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之火不管实火虚火,吃对食物才能真正“灭火”

年轻人经不起折腾!!!

上火
上火

天气炎热吃了冷饮就上火……

好不容易和朋友聚会,吃了顿火锅上火了……

平时工作忙,喝水少,还是会上火,

加班熬夜,第二天也会上火……

上火后经常口腔溃疡、舌头起泡、脸上起痘……这应该是现在年轻人的现状吧!

面对这轮番上火,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祛火”所以现在年轻人就保温杯里“菊花配枸杞”,结果效果并不好。

因为没有对症祛火!!!

其实我们之前专门讲过五脏之火:五脏之火,找准“火源”对症饮茶,亦可事半功倍。现在我们更深入的讲下上火的分类以及来源。

“上火”为民间俗语,又称“热气”,属于中医热证范畴。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

因此所谓的“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而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候,具体症状如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等。

实火和虚火

人体的火分为“实火”和“虚火”,

一般认为“火”可以分为“实火”和“虚火”两大类。

实火是由于阳气太盛,阴液相对不足导致。

虚火是指体内的阳气是正常的,但阴液不足,所以阴虚火旺。

  • 共同点:实火和虚火都会导致喉咙红肿,小便量少且颜色深,大便干,口干、舌苔红等症状
  • 不同点:实火和虚火的区别在于,实火让人喜欢吃冷饮,经常流鼻血,脉象充实有力,需要用清热解毒的方法降火。虚火的人会反复出现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盗汗等表现,常用滋阴降火的方法去火。

火的来源

“火”的来源也分别是人体的五脏,所以很多人一上火就喝菊花茶、莲子心是不恰当的,不同的“火”需要使用不用的降火方式。

想要真正有效降火,就应该把火按照五脏来分,分别是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

心火会造成心烦、失眠、多梦,睡觉不安稳,心虚火主要表现为盗汗、心慌、心烦、口干、舌尖红。心实火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口干、小便量少且颜色深、情绪烦躁、舌尖红等。

预防:少吃辛辣之物,少喝酒多运动,也可以选择用竹叶泡水喝。

灭火方法:实心火需要用苦寒之物去火,如莲子心,味苦性寒,有养生安神的功效,虚火可用麦冬泡水喝。

祛火 心火 虚火 麦冬茶
祛火 心火 虚火 麦冬茶
胃火:口臭口苦
胃火:口臭口苦

胃火会带来口臭口苦,胃实火主要表现为胃部不适,容易饥饿、牙痛、牙龈出血等。胃虚火主要表现为口渴、饭量减少,偶尔出现轻度腹胀、大便干燥,舌红少苔或无苔等症状。

预防:胃火要控制饮食,少吃辛辣食物。胃实火多吃海带根、西瓜或淡竹叶泡水,胃虚火可适量喝些蜂蜜、梨汁、甘蔗汁等。

灭火方法:胃火最大的克星就是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

祛火 黄连
祛火 黄连

肝火旺的人,脾气都不好。肝实火会出现眼睛红肿疼痛,烦躁易怒、口渴头晕、大便干燥。肝虚火会出现眼睛发涩,手脚心发热,内心烦躁、盗汗等症状。

预防:预防肝火的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日常多注意休息。

灭火方法:想要去肝实火,可以用野菊花泡茶喝。对于肝虚火,则可以选择枸杞和杭白菊一起泡水喝。

春季养生茶 菊花茶
春季养生茶 菊花茶

肺火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咽干咳嗽。肺实火通常伴随感冒,主要表现为咳黄痰、嗓子痛、口干、大便干燥。肺虚火分为燥热和虚热,燥热引起干咳无痰、时有口渴,虚热造成手脚心发热、盗汗。

预防:肺火预防主要注意防止感冒,平时保持室内通风,还要多吃蔬菜水果。

灭火方法:肺实火可用鲜百合煮粥或用罗汉果泡水。肝虚火应当多吃川贝蒸梨、秋梨膏等。要是肺火严重,还可以使用桑菊清肺。

祛火 罗汉果泡水
祛火 罗汉果泡水

肾火一般为虚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或疼痛、失眠多梦、盗汗遗精,有时还会出现尿道灼烧、腰部和膝盖酸软无力、足跟痛等症状。

预防:肾火预防主要在于保护身体“阴液”,所以要节制房事,多注意休息。

灭火方法:去肾火可以选择猪腰枸杞汤。平时也可以用枸杞和地骨皮泡茶喝。

祛火 补肾 猪腰枸杞汤
祛火 补肾 猪腰枸杞汤

去火也需要对症下药,对照自己的症状调整饮食,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原创文章,作者:sansdjk,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ejiankang.net/370.html

(1)
上一篇 2019年4月26日 下午5:17
下一篇 2019年4月27日 上午9:27

相关推荐

  • 救命的马齿苋,99%的人不知道的作用!

