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就怕热,这种体质太难熬!内外调补,建议用这三个清凉方

如今,很多人已经开始感受到暑热的威胁,特别是潮热多雨的天气,更容易让风、热、湿邪一起爆发,引起感冒、头晕、失眠、溃疡等问题……

最麻烦的是,不少朋友光顾着消暑,却一不小心损耗了阳气,反而导致疾病。

夏季消暑避热不能乱来,今天就带来了一些清凉祛火的好方法,帮助大家健康舒适地度过夏天~

夏季,这四种体质更难熬

中医认为夏季阳气大盛,是补充阳气的好时机,但同时也是风、热、湿等外邪较多的时期。所以有些体质较弱的人,就会感觉夏天异常难熬。

1、阴虚内热型

阴虚体质在夏季受天气影响,会进一步加重内热的问题,变得特别怕热、易上火、易溃疡。同时还有口渴、咽干、咳嗽、面色潮红、手足心热、便秘等症状。

出现阴虚内热时依靠冷饮和空调并不能消除内热,反而容易着凉患病。

清心祛暑饮

淡竹叶6~10克、金银花6~8克、莲子心5克、桑葚10克、甘草5克。用沸水冲泡,放置微温时即可饮用。有清热除烦、滋阴降火的功效。

2、脾胃虚寒型

夏季人体内阳气活跃外散,会固护在体表,对脾胃的保护功能相对弱一些。这时候如果饮食过于寒凉,就会伤及中焦脾阳和胃气。

脾胃虚寒的人容易被寒邪入侵,引起口苦、口臭、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反胃、恶心、腹胀、腹泻等症状。

丁香肉蔻鸭

取丁香、肉桂、草豆蔻适量,加水煎熬,水沸后多熬煮20分钟,反复两次后滤出药汁。将鸭子、葱、姜等放入药汁炖煮即可。有温脾暖胃、和中散寒的功效。

3、气虚痰淤型

气对人体津液有固摄的作用,气虚时人体津液失调,代谢降低,常常易有痰湿淤积。

具体表现为身型肥满、四肢浮肿、多痰、多汗、口唇色淡、眼泡微浮、懒动、嗜睡等,喜欢吃甜食和肉食,喝水少。

这种体质就算出汗也多为虚汗,而不是因为炎热,所以不宜多食冷饮。如果不注意补气化湿,容易引起风热感冒、鼻炎、咽炎等疾病。

保元汤

取甘草6~9克,党参9~15克,黄芪15~30克,煮水饮用,也可加适量陈皮,有补气化痰的作用。

4、肝火上炎型

肝火上炎是由于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气火过炽所致,是肝脏实热证,常有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耳鸣、心烦失眠、急躁易怒、尿短黄、便秘等症状,手掌大鱼际区赤红。

肝火上炎的人在夏季尤其难熬,如果任其发展,容易引发肝病。

三花清肝茶

取菊花、金银花、茉莉花适量,加开水焖泡5分钟左右。有清肝明目、理气开郁、清热解毒的作用。

入夏三道清凉方

不正确的消暑方式会损伤身体,那么有什么好方法,能让我们既凉爽又改善体质呢?不妨试试3个饮食清凉方吧!

1、黄芩薄荷

取黄芩9克、薄荷6克、甜叶菊3克,沸水冲泡即可,适合日常调理。它能帮助我们疏调气机、缓解燥热、滋补阳气,尤其适合有内热体质的人。

2、清热三叶茶

取干荷叶3克、桑叶3克、淡竹叶3克,绿茶适量,沸水冲泡即可。这道茶性质温和,能清热祛暑、除烦利湿,正适合夏季,茶叶还有调节睡眠、辅助降压的作用。

3、冬瓜枸杞汤

冬瓜皮、冬瓜籽、芦根、白茅根适量,煮沸后滤净,再加入山药块和冬瓜块炖煮即可。

冬瓜属于凉性食物,能够清内热、祛湿邪、化痰饮,加上芦根、茅根更有降火、凉血的效果。而枸杞一年四季都适宜食用,是滋阴、利肾的好食材。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0)
上一篇 2020年6月21日 下午8:03
下一篇 2020年6月22日 下午4:19

相关推荐

  • 今天进入中伏:一年中“最热”的20天是宝贵的出汗季,阳虚体寒的人别错过

    今天就进入中伏了,今年中伏的时间是: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共20天。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所以,今年最热的20天要来了。为什么说中伏最热呢? 这是因为到了三伏,地表的湿度变大,白天吸收的热量会增加,晚上散发的热量会减少,而地表层积存的热量在中伏会达到最大值,这时候人们的感觉就是非常热。在中伏期间,天空变得晴朗少云,阳光直射大地,导致…

    2021年7月21日
  • 三伏天来了,一定要让孩子在这个时间睡觉,别影响了身高智商!

