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到底是不是补出来的?

平时和大家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发现存在一个普遍的误区:多数人认为,气血不足,只要吃点补气血的就能好,比如桂圆红枣枸杞,弄点天天泡水喝….诸如此类,这样真的能补气血么?

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的形成绝非一天两天所致,而是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消耗和伤害造成的,如果仅仅通过喝点滋补茶,就能让气血变得充盈,这也太简单了,世界上将不存在气血不足的问题了。从因果逻辑上讲,这种做法显得不够真实,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思维上的惯性理解,进而采取了简单的行动。

正确的补气血的思路

盲目补气血的后果

看体质测试报告的时候,气血不足,采取“喝桂圆枸杞红枣茶”之类做法的朋友绝非少数,坚持一段时间后,事实证明效果也不是很明显,甚至产生了其他一些问题。

人的身体不像池塘,水少了,往里放水很快就满了,相反,身体的运行机制非常复杂,至于如何复杂不是本文重点,但绝非多数人认为的那样,虚了补补就好了。

根据之前的案例总结,不辨别不分析,直接大量吃滋补品,身体的一些反应:

  • 腹泻,因为脾胃运化不了;
  • 痰多了,嗓子总觉得有东西;
  • 上火了,长痘痘,口疮,咽喉炎等;
  • 失眠,燥热不安,影响睡眠质量;
  • 大便不成型或者不好冲了;
  • 皮肤出油多了;
  • 舌苔变厚了;
  • 其他不适。

就算吃同样的滋补品,每个人的表现不同,吃完明显不舒服,说明不合适,不宜再吃。当然也有的吃完感觉良好的,说明对症了,那可以接着吃。

值得提醒的是,多数滋补品是滋腻的,高热量的,比如阿胶,脾胃不好根本运化不了,吃进去也没法吸收,易于生痰生湿冒痘。

任何东西都要经过脾胃这个加工机器,加工能力弱,是无法将原料化生气血津液这些东西的。

所以,气血不足,咱们一直不建议直接进补,很多案例已经证明此点,要先进行分析辨证气血不足原因。

气血来自哪里?

气血不是补上来的,那气血是怎么来的,有必要搞清楚气血是怎么生成的。

三焦

血的生成,来源于水谷之精气,通过脾、心、肺的作用化生而成血,故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的说法。
中焦,即脾胃,“受气”的“气”,指的饮食水谷,又称“谷气”。脾胃接受并消化饮食,进而吸收了其中的精微物质,也就是“汁”,以及有营养作用的津液,两者进入血脉之中,即变化为赤色的血液。气和血不分家,其生成也有类似原理。

如果实在不明白,记住一句话就行:气血是五脏六腑加工饮食水谷化生而成的

这里面两个关键因素:

  1. 饮食水谷-这是气血原料,每天吃进去的东西;
  2. 五脏六腑——脏腑分工协作,对饮食水谷进行各种加工代谢之类,进而化生气血。

如果吃饭跟不上饮食差营养不足,那原料就不够,像节食减肥之类吃的少,必然影响气血化生;如果脏腑功能弱,加工能力不足,也是没法把原料给加工化生气血的,所以咱们说盲目吃滋补品没啥用,因为吸收不了啊!

多数气血不足都是以上两种原因所导致的,平时的一些不好习惯,比如纵欲熬夜肝郁运动过度等等,其实都是在伤害脏腑(加工能力),最终影响的是气血以及精气神。

气血调养的关键

既然知道了气血是如何来的,那调养气血的思路就很明确了,说几个关键点。

1、先明确下气血不足的大体原因

熬夜

一千个人气血不足,可能有一千种原因,对应的调理方法都是不同的,所以,有必要自己分析下气血不足原因。有的是纵欲,有的是熬夜,有的是节食减肥,有的是暴饮暴食伤脾胃,有的是大量运动,有的是不规律饮食……

找原因的目的是明确一个大概的调理方向,调理过程中要重点关照和改善。


2、吃饭问题

好好吃饭,很多人是做不到的,如上所讲,吃饭吃的是化生气血的原料啊,既想马儿跑的快,还不让人家吃好吃饱,显然不可能,身体也是如此,吃饭出了问题,不光导致各种胃炎,胆囊炎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最终必然影响气血盛衰。

