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睡觉姿势有补肾奇效,但贵在坚持!

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

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睡觉是养生的一大功能,养就是用大量的健康细胞去取代腐败的细胞,如一夜睡不着就换不了新细胞。

如果说白天消亡 100 万个细胞,一晚上只补回来 50 万个细胞,这时你的身体就会出现亏空。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有入睡难,睡眠质量不高的毛病。睡眠不好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如肝火过盛,睡觉警觉;胃火过剩,睡觉不安;肝阴不足,睡觉劳累。

一个人假若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往往会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涣散、头痛、眩晕、肌肉酸痛,甚感疲劳。

一个人如果长期缺乏睡眠,处于过度劳倦的状态中,机体就会产生耗气伤血的病理变化,损及五脏。心劳则血损、肝劳则神损、脾劳则食损、肺劳则气损、肾劳则精损,进而为许多疾病埋下祸根。

两种睡觉姿势有补肾奇效

一、还阳卧

还阳卧 补肾睡姿

身体自然平躺,髋关节放松,腿似环,两脚心相对,脚后跟最好直对着会阴(如果能顶着会阴最好)。两手心放于大腿根部附近,掌心向着腹部。仰卧由于着床面积大,压迫力较小,身体更容易放松,身体的放松加上一定的姿势,可以很快地使阳气和肾气充盈起来。

肾阳气相当于命门的真火——一个生命力的大小关键就是看命门的阳气是否充足。摆这个姿势,就是为了更有利于肾阳气的充足。

之前我们在文章《外劳宫补肾法示范图》讲到过外劳宫补肾法,这两种结合,也就是就将两种功法合在一起做,身子平躺在床上双脚掌心合十对齐,脚指与脚跟均要对齐,将双脚缓缓尽力靠近肛门,将双手手背紧贴腰部(与上边图片有所不同,是将双手放在腰下,手背紧贴腰部,最好直接接触皮肤),既做了还阳卧功,又进行了外劳宫补肾。

外劳宫穴补肾法
外劳宫穴补肾法

二、混元卧

混元卧 睡姿补肾

还阳卧练习一个月后,再高层次的练法是混元卧。姿势依旧为仰卧,两脚心相对,两手要十指交叉并盖在头顶的百会穴处。通过练习还阳卧、混元卧,可很快使阳气充盈起来!

注意事项

  1. 青少年、阴虚体质者宜单用混元卧。
  2. 老年人、阳虚寒重者,宫寒痛经、不孕不育者,宜用还阳卧,益气补阳;
  3. 练习还阳卧、混元卧时,忌熬夜、忌食辛辣油腻,也不宜使用电热毯;
  4. 练习时如果出现性兴奋,切忌妄泄精气。马上深深吸气,舌抵上腭,提肛收腹,闭目养神。注意力放在头顶百会穴,凝心静气。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7)
上一篇 2020年7月10日 上午11:45
下一篇 2020年7月11日 上午9:56

相关推荐

  •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阳溪穴

    阳溪穴(中魁穴) 1、阳溪:阳,热也、气也,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溪,路径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在此吸热后蒸升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合谷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此后吸热蒸升并上行于天部,故名。 2、中魁:中,与旁相对,正也,指本穴气血运行的路线是大肠之正经。魁,首也,与尾相对,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首为阳,尾为阴也。中魁名意指本穴向大肠本经输送阳热之…

    2022年1月10日
  • 足太阴脾经经穴:阴陵泉穴

    穴位解析释义 1、阴陵泉: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 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 2、脾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会合之处,故为脾经合穴。 3、…

    2022年2月22日
  • 经外奇穴:内迎香穴

    穴位解析释义 内,内外之内;迎,迎接,迎来;香,香味,泛指气味。穴在鼻腔内,与迎香穴隔鼻翼相对,故名内迎香。 取穴 内迎香穴位于鼻孔内上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的粘膜处,左右计2穴。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开窍醒神,清热泻火。 主治疾病:目赤肿痛,鼻疾,喉痹,热病,中暑,眩晕。 穴位配伍:内迎香配太阳,治目赤肿痛。内迎香配印堂、合谷,治鼻部疾患。内迎香配太阳、…

