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后,常按头颈部,适当多吃这些食物,养肺滋阴,安稳过秋!

不少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也有人认为,冬天寒冷刺激更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其实,夏秋交替的时间才是心血管疾病的暴发期。

心血管医生介绍,人体本不怕炎热,更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很多人就中风、心梗、甚至猝死了。

出伏后早晚温差大,会导致人体血压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提示当人血压升高时,只要去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之间,血压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取穴方法

风池穴 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风池穴

风池穴:在后发际线上方2厘米,两条大筋外缘凹陷处,大约与耳垂齐平的位置。风池穴是双穴,左右各一个。

人体穴位图 人迎穴 廉泉穴

人迎穴:正坐或仰靠,拇指与小指弯曲,中间三指伸直并拢,将无名指位于喉结旁,食指指腹所在的位置即是。

另外出伏后,记住这三“点”,全家健康零风险。

出伏记住这三点

饮食:润一点,助养肺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乘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

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可多吃些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海蚕、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宜的食谱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睡觉:早一点,防秋乏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懒洋洋的,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

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专家建议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

通风:勤一点,少发霉

出伏以后,气温逐渐降下来,而且出伏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出伏以后要注意勤通风,选个晴朗的日子,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保证良好的通风。服装店里挂着很多衣服不发霉就是这个道理。

出伏适合吃这些

西红柿

性平,味酸微甘,富含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胡萝卜素。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之功效,生熟食用均可。

番茄含的“番茄素”,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含的苹果酸、柠檬酸和糖类,有助消化的功能。

茄子

性味甘寒,无毒。散血止痛,有收敛、止血、利尿、解毒作用。外用可敷治肿毒,擦洗冻疮。茄子生吃能解蕈毒。

茄子的营养较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P的含量很高。

土豆

土豆的矿物质含量也非常丰富,钙、磷、钾含量都很高,尤其是钾,在蔬菜类里更是名列前茅。钾离子有助于预防高血压。

吃后可刺激肠道蠕动,同时它富含的膳食纤维能够吸收和保留水分,使粪便变得柔软,因此食用土豆可以起到缓解便秘的功效。若能搭配其他蔬菜一起食用,效果会更好。

适当多食用酸味食物

多食用酸味食物,不但能够补益肝气收敛肺气,而且多半还能起到生津止渴、健脾消食、增进食欲等作用。

葡萄

酸甜可口,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的功效。鲜葡萄又可制成葡萄汁、葡萄干和葡萄酒。

柚子

清香酸甜,有的略带苦味,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针对食少、口淡、消化不良等症。不过太苦的柚子不宜食用。

柠檬

味道酸甜,具有化痰止咳,生津,健脾之效,可解口干烦躁、消化不良。相关食品有柠檬茶和柠檬果汁等。

多摄入滋阴润燥食物

秋季燥字当先,所以秋季养生一定要注意养阴防燥。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消除秋燥。

蜂蜜

秋天最大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而蜂蜜能润燥,所以很适合秋天服用。秋季喝蜂蜜的时间推荐选择早上,因为早上喝蜂蜜,可以快速补充体能,让一天有充足的精神。

银耳

银耳是一种有滋阴补益作用的食品,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益气、健脑等功效。银耳被誉为“长生不老药”、“延年益寿品”、“菌中之王”,具有滋润而不腻滞的特点。

原创文章,作者:sansdjk,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ejiankang.net/231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1日 上午9:33
下一篇 2020年9月2日 下午9:37

相关推荐

  • 肝主筋,筋长一寸寿延十年,养肝揉地筋你还不试试?

    其实中医健康养生春天是养肝的最好季节,为什么我今天还要说肝呢?因为我自己手腕旧伤复发,变天就开始疼痛,之前去医院检查拍片,骨头没问题,这次变天痛的厉害,所以又去医院检查,医生建议做磁共振,看看韧带有没有问题。韧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筋。 得健康是我个人的健康分享平台,首先是要分享我自己有体会、感受的内容给大家,对于我目前没有接触到,没有体会的知识,暂时不会分享。…

    2019年7月9日
  • 足阳明胃经经穴:阴市穴

    穴位解析释义 阴市穴别名阴鼎穴。 1、阴市。阴,水也。市,聚散之地。该穴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髀关传来的地部经水,为脾土外渗之水,因本穴处肉之陷,经水在此汇合之状,故名。 2、阴鼎。阴,水也。鼎,炉鼎也。阴鼎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且不断气化。本穴物质为髀关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在此为汇合之状,因受脾土所传之热,地部经水不断气化,故名阴鼎…