吃饭 细嚼慢咽

所以吃饭请认真对待,每天要好好吃,认真吃,几个点提醒下:

  • 一日三餐,按时吃,必须的,不要找借口不吃,早7 – 9点,午11 – 13点,晚17 – 19点;
  • 早餐非常重要,尽量早吃,而且吃好,营养要足,吃热乎的;
  • 饮食结构尽量均衡,保证营养供给,不挑食不偏食;
  • 寒凉、冷饮、浓茶、咖啡、可乐等,不建议频繁饮用,这些一年不碰都没事;
  • 宵夜尽量不吃,吃也是清淡的;
  • 节食减肥之类刻意减少原料供给的行为不支持;
  • 暴饮暴食,原料是充足了,但超出了脾胃加工能力,会伤害脾胃,建议节制。
  • 不认真对待吃饭,总是依赖药物,长期来看,是极为不妥的。

3、脏腑调理

脏腑调理情况比较复杂了,五脏六腑,每个脏腑有很多情况,再具体到每个人….太多了。具体就需要根据每个人自身的情况来调理,所以请找专业的中医去调理改善!

3.1 停止一切伤害脏腑的行为

  • 伤口在流血,你却仍然一如既往的往上撒盐,何其残酷!
  • 熬夜伤及所有脏腑,这个不用怀疑,有条件的请控制11点前睡;
  • 纵欲伤肾是表面的,实则伤及五脏,肾精是包括五脏之精的….纵欲不止,随你吃什么药滋补物,效果有限了;
  • 思想层面失调,思虑过度,肝郁,抑郁,焦虑,担忧,恐惧….这些也会伤及五脏,比如总是害怕会伤肾,抑郁等伤肝;
  • 运动大误区:总是觉得运动一定对健康有利,其实,过度运动会耗费大量气血,反而伤身体了,此类案例不少;
  • 持续看电子设备,搞得眼睛模糊,重影。。。伤血伤肝;
  • 其他伤害行为,自行总结并予以改善。

3.2 分清实和虚

每个脏腑都有实症和虚症,并非所有的脏腑调理就是滋补强化。

比如脾胃,痰湿,湿热,胃火,这些属于实症,通俗讲,就是有外邪了,要清除外邪,此种情况下不宜滋补,痰湿、湿热、胃火的调理方法,之前在体质辨别以及上火文章中讲过。还有肝火大,肺火大,心火大,肝郁等都属于实症外邪,要清泄的,而非进补。

再比如肾多虚症,肾阴虚肾阳虚先分清,脾气虚,胃阴不足,肝血不足,心阴虚,心血虚,肺气虚….这些是脏腑真的很虚啊,要适当补补。滋阴、补气的食药之前都发过了,比如黄芪、参类、大枣、白扁豆等都属于补气类;麦冬、沙参、乌梅、银耳都属于滋阴类。

还有很多情况,不一一列举,因为太多了,必须具体到个人辨证才行。

总的来说,要泄还是补,还是泄补同时进行,采取行动前弄清楚。


4、滋补问题

咱们不反对滋补,只是不支持盲目进补,在没有了解自己体质以及状况前,跟风吃一些滋补的东西。滋补的几个条件:

4.1 是否适合滋补

如果是痰湿、湿热等症状明显,暂时不宜大量滋补了,先去痰湿等;

如果是欲火亢奋,肾阳过于亢进,意淫频繁,甚至遗精,这个滋补要很有讲究技巧,搞不好反而加重;

如果是淤堵比较严重,最好先疏通再滋补;