    2022年7月14日
  • 足阳明胃经经穴:丰隆穴

    穴位解析释义 1、丰拢、丰隆,象声词,为轰隆之假借词。本穴物质主要为条口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而降,且降雨量大,如雷雨之轰隆有声,故名丰拢 2、足阳明络穴。本穴位处胃经下部,气血物质为汇聚而成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为云化雨降之处,气压低下,胃经及脾经天部水湿浊气汇合于此,所降之雨又分走胃经及脾经各部,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

    2022年3月30日
  • 足阳明胃经经穴:足三里穴

    穴位解析释义 足三里穴别名:三里穴、下陵穴、胃管穴、鬼邪穴、下三里穴。 1、足三里。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别于手三里穴之名也。三里,指穴内物质作用的范围也。此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在此形成较大的范围,常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足三里穴后,散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大量气化上行于天,形成一个较大气血场范围,如三里方圆之地,故名。三里、下三里名意与该穴同…

    2022年3月28日
  • 经外奇穴:八邪穴

    穴位解析释义 “八”,这里指数量,双手手背共有8个穴位点,“邪”,指的是邪气,疏通局部气血,预防各种致病因素入侵身体,故名“八邪”。由拇指到小指依次叫做“大都穴”、“上都穴”、“中都穴”和“下都穴”。 取穴 八邪穴属于经外奇穴,位于手背第1~5指间的缝纹端取穴。每手4穴,两手共8穴。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清热解毒,通络止痛。 主治疾病:主治局部病症、手背肿痛…

    2022年6月27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阳白穴

    穴位解析释义 1、阳白。阳:天部也,气也。白:明亮清白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本穴物质为本神穴传来的天部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本穴就己受热胀散化为阳热风气并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白,以此得名。 2、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上传本经的头临泣穴,同时亦外走阳维脉,故本穴为足少…

    2022年4月5日
  • 藏在人体的健康开关,这些穴位太强大了

    人身体上有很多的“健康开关”,可以预防早衰、养血调经、缓解腰疼、治疗胃疼、助性、帮助降脂……小编汇总了常用的N个穴位,总有一个能帮到你哦!^_^ 中医指出,“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三阳脉即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分布在这三条经络中的三个重要穴位分别是足三里穴、肩井穴、睛明穴。女性要经常按摩,以有酸胀感为度,有助于养护“三阳脉”,预防女性早衰。…

    2019年4月11日 穴位养生
  •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手三里穴

    手三里穴(三里穴、鬼邪穴、上三里穴) 1、手三里:手,指穴所在部位为手部。三里,指穴内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该穴名意指大肠经冷降的浊气在此覆盖较大的范围。 本穴物质由上廉穴传来,上廉穴的水湿云气化雨而降,在该穴处覆盖的范围如三里之广,故名。三里、上三里之名意与此穴同。 2、鬼邪穴:鬼,与神相对,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所处为地部。邪,指邪气。鬼邪名意指穴内物质为地部…

    2022年1月12日
  • 四大穴位调全身, 风寒湿火一扫光!

    一、阳池穴 阳池穴将阳光聚集在一起,从此不再怕冷 针对疾病:惧冷症 适宜人群:各年龄段女性 俗话“十个女人九个冷”,意思就是说大部分女性都有怕冷的特点,尤其是中国女性,因为体质比较弱,所以就特别怕冷。好多女性都有难以言说的痛经,归根到底,还是我们身体内的供热系统出了问题。这个系统的闸门坏了,热能就不能散发到全身,身体当然就冷了。 这个穴位就是阳池穴,阳池穴是…

    2019年2月26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