    2021的三伏天已经来了。关于三伏天的养生知识我们每年都会有讲到:三伏天,最耗阳气的事别干!老中医支四招,守住你的身体根基。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而今年的三伏天有40天那么久! 初伏时间:2021年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时间:2021年7月21日——8月9日 末伏时间:2021年8月10日——8月1…

    2021年7月13日
  • 热天为什么有人频繁出汗?而有些人再热也不出汗?

    三伏天,有人大汗淋漓,有人微微出汗有人无论天气多热都不出汗,还有的人即使有空调也会出汗那么你知道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体的汗液主要是源于汗腺的分泌,然而人体汗腺分布的位置有许多,汗腺也分为大汗腺和小汗腺。 大汗腺的部位就比较容易流汗,比如说人的乳头、腋窝等部位,当身体的这些部位受到了一些刺激之后,汗腺就会非常容易排汗了,在这种情况下…

    2020年8月15日 健康分享
  • 三伏天之初伏穴位调理,3穴位助你化湿健脾补中益气

    今年7月16日入伏,此时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祛湿是三伏养生的重点。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三个穴位,平时坚持按摩或艾灸,就能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1、丰隆穴 功效:丰隆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能调治脾和胃两大脏腑,有很好的除湿祛痰的效果。 取穴: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

    2020年7月19日 养脾胃
  • 哪些人不宜睡凉席?睡凉席应该注意什么?

    小时候在老家,到了夏天就会搬出竹床或者凉床来,晚饭后一家人都在竹床上乘凉。回味起来都觉得很惬意。渐渐大了,特别是工作以后,都用风扇、空调。算一算,我自己最近10年都没有用过凉席了,虽然天气很热,但是一样过来了。 “哪凉快哪待着去”如果是小时候那肯定是躺在凉席上,现在肯定是空调房了。 哪些人不适合睡凉席? 1、人在受寒着凉和伤风感冒时不宜睡凉席。凉席温度低,使…

    2019年6月19日
  • 三伏天各年龄段人群需要注意哪些健康问题

    之前文章我们提到了今年三伏天是加长版的,让人痛苦不已! 老祖宗讲究冬病夏治,无论是老年人、年轻人还是儿童,都要在三伏天打好健康保卫战,下半年或者来年的身体才会棒棒的。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各自都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健康问题呢? 三伏天降雨增多,气压偏低,老年人多有胸闷气短等症状,而且还是心脏病的高发期。老年人应该怎样保护心脏呢? 预防“心脏病”的3条妙计 1.要…

    2019年7月28日 夏季养生
  • 夏至过后迎来最热40天!10个禁忌千万别犯!

    6月21日迎来夏至!夏至之后,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到了,气候炎热时导致人体出汗过多、容易上火。而且夏季雨水多,是湿热最重的季节。 同时夏至过后,将迎来最热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将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10个禁忌千万别犯! 1、忌:不开窗通风 夏季不少人怕热,闭窗室内吹空调。 其实,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而且使用空调不开窗…

    2021年7月12日
  • 出伏后,常按头颈部,适当多吃这些食物,养肺滋阴,安稳过秋!

    不少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也有人认为,冬天寒冷刺激更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其实,夏秋交替的时间才是心血管疾病的暴发期。 心血管医生介绍,人体本不怕炎热,更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很多人就中风、心梗、甚至猝死了。 出伏后早晚温差大,会导致人体血压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提示当人血压升高时,只要去点揉或…

    2020年9月1日
  • 暑天无病三分虚,大暑前后上蒸下煮,养生小妙招教你补充人体津液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最近几天您是否感受到上蒸下煮的热度?日晒、暑热、水湿互结,将在大暑节气里达到一年中的高峰,在这样的桑拿天里,“出门5分钟,流汗2小时”可不是开玩笑! “大者,乃炎热之极也”,人体腠理疏松,暑邪使人大汗,伤害人的津液,有暑天无病三分虚的说法。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较强的滋润和濡养作用,滋润皮肤、肌肉,濡养骨节…

    2020年7月25日
  • 苦瓜——瓜类之首,天热吃“苦”,胜似进补

    二十四节气小满刚刚过去一周,这两天天气明显燥热起来,苦瓜是夏天养生饮食最常见的一种食物,可是较苦的味道却并不受大家的喜爱。记得一定要吃顺季菜! 我以前不喜欢吃苦瓜,确实不喜欢它的“苦”。后来接触了中医养生知识后,我才慢慢开始改变自己接受“苦瓜”,人一旦有了一种信念,而且坚持下去,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我对于中医健康养生就抱有这种信念。 其实,夏天用苦瓜无论…

    2019年5月28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