如果是一吃滋补的就上火,也不宜大量滋补。

4.2 脾胃如何

滋补品也要经过脾胃,上面也讲了,脾胃不好,吃再多滋补品也是吸收运化不了。所以,先看脾胃运化能力如何。

如果脾胃较弱,一吃就腹泻上火生痰生湿啥的,先健脾胃或者健脾胃的基础上少量进补;如果脾胃较好,吃了补品啥事没有,可以进补。

健脾胃的食疗,比如炒白扁豆,炒莲子,茯苓,芡实,陈皮等。

长期关注咱们的应该比较熟悉了,新关注的朋友可以多看看之前文章。

4.3 滋补品

具体到滋补品就太多了,要看个人体质,对症滋补才行。同样的滋补品,有的人可以,有的人不适合,不能根据价格或者流行程度决定,而是根据自己体质状态选择合适的滋补品。

4.4 身体反馈是评价滋补效果的标准。

不能光闭着眼睛滋补,不评价效果,比如滋补一周或者一个月,综合评估下,大便,精气神,舌苔,体重,面色,头发,皮肤,眼睛…等等,之前的那些症状是否有改善或者消失呢?然后调整滋补方案。


5、通畅问题。

  • 这个讲的气血运行是否淤堵。
  • 情绪顺畅,则肝胆疏泄正常,气血不会发生淤堵,调节情绪很重要;
  • 不宜久坐不动,不宜久宅,适度动动,劳逸结合,最基本的;
  • 泡脚+按摩脚底也是常用的,根据自己情况安排;
  • 其他的按摩膻中穴,拍打全身等也是常用的外部刺激手段;
  • 八段锦也不错,很经典的导引术。相关文章请查看《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视频免费下载

心态问题

所谓心态,主要是避免急于求成,遇到很多男性女性朋友,身体出了问题,总想着赶紧好起来,病急乱投医,吃了不少药花了不少冤枉钱,结果起色不大。

实际上,身体恢复有自己的进度,该做的做到位,少犯错,不是说,你急身体会听你的马上恢复了。

咱们经常强调的是,面对问题,找对方向,做对的事情,保持耐心。

气血问题属于系统性问题,长期得不到调理,必然影响精神状态和面貌,系统问题的解决就要按照系统性的方案进行,不是单纯的借助某个药物或东西,吃完就好了。说来说去,强调大家尽量把每个细节做到位,如果觉得其他难以做到的话,至少不要持续伤害身体,人家自己恢复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1)
上一篇 2020年6月19日 下午2:28
下一篇 2020年6月19日 下午4:53

相关推荐

  • 食物发霉,切除坏掉的,剩下的还能放心吃吗?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八九十年代那时候还不是很富裕,有些食物放得时间过长导致发霉腐烂,秉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很多人是会把坏掉的部分去掉,继续吃剩下的。我相信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应该有这样的经历。 食物发霉是很常见的一件事。如果长了很多霉,扔了也不会觉得可惜,但如果只是长了一点霉呢? 切掉发霉部分,这样子真的好吗? 食物为什么会发霉? 发霉是一种自然而且正常的现象,导…

    2020年5月2日
  • 毁膝、毁腰、毁全身!损伤骨骼的这8个习惯动作你天天在做吗?

    骨骼之于身体,就像支撑一座高楼大厦的钢筋。我们全身共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变脆,不结实,人体这座“大楼”就容易轰然倒塌 日本医学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体80%的慢性疾病多由骨骼变形引起。吃得再好、运动再勤,如果不避免伤害骨骼的动作,一切都是白费! 1.严重伤膝盖 蹲着择菜、洗衣服 很多人习惯蹲着洗衣服,择菜,其实这个动作会加速膝关节的磨损以及营养缺失,严重损伤…

    2019年11月4日 养生误区
  • 纵欲到底怎样伤害身体的?欲望释放过程的参与者,不仅仅是肾还包括全身脏腑气血经络

    纵欲的危害,相信很多朋友感受到了,尤其是男性朋友,后悔痛苦悔恨者不在少数,其伤害涉及到诸多方面,身体,心理,婚姻,家庭,事业,社会关系,生殖等等。 由于某些原因,在这方面教育引导不太充分(或者避讳),开始纵欲的年龄有的很小,朦胧中只求快乐而不明其中危害,那时身体好不怕消耗,等年龄渐长,症状就逐步显现,有的积累多年,调理起来极为不易。 今天说下伤害的过程,主要…