    2022年3月27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肩井穴

    穴位解析释义 肩井穴别名肩解穴、膊井穴。 1、肩井。肩,指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肩井名意指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肩井。 肩井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肩井穴这个“肩“字,是一个方位词,指的是穴位所在的位置在肩部…

    2022年4月8日
  • 少商穴——清肺止痛,穴位功效及如何取穴

    少商穴是人体肺经最末的一个穴,属手太阴肺经。是清肺止痛之养生大穴。少商穴位于手指,拇指末端桡侧。少商穴主治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扁桃腺炎、喉部急性肿胀、呃逆

    2019年2月20日
  • 中医穴位归纳:12个泉穴

    以“泉”命名的穴位涉及7条经脉的12穴。而十四正经中,则有著名的八大“泉”。 脾经:阴陵泉 心经:极泉 肾经:涌泉、水泉 心包经:天泉 胆经:阳陵泉 肝经:曲泉 任脉:廉泉 经外奇穴头顶部:聚泉、海泉、上廉泉 经外奇穴上肢部:中泉 并且所有的“泉”穴,皆是气血汇聚之处,这点大家在学习穴位时要特别注意。 1.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属足少阳胆经。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

    2022年7月11日 穴位养生
  • 双腿反映全身病,可以对照下

    在中医看来,头痛不能光医头,腿疼也不能只看腿。因为当肝、肾俱虚时,会在腿上有所体现。中医师建议,过了中年,男性女性都要多注意腿的变化。 双腿冒凉气:肾阳虚 如果你生活中经常感到腰酸背痛,没干什么活就觉得累,双腿浮肿、冒凉气,四肢发冷,尿少而清;女性月经总是后推,量少,经常小腹胀痛或经血块多色暗等,都要引起注意,这是典型的阳虚症状。 尤其是腰以下,按了凹陷不起…

    2020年7月28日 食疗养生
  • 足少阳胆经经穴:阳陵泉穴

    穴位解析释义 阳陵泉穴别名筋会穴、阳陵穴。 1、阳陵泉。阳,阳气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断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飞落下传的经水及胆经膝下部经脉上行而至的阳热之气,二气交会后,随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湿后沉降于地,胆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亦渗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于穴周,脾土中的水湿则大量气化,本穴如同脾土尘埃的堆积之场和脾气…

    2022年4月15日
  • 五毒月九毒日即将来临,五毒月究竟毒在哪?男女禁忌不可不知!

    毒五月,是指农历5月,2020年6月21号正式进入。去年这个时候我们也讲过《毒五月我们必须知道的禁忌》。 古人形成了很多消解“毒五月”养生之法,比如采摘艾叶以辟邪气,佩戴香囊以清污浊,甚至有已婚女子在“毒五月”回娘家,避免与夫同房的做法。 端午九毒日,请一定要记得泡浴、刮痧、拔罐、艾灸起来了。这几天是一年中最好的排毒养阳的时候。请抓住机会排毒驱邪、排寒湿,养…

    2020年6月28日 夏季养生
  • 中医穴位养生之5个宫穴

    宫,指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房屋,人体穴位上也有5个宫穴,神仙们居住在我们身体中的穴位上,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1、紫宫穴 紫宫穴属任脉。 紫,色也,由红和蓝二种颜色合成,此指穴内的天部之气既有一定的温度又有一定的水湿。宫,宫殿也,指穴内气血物质覆盖的范围较大。 紫宫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化为温湿水气。本穴物质为玉堂穴传来的阳性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降而为天之中部的…

    2022年7月8日 穴位养生
  • 日常养肺,多做这7件事!养肺润肺需运动锻炼与食疗相结合

    日常养肺,多做这7件事!养肺润肺需运动锻炼与食疗相结合 进入秋冬换季之后有些人会感觉呼吸不畅,鼻子不通。秋冬是肺部疾病的高发季节,除了接受必要的医学治疗,我们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日常养肺方法吧。 1.常笑宣肺:对呼吸系统来说,大笑能使肺扩张,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 2.深呼吸清肺:适度的深呼吸动作有助于清肺。 3.按摩护肺:按迎香穴,…

    2019年11月17日 养肺润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