    现在是采摘马齿苋的最佳时期,这里很有必要提醒大家,这么好的菜,很有必要吃一吃。 马齿苋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无毛,生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国内各地均有分布。该种为药食两用植物。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明目。 上天赐予我们好东西,但是我们却不珍惜。比如马齿苋,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可真正知道它保健作用的人却…

    2020年8月1日
  • 薏米——公认的“祛湿高手”,还能健脾

    近来,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了。一到春季,特别是雨水节气,阴雨绵绵,湿邪很容易侵犯人体,成为致病因素。 什么是湿邪呢? 湿邪,是中医讲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常被称为“万恶之邪”。 有些人受到体质、疾病的影响,水分代谢失调,导致体内湿气重;此外,现代人少动、多吃、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造成脾胃虚弱,水分代谢失调,滞留体内成为…

    2020年2月26日
  • 不同茶叶的功效与作用,别喝错茶!

    今天下午去朋友那里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泡了一壶红茶。中午午休之后做脸简短的锻炼之后就过去喝茶了。喝着喝着肚子开始不舒服了,慢慢越来越难受,腹泻。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和红茶腹泻。以前也有过这样的精力。夏天明明很热,喝着温热的茶,过一会儿就感觉肚子不舒服。所以这也算是自我总结身体的问题吧。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属性,有不同的功效。人的体质也有不同,所以喝茶需要根据个人…

    2019年5月29日 养生误区
  • 人到夏天脾胃虚弱,食疗加穴位调理改善你虚弱的脾胃!

    夏天来了,炸鸡、啤酒、小龙虾……面对各种“诱惑”,很多人脑子想吃,但食欲大减;并且容颜日渐憔悴、倦意愈发明显……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怎么回事呢? 脾胃伤,百病生 夏天是脾胃最为脆弱的时候。一个人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他的生命盛衰。脾胃虚弱的人,说话无力,身体羸弱,疾病丛生。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 脾胃若正常运转,则人体能时时得到营养…

    2021年6月13日 养生误区
  • 蒲公英茶有哪些功效与作用?能天天喝吗?哪些人不宜喝?

    平常我们喝得多的茶饮有绿茶、红茶、玫瑰花茶、茉莉花茶这些,以前很少有人听过过蒲公英茶,因为大家对传统中医健康养生越来越重视了,所以大家慢慢学会利用随处可见的绿色无污染的食材来调理健康了,中医讲究药食同源。 蒲公英茶的制作方法 蒲公英茶制作也很简单:通常我们都是采回来新鲜的带根蒲公英,洗净晒干以后切碎就是一种保健养生茶饮。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强化肝脏…

    2019年2月28日
  • 秋天养肺润肺吃这“九白”,巧养娇肺,男女老少都需要

    之前文章我们也介绍过《《黄帝内经》教你五色食物养五脏 你吃对了吗?》,白色对应肺部。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其位最高,不耐寒热”,且肺“喜润而恶燥”,最易受燥邪伤害。所以入秋后,肺是最容易被伤害的。 肺是我们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其他脏腑有覆盖保护作用,肺在秋天最易伤,但反过来看,此时也是养肺的黄金时机。 十白吃出一颗黄金肺 想要养肺,简单的就是食疗,在所有颜色中…

    2020年9月3日 养生运动
  • 水果也分寒热,平时千万别吃错!最全水果手册,赶紧收藏

    有时候你会发现有莫名其妙的牙痛、眼睛红肿、口角发炎等,其实这就可能是吃多了某种水果; 而有些人的体质,如果吃多了某些水果,就容易胃不舒服、拉肚子,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为什么呢?其实水果再好,吃不对也伤身!这是因为水果也分寒热性。 比如我们常说的“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这里面的道理就是与水果的寒热性有关: “李子、杏”这两种属于寒性的水果,吃的过多…

    2020年6月9日
  • 黄芪的作用与功效,黄芪应该怎么吃效果最好呢?

    我们之前很多文章都提到过黄芪,比如《舌头胖大有齿痕舌,其实是你脾虚了!6种脾虚可这样调理》,文章就提到补中益气汤。我自己也经常会给妈妈买些黄芪颗粒用来补气血。 黄芪,是补药之长,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它富含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可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心肌供血,调节血糖含…

    2020年4月23日
  • 24节气养生之大暑节气养生

    我们已经着实感受到大暑节气的炎热了,不信,你自己出去走走,衣服都能拧出水来。 前一篇文章《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大暑节气》我们讲到大暑节气的相关特点。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分享下大暑节气养生方法,其实我们去年在大暑节气时候也讲到过,大家可以参考文章《二十四节气中第12个节气——大暑,大暑遇上中伏天该如何养生》。 今天我们将通过大暑节气养生法则,大暑节气食疗…

    2020年7月22日 未分类
  • 中药炒麦芽的功效与作用

    炒麦芽是中医临床上的常用中药材,它能治疗人类的多种高发疾病,特别是女性在结束哺乳期想回奶的时候,可直接用炒麦芽煎水喝,除此以外炒麦芽在中医保健养生上还有哪些共功效及作用。 性味: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 主治: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汗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 应用 1、用于米面薯蓣食滞证。本品能够促进淀粉性食物的…

    2021年12月14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