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析释义
液,指唾液;玉,比喻贵重。穴位在右舌下腺开口近处,唾液进入口腔之重要部位,故名玉液。本穴《内经》,《医经小学》定名玉液。
取穴
正坐或仰卧位。张口,将舌向上转卷至后方,可见舌系带两旁的静脉青筋隐约处即为此穴。左称“金津”,右称“玉液”。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清泻热邪,生津止渴。
主治疾病:治重舌肿胀,难言,黄疸,口舌生疮,喉咽诸热,呕吐,急腹痛,中风后遗症,顽固性呕吐。
穴位配伍:
- 中风语蹇:金津玉液(点刺出血)、聚泉穴或廉泉(深刺至舌根)、风池、曲池、内关、足三里、太冲等。
- 糖尿病所致口渴:金津玉液(点刺出血)、内关、少府、鱼际、足三里、中脘、气海、命门、身柱、背俞等,分组隔姜艾炷灸。
- 慢性口腔溃疡:金津玉液(点刺出血)、三阴交、足三里(平补平泻)、溃疡周围(点刺)。
- 急腹痛:金津、玉液。
- 重舌肿胀,热极难言:十宣,海泉在舌理中,金津在舌下左边,玉液在舌下右边。
- 双蛾风,喉闭不通:少商、金津玉液、十宣。
- 口内生疮,臭秽不可近:十宣、人中、金津玉液、承浆、合谷。
- 三焦热极,口舌生疮:关冲、外关、人中、迎香、金津玉液、地仓。
- 口气冲人,臭不可近:少冲、通里、人中、十宣、金津玉液。
- 消渴:水沟、承浆、金津玉液、曲池、劳宫、太冲、行间、商丘、然谷、隐白。
临床运用:现今常用于急性扁挑体炎,口腔溃疡,舌炎,咽炎,消渴等。
养生保健
艾灸疗法:禁灸。
金津,玉液,在《黄帝内经》中称”康泉”(与任脉穴“廉泉”同名),属足少阴经穴,可治疟、狂咳。至元代针灸书始左右分别命名,在左者名“金津”,在右者名“玉液”。
从古今腧穴命名规律看,左右对称的两穴多以相同的名称命名,而且该穴针灸处方中也很少单独出现,似无分别命名的必要。足少阴肾经“夹舌本”,而《灵枢·卫气》又明确指出足少阴标脉为“舌下两脉”,故将此穴归于足少阴肾经有很充足的理由。
主治舌尖糜烂、口腔溃疡、口疮、重舌、舌肿、泄泻、失语、扁桃腺炎、口眼歪斜、流涎症、口干、喉痹、消渴、漏经等。点刺出血。
按摩手法:常让舌头在口腔内活动,刺激玉液,可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正常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