。 主治疾病:咳嗽、…

    2022年7月13日
  • 补气穴——太渊穴,感觉气不足时可以点揉太渊穴

    如果你常觉得气不够使,有上不来气的感觉。可以在上午9-11点,脾经当令的时候,点按手腕上的太渊穴。 太渊穴,肺经的原穴,也是大补穴,补气,脉之所会。寅时(3-5点),肺经当令,气血由此始,但此时人当熟睡。 因此,选择在9-11点脾经当令的时候按摩,“五脏有疾,当取之原”,“虚者补其母”,脾土生肺金,肺气的推动力量来源于脾胃,这个秋季,坚持按揉一段时间,就会有…

    2020年8月2日
  • 经外奇穴:夹脊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夹”,相对的方向固定不动。“脊”,指脊柱。夹脊穴位于脊柱两旁,从第1胸椎至第5腰椎,就好像将脊柱固定,故名“夹脊”。 夹脊穴可以说从属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与脏腑密切相关,是体内脏腑与背部体表相连通的点。 其联络途径,也是次要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联络为基础,并且这种联络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只具有经络的循环往复,而且借助于气街径路与上下、左右…

    2022年7月14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委阳穴

    穴位解析释义 1、委阳。委,堆积也。阳,阳气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天部阳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委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化为天部阳气,阳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 委阳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委阳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别络;三焦的下合穴。委即弯曲,阳为阴之对,外属阳,此穴在腘弯横纹委中央外侧,故名委阳。 穴在膝腘横纹外侧端,平于委中。因穴在委中外侧,故名委…

    2022年5月6日
  • 人体穴位:鱼际穴

    1、鱼际:鱼,水中之物也,阴中之阳也;际,际会、会聚也。该穴者,水中之阳聚集也。本穴气血为太渊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由于肺经经水经过列缺穴的分流,太渊穴的失散,因此传至本穴的地部经水已较稀少。而本穴所处为西方之地,地性干燥,故其经水吸收脾土之热后大量蒸发上达于天。鱼际之名即是意指穴内气血由阴向阳的这种主要变化,故名。 2、肺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指本穴的经水…

    2022年1月2日
  • 中医穴位归纳:5个带“四”的数字穴

    1.四白穴 属足阳明胃经。 主治病症:目赤痛、眼睑动、角膜炎等。 主治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明目,通经活络。 按摩技法:用双手食指指腹置于双侧四白穴处,同时沿顺、逆时针方向各点揉1-5分钟。 2.四缝穴 “四”,指的是数量,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均有一个穴位点。“缝”,是指指骨关节横纹缝,一手四穴,故名“四缝”。 主治疾病:疳积、胃脘痛、哮喘等。 作用功效:消食导滞…

    2022年6月29日 穴位养生
  • 任脉经穴:下脘穴

    穴位解析释义 1、下脘。下,下部也。脘,空腔,空管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上部经水在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则继续循脉而下行,如同流向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 下脘穴,下,相对于上、中而言。脘,胃也。脘为胃的内腔,亦泛指胃部。根据位置功能取穴,我们可以很容易联想,胃的下部分,“当胃下口,小肠上口”,因名下脘。 2、足太阴任脉之…

    2022年5月29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