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后,常按头颈部,适当多吃这些食物,养肺滋阴,安稳过秋!

不少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也有人认为,冬天寒冷刺激更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其实,夏秋交替的时间才是心血管疾病的暴发期。

心血管医生介绍,人体本不怕炎热,更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很多人就中风、心梗、甚至猝死了。

出伏后早晚温差大,会导致人体血压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提示当人血压升高时,只要去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之间,血压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取穴方法

风池穴 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风池穴

风池穴:在后发际线上方2厘米,两条大筋外缘凹陷处,大约与耳垂齐平的位置。风池穴是双穴,左右各一个。

人体穴位图 人迎穴 廉泉穴

人迎穴:正坐或仰靠,拇指与小指弯曲,中间三指伸直并拢,将无名指位于喉结旁,食指指腹所在的位置即是。

另外出伏后,记住这三“点”,全家健康零风险。

出伏记住这三点

饮食:润一点,助养肺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乘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

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可多吃些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海蚕、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宜的食谱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睡觉:早一点,防秋乏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懒洋洋的,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

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专家建议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

通风:勤一点,少发霉

出伏以后,气温逐渐降下来,而且出伏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出伏以后要注意勤通风,选个晴朗的日子,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保证良好的通风。服装店里挂着很多衣服不发霉就是这个道理。

出伏适合吃这些

西红柿

性平,味酸微甘,富含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胡萝卜素。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之功效,生熟食用均可。

番茄含的“番茄素”,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含的苹果酸、柠檬酸和糖类,有助消化的功能。

茄子

性味甘寒,无毒。散血止痛,有收敛、止血、利尿、解毒作用。外用可敷治肿毒,擦洗冻疮。茄子生吃能解蕈毒。

茄子的营养较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P的含量很高。

土豆

土豆的矿物质含量也非常丰富,钙、磷、钾含量都很高,尤其是钾,在蔬菜类里更是名列前茅。钾离子有助于预防高血压。

吃后可刺激肠道蠕动,同时它富含的膳食纤维能够吸收和保留水分,使粪便变得柔软,因此食用土豆可以起到缓解便秘的功效。若能搭配其他蔬菜一起食用,效果会更好。

适当多食用酸味食物

多食用酸味食物,不但能够补益肝气收敛肺气,而且多半还能起到生津止渴、健脾消食、增进食欲等作用。

葡萄

酸甜可口,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的功效。鲜葡萄又可制成葡萄汁、葡萄干和葡萄酒。

柚子

清香酸甜,有的略带苦味,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针对食少、口淡、消化不良等症。不过太苦的柚子不宜食用。

柠檬

味道酸甜,具有化痰止咳,生津,健脾之效,可解口干烦躁、消化不良。相关食品有柠檬茶和柠檬果汁等。

多摄入滋阴润燥食物

秋季燥字当先,所以秋季养生一定要注意养阴防燥。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消除秋燥。

蜂蜜

秋天最大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而蜂蜜能润燥,所以很适合秋天服用。秋季喝蜂蜜的时间推荐选择早上,因为早上喝蜂蜜,可以快速补充体能,让一天有充足的精神。

银耳

银耳是一种有滋阴补益作用的食品,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益气、健脑等功效。银耳被誉为“长生不老药”、“延年益寿品”、“菌中之王”,具有滋润而不腻滞的特点。

原创文章,作者:sansdjk,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ejiankang.net/231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1日 上午9:33
下一篇 2020年9月2日 下午9:37

相关推荐

  • 足太阴脾经经穴:大包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大:穴内气血涉及的范围为大、为广也。包,裹也、受也。 本穴物质为大包穴上部区域流落下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的低地势点,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汇聚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传脾脏,气血物质在此有如收裹之状,故名“大包穴”。 取穴 大包穴位于腋窝下6寸(乳头平行处)。 取穴方法:侧卧举臂,在腋下6寸、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取穴。 正坐侧身或仰卧位…

    2022年2月26日
  • 五毒月九毒日即将来临,五毒月究竟毒在哪?男女禁忌不可不知!

