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开始学习中医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也不太了解气是什么,随时学习的深入。慢慢对“气”的理解也越来越多了。一般说到“气”就不得不提“血”。
人体只有五脏六腑,躯干四肢这些形体还不够,还需要有一些专门的物质来营养、激发这些脏腑的功能。这些物质,就是气和血。
血的概念比较好理解,主要是指在血管中运行不息,流动不止的血液。血主要的作用在于为全身提供营养。
究竟什么是气呢?
用生活中煮饭的例子,可以很清楚地说明脏腑与气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米洗好,水加好,放在锅里,过上3天的时间,米也不会熟。但如果在锅下架起火来煮,那么半小时后,一锅米饭就可以吃了。米还是当初的米,水也还是当初的水,一个冷冰冰无法充饥,一个香喷喷令人垂涎,关键就在于有没有火。
对人体而言,气的作用就像这锅底的火。人体正是由于这一份气的存在,才使得死的脏腑运转起来,才使得生命真正成为生命。
具体来讲
- 肺脏有气,肺才可以主持呼吸运动;
- 心脏有气,心才可以保持神明不乱;
- 脾脏有气,脾才可以主持胃肠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
- 肝脏有气,肝才可以疏理气机让气的运行畅通;
- 肾脏有气,肾才可以主持水液的正常代谢。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如此看来,确实还是有道理的。
中医基础理论把气的作用归纳为推动、温煦、防御和固摄四大方面,可见气对于人体之重要。
上面讲到的“气化”过程,就是气的推动和温煦功能的一种表现。
除此之外,我们的身体可以保持在恒定的温度,可以有效地抵御外邪的入侵,都有赖于一种很重要的气,叫作“卫气”。
卫气是人体一身的卫士,当人体参加剧烈活动,体内温度升高时,卫气就会把汗孔打开,让体内多余的热量,随着汗液的排出而释放。
当外界有邪气想要入侵人体时,卫气就会把汗孔关闭,不给邪气以可乘之机;对那些已经进入体内的病邪,卫气还会与之发生激烈的交战,来保护人体的健康。
气的固摄作用在前面已经有提到,这里再延伸讲下。
人体内有很多有形的物质,比如血液、津液(如汗液、唾液)、精液(如男性的精液、女性的白带)等。
这些有形的物质,在体内需要有各自的位置,来实现其正常的功用。
血液就需要循行于血管中,汗液就需要固守在肌表下,精液就需要固摄在肾脏中。而保证上述有形物质各司其位的关键,就是气。
有些朋友平时很容易出汗,稍一走动,就会大汗淋漓,就是气虚不能固摄汗液的一种表现。
- 有气,人体才可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
- 有气,人体才会保持温暖的体温;
- 有气,人体才可以保卫自己不受病邪的侵袭;
- 有气,人体才守护住津液、血液、精液等精微物质不致任意流失。
气与血之间的关系
中医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对气血关系做了很好的概括,我们在文章《影响你健康的7大体液,他们都起着哪些作用,我们又该如何养护》提到过,叫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另外我们在《不想血管硬化可以这样做》文章也说到,按照中医来讲,凡是都有阴阳。气属阳,血属阴,血是载体气是动能。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化生基础和载体。男人以气为本,女人以血为用。男人易伤气,女人最耗血。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为什么男人要注重补气,女人要注重补血。
气的作用在于推动有形的血液,让血在血脉中正常地运行,即“帅”。
血的作用,在于让气有所归属;气本身是无形的,必须依附于有形的物质上,才可以正常地发挥作用,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那么当气不足时,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就缺乏,很容易出现血瘀的情况。
我们仔细观察老年人的舌头,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小的瘀点在,口唇的颜色也比较暗,这些就是体内有瘀血的表现。
这种瘀血,很大程度上,与人上年纪后,气的推动作用减弱有关。
反过来,如果体内的血量不够,那么气失去安身的住处,就会很容易消散掉,从而出现气血两虚的局面。
也就是说,气虚者,血未必虚;但血虚者,常伴有气虚。
常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药物组成方剂补气,代表方剂有补肺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肾气丸等。我们在文章《舌头胖大有齿痕舌,其实是你脾虚了!6种脾虚可这样调理》就提到了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大家可以去查看下。
但应注意两点:
- 一是肝火、肝阳上亢、痰阻引起的头晕目眩,饮食积滞或湿浊中阻引起的胃脘胀满等实邪致病,不宜使用本法。
- 二是气虚兼有实邪的病证,补气法宜与祛邪法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