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素髎穴别名面王穴,面正穴,正面穴,面土穴。
1、素髎。素,古指白色的生绢,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湿水气。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液化而降。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则散热缩合为水湿云气并由本穴归降于地,降地之液如同从细小的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
素髎穴,属督脉。位于面部,鼻尖的正中央。
素,白色与高洁之意。指鼻尖地位尊贵,且在养生静坐时此处能出现白影之谓。
圣而不王名曰素王,为孔子的尊称。穴居准头,地小而位高,有素王之义,故又称面王、面正。
《东坡志林-养生说》引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白,数出入息。”注谓:“静坐之际,双目微合,垂视鼻端,有些些白影之谓。”是素髎之名,亦与道家学说思想有关。
2、面王。面,头面也。王,君也。面王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头面阳气冷降的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不断地液化为地部经水,此冷降之水如同化气的君王一般,故名面王。面正、正面、面土名意与面王近同,正指穴内气血为地部水液,为面部气血的主流物质,土则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地部。
穴位含义:督脉气血在此液化而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及地部的弱少水液。
运行规律:水湿之气冷降归地,地部经水则循督脉下传水沟穴。
取穴
取穴方法:素髎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除湿降浊。
主治疾病:鼻塞,鼻出血,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渊,酒鼻,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
穴位配伍:
素髎配百会、足三里,治低血压休克。
素髎配迎香、合谷,治鼻渊。
素髎配曲差、上星、迎香、水沟、齦交、通天,治鼻塞、喘息不利。
素髎配攒竹、天柱、风池、肩井、肩外、手三里、合谷,治衄血。
素髎配内关、少冲、少泽、中冲、会宗、人迎、人中,治休克。
素髎配少商、关冲、少泽、委中、合谷、太冲、大都,治霍乱。
临床运用:现今常用于治疗休克、低血压、惊厥昏迷、心动过缓、酒皶鼻、鼻炎、鼻息肉等。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不灸。
素髎穴是一个能治多种急症的穴位。历代中医文献均认为:素髎穴能治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休克、呼吸衰竭等急症。从中医来分析,确有道理。
素髎居于督脉,而督脉入络脑,故素髎与脑相通,能治脑病。
素髎居于鼻尖,鼻通任脉,刺此一穴,则督任二脉皆可互相贯通,而周身之血脉,亦因之可贯通。
肺开窍于鼻,刺素髎能治疗鼻病,兼及喘息、新生儿窒息、呼吸衰竭等肺系疾患。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皆至鼻,且按面部全息理论,鼻尖又属脾,故能治疗呃逆、呕吐、霍乱吐泻交作等脾胃疾患。
人身凡处于尖端的穴位往往能治急症,如手足尖点刺能醒脑开窍,大概尖端位于阴阳相交之处,能贯通阴阳,平衡脏腑。
有人研究发现,鼻与肺之形态相似,鼻中隔对应的是胸廓中的纵隔,素髎相当于纵隔、心包,故刺激素髎穴可兴奋呼吸中枢,抢救休克,调节血压。临床所见,素髎能治心、脑(神志)等疾病,其机理当与此相关。
人人皆有鼻尖,遇到各种急症时,勿忘我们的鼻尖还有一个可以救急的素髎穴。
按摩手法:刺激素髎穴可以采用点按的方法,用食指的指尖对准素髎穴进行点按,每次点按3-5分钟。
用右手掌心(劳宫穴),按在鼻尖上(素髎穴),逆时针方向揉50下,再用左手掌心按鼻尖顺时针方向揉50下。可治疗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