    毒五月,是指农历5月,2020年6月21号正式进入。去年这个时候我们也讲过《毒五月我们必须知道的禁忌》。 古人形成了很多消解“毒五月”养生之法,比如采摘艾叶以辟邪气,佩戴香囊以清污浊,甚至有已婚女子在“毒五月”回娘家,避免与夫同房的做法。 端午九毒日,请一定要记得泡浴、刮痧、拔罐、艾灸起来了。这几天是一年中最好的排毒养阳的时候。请抓住机会排毒驱邪、排寒湿,养…

    2020年6月28日 夏季养生
  • 五脏之火不管实火虚火,吃对食物才能真正“灭火”

    年轻人经不起折腾!!! 天气炎热吃了冷饮就上火…… 好不容易和朋友聚会,吃了顿火锅上火了…… 平时工作忙,喝水少,还是会上火, 加班熬夜,第二天也会上火…… 上火后经常口腔溃疡、舌头起泡、脸上起痘……这应该是现在年轻人的现状吧! 面对这轮番上火,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祛火”所以现在年轻人就保温杯里“菊花配枸杞”,结果效果并不好。 因为没有对症祛火!!! …

    2019年4月26日
  • 三伏天来了,一定要让孩子在这个时间睡觉,别影响了身高智商!

    2021的三伏天已经来了。关于三伏天的养生知识我们每年都会有讲到:三伏天,最耗阳气的事别干!老中医支四招,守住你的身体根基。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而今年的三伏天有40天那么久! 初伏时间:2021年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时间:2021年7月21日——8月9日 末伏时间:2021年8月10日——8月1…

    2021年7月13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环跳穴

    穴位解析释义 环跳穴别名膑骨穴、髋骨穴、分中穴、环各穴、髀枢穴、髀厌穴。 1、环跳。环,一种园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或一串连环中的一节,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跳,跳动也,阳之健也,指穴内阳气健盛。该穴名意指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本穴物质为居髎穴传来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水湿渗入穴内丰满的肌肉之中并气化为天部的阳气,穴内阳气健盛使人在如,…

    2022年4月11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维道穴

    穴位解析释义 维道穴别名外枢穴。 1、维道。维,系物的大绳或维持之意。道,道路。维道名意指带脉气血在此又继续循胆经路线运行。 本穴物质为五枢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胆经气血在京门、五枢、维道此三穴实际上是借带脉道路而行,至本穴后才交于胆经的居髎穴,本穴如有维持胆经气血运行的连贯作用,故名维道。 2、外枢。外,带脉之外也。枢,门户的转轴也。外枢名意指带脉气血由此外输…

    2022年4月10日
  • 水果不一样的吃法,有助于孩子清热润燥助消化、止咳化痰

    前端时间小孩便秘,于是请教了以为老中医,让给孩子适当吃些香蕉,当时我纳闷,不是说生冷的水果不要直接给小孩吃吗?因为小孩脾胃虚弱,直接吃会伤脾胃,经过老中医指点自己才明白:生冷的水果性凉,但是煮熟了,或者蒸着吃,改变了他们的属性,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了。于是一并请教了其他水果的另类吃法。 宝宝们脾胃弱,吃多了凉水果可能还会出现腹泻的症状。这可怎么办呢?答案就是:水…

    2019年3月2日 冬季养生
  • 黄芪的作用与功效,黄芪应该怎么吃效果最好呢?

    我们之前很多文章都提到过黄芪,比如《舌头胖大有齿痕舌,其实是你脾虚了!6种脾虚可这样调理》,文章就提到补中益气汤。我自己也经常会给妈妈买些黄芪颗粒用来补气血。 黄芪,是补药之长,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它富含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可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心肌供血,调节血糖含…

    2020年4月23日
  • 内关穴——有事没事按这里,横扫胸中之苦闷

    俗话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山势险峻的地方,一个人把着关口,就是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 我们手臂上的内关穴就相当于这样一个要塞,它是保护人体的关口。每天按揉内关穴,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就能“巩固”这个关口,将疾病阻挡在外。 常按内关穴,扫净胸中之苦闷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在腕横纹上三横指的地方,两根筋的中间,是守护心脏的一个重要关口。…

    2021年8月31日
  • 中医穴位归纳:2个”满”穴

    温馨提示:带“满”字的穴位有二个,足少阴肾经的四满穴和足阳明胃经的承满穴。凡带“满”字的穴位,都处于身体的柔软的地方,只有软的地方才有可能承受更多的经水,肉陷也浅,经水一注即满。 承满穴 承满穴,属足阳明胃经。承即承受,满即充满,穴平脐上5寸,胃纳水谷达此高度,已经充满,故名承满。 承满穴在不容穴下方,内应胃之上部,言承受水谷之量至此已充满。又主心下坚满,故…

    2022年5月28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