    2020年7月5日
  • 经常放屁是怎么回事,这里有关于屁的诠释

    话说:屁,乃人之仙气,岂有不放之理!人生在世避免不了放屁,很正常。因此,很多关于屁的话题也随之而来: 屁是怎么形成的? 响屁不臭?臭屁不响? 屁能被点燃吗? 憋住的屁都去哪了? 打嗝是憋回去的屁吗? 屁的味道有几种?你的屁香过吗? 1、屁是怎么形成的?从何而来? 人每天都在摄入不同的食物,人们饮食结构的不同以及身体结构的差异还有平时的生活习惯都会导致身体存在…

    2020年3月14日
  • 胆结石是怎么形成的?不吃早餐更易患胆结石,5个坏习惯容易引发胆结石

    去年底有个朋友发朋友圈说做完胆结石手术,之前都没有听说他身体有什么不适的症状,这一下来得有点突然。 体检时,有些人会非常惊讶:我身体一点异样也没有,怎么就得了胆结石? 其实,胆结石是一种常见又容易被忽视的胆道系统疾病,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一般40岁以上的人发病率高,20%的80岁以上老人“中招”。 此外,女性患病概率比男性高,有统计显示,中年妇女患胆结石的几率…

    2020年4月26日 健康分享
  • 错误的运动方式,不仅不能强身健体,很可能造成身体损伤

    中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适宜的运动不仅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还可以消除学习紧张带来的疲劳和精神压力,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但如果运动量过大、运动前准备活动做得不足、运动方法不对头,都极有可能造成运动伤害,所以为了自身安全,每一位高中生都要了解预防运动伤害的知识。 1、运动前,做好准备 在运动之前,我们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穿宽松的衣服,合适的运…

    2021年6月14日
  • 恰到好处的主食摄入量能让人活得更久更健康

    先说说我自己吧,我晚上基本不吃主食,最多吃点菜,或者就是水果。经常有人问我,晚上不吃主食不饿吗?不饿! 很多人减肥,就节食,控制糖,少吃主食,只吃高蛋白的食物。其实权威研究:主食吃得少,寿命长不了!这个人不吃主食,7年后竟然……太令人震惊了!过度控制饮食减肥是不科学方式! 大家总是能找到各种各样“不吃主食”的理由。 而且,近年来,主食的种种负面传闻不绝于耳,…

    2020年5月9日 健康分享
  • 不注意饮食与生活作息让胃很受伤,养胃茶饮帮你预防缓解胃病

    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去医院做胃镜,那个痛苦。不说了,不然吃不下饭了。 身体皮肤上破皮了容易恢复,但是胃一旦受伤了,就不那么容易好,因为他随时都在工作。所以我们尽量有规律的作息,让胃能够适应。 在胃病中最为常见的病症就是胃炎,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们不注意饮食与生活作息,很容易出现胃炎。作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超过80%的病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80%这个…

    2019年8月6日 养脾胃
  • 有性生活和没性生活,区别竟然这么大!和谐的性生活到底有多好?

    有性生活的你和没性生活的你,到底差在哪儿,今天来给大家好好普一下 和谐的性生活到底有多好?谁有谁知道 婚姻美不美满,那方面的事儿和不和谐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不信你看↓↓↓ 床上运动不是单纯简单机械的“活塞运动”,质量搞不上去,是会影响家庭幸福的;当质量高了,心情愉悦了,对健康益处自然也是大大的~ 1.疼痛飞走,减压助眠更幸福 “啪啪啪”时,下丘脑垂体会分…

    2020年6月27日 养生误区
  • 起床后先喝水还是先刷牙?如何刷牙不伤牙龈

    很多人在早上起床的时候,都有喝水的习惯,其实在早上喝一杯水,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利的,人体在经过一夜的睡眠后,身体内会处于缺水的状态,这时候及时喝水,能够很好地为身体补充水分,同时促进人体肠道的蠕动,有利于身体进行排便。 很多人在夜晚睡觉有打呼噜的习惯,这样一来口腔里的唾液含量会减少,很多人在早上醒来后,容易有口干舌燥的感觉,往往需要大口喝水来进行缓解。不少人在…

    2019年11月25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