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归纳:15个阴穴

以“阴”命名的穴位,涉及到了8条经脉的14个穴位,外加1个经外奇穴。

  • 胃经:阴市
  • 脾经:三阴交、阴陵泉
  • 心经:阴郄
  • 膀胱经:厥阴俞、至阴
  • 肾经:阴谷、阴都
  • 胆经:头窍阴、足窍阴
  • 肝经:阴包、阴廉
  • 任脉:会阴、阴交
  • 经外奇穴下肢部:独阴

凡“阴”穴,必是气血汇聚地,以血为主;凡“阳”穴则是以气为主。

1.阴都穴

阴都穴 人体穴位图
阴都穴 人体穴位图

阴都穴,属足少阴肾经。阴都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阴为阳之对,指腹部,都即都会,此穴在腹部,为足少阴和冲脉之气会聚之处,故名阴都。

阴都穴,都,指汇聚。本穴为足少阴经及冲脉之会,故名阴都。

阴都穴,阴,阴凉水湿也。都,都市也。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集散。本穴物质为石关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云集之状,穴外气血不断地聚集本穴同时又不断地向外疏散,本穴如有都市的聚散作用,故名。

阴都穴,调理胃肠,宽胸降逆

阴都穴有和脾胃、调气机的作用。

阴都穴系足少阴肾经与冲脉之会穴,有理气调胃作用。

作用功效:疏理气机,调和肠胃。。

主治病症:心满、气逆、胁下热痛、肠鸣、大便难、腹痛、身寒热。

按摩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按在阴都穴上,这时会感到按压处有明显的酸痛感,逐渐用力深按,保持2-3秒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按,一按一松为一个循环,重复3~5分钟。还可采用按揉的方式,用指腹压在阴都穴上,以穴位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旋转按揉,每次按揉3-5分钟,以皮肤表面发热发胀为宜。

特效按摩:中间三指指腹摩擦阴都穴、中脘穴,可治胃胀、胃痛、恶心等。

2.阴谷穴

阴谷穴,属足少阴肾经。阴谷是足少阴肾经的合穴,五行属水。阴为阳之对,内为阴,谷即山谷,此穴在膝内侧,局部凹陷如谷,故名阴谷。

阴谷穴 人体穴位图
阴谷穴 人体穴位图

阴,指内侧。谷,指凹陷处。本穴在膝关节内侧,当半膜肌腱和半腱肌腱之间凹陷处,故而得名。

阴,指内侧。谷,两山间流水之道。本穴为肾少阴之合穴,在腘窝横纹内侧端,为阴,是处屈膝时当半腱肌、半膜肌之间的凹陷中,其形似谷,故名阴谷。

阴谷。阴,阴性水湿也。谷,肉之大会也,两山所夹空隙也。
阴谷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汇合并形成大范围的水湿云气常本穴物质为筑宾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聚集为水湿云气,水湿云气性寒冷,故名阴谷。

阴谷穴具有益肾调经,理气止痛

阴谷穴有理下焦、宁神志的作用。

阴谷穴为足少阴肾经之合穴,是少阴经气深入会合肾脏之处,具有补肾培元、调经利尿之功,故以治疗下焦疾病为主。

阴谷穴有滋肾清热之功,主治阳痿,疝痛,崩漏,小便不利,膝腘酸痛,癫狂。

足少阴肾经由委中至肾俞一段经线,伏行于足太阳之下。所历各穴,为足太阳与足少阴两经共有之会穴。因足少阴经为治腰痛之主要经脉,故《针灸大成》谓:“腰背委中求。”盖以浅刺之,则足太阳经受之。深刺之,则着于足少阴经也。其他如委阳、浮郄、殷门、承扶、会阳、膀胱俞、关元俞、气海俞、大小肠俞各穴治症,均与少阴经有关。因知此段经路,为足太阳与足少阴两经表里叠行者也。近古医家偏重穴位疗效者多,追究穴名与经线之根源经历者少。故治病虽愈,而不问其所以然也。

作用功效:益肾调经、理气止痛。

主治病症:遗精、阴囊湿痒、膝痛、尿路感染、尿潴留等。

按摩手法:用点揉的方法,左右同时用力按压6秒钟,一面缓缓吐气,至发痛的程度为止。每天指压30次。如此,多汗应可治愈。

同样,在人体中,肾主生殖,所以有关妇科和男科的病症,都可通过调节肾经来解决。阴谷作为肾经最重要的穴位,作为阴血之谷,它是一个重要的气血调节枢纽,刺激阴谷,有助于气血的合理分配,将气血供应给最需要的地方,从而改善男科妇科的问题。

特效按摩:用食指指腹揉按阴谷穴,力度适中,每次揉按1~3分钟,可治疗阳痿、早泄、遗精、前列腺炎等男性功能障碍疾病

3.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三阴交穴,三阴指足三阴,交即交会,此穴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经之交会穴,故名三阴交。

人体穴位图 三阴交穴位置

三阴交。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该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

三阴交,健脾理血,益肾平肝

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上注于心,本穴为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故三阴交可治肝、脾、肾、心的病变:如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病、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皮肤病及神志病,临床应用相当广泛。

足太阴经循行过下肢,脾主四肢、肌肉,肝主筋,肾主骨,故三阴交穴可治疗下肢痿痹、半身不遂。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取三阴交穴既可活血祛风,又可健脾利湿,所以可用于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

三阴交所治症,多关经血胎产及子宫精室各症。凡属肝脾肾三经症之关于血分者,统能治之,如药之当归也,有健脾益气、调补肝肾之功。

三阴交,交是交汇的意思,有三条“阴”的经脉,交汇在一起,相交于三阴交穴的这3条经脉非常重要,都是属阴的,在下肢部位分别是肝、脾、肾(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

肝管人体的气机,疏泻的功能,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头,肾称它为先天之本,藏于先天的经气,主人体的生长发育,骨骼强壮等功能,先天后天都有了,身体的气机也有了,所以肝脾肾三者放在一起,因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所谓“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举凡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治疗。

作用功效:活血调经,益气健脾,培补肝肾。

主治病症::急慢性肠炎、腹水浮肿、肝炎、胆囊炎、肾炎、尿路感染、尿失禁、乳糜糖尿病、月经失调、阴道炎、精神分症、神经衰弱、高血压、神经性皮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膝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等。

按摩手法:

点揉法特别适用于下肢部的穴位,因为下肢部的穴位肌肉比较丰厚,用力点下去之后再去揉,坚持时间比较长,可以起到持久的刺激作用,和足三里穴的点揉法是一样的。拇指立起来,放在穴位的表面,先用力向下按压,再去揉,揉一分钟停下来,间隔一下,再揉一分钟。

按揉这个穴位,手指的方向和胫骨、经脉的走形平行的放,这样放对这个穴位的刺激量比较大,就是拇指立起来,向内抠按三阴交穴位,这样可能起到比较好的刺激效果。

三阴交穴的另一种按摩方法:从三阴交穴沿着胫骨的内侧边缘,依次向上点按,或用捋的方法,但这个方向跟足阳明胃经不一样,那个是由上而下,这个是由下往上,向上捋到膝关节以上,这样的按摩方法对女性的生殖系统有非常好的作用,还对于水的代谢非常有关系,因为我们刺激的这条经脉叫足太阴脾经,水和谷物这些固体性的食物,吃到胃里以后经过消化,变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这些营养要通过脾的转运作用,把它运输到身体所需要的地方去。

按摩三阴交穴的时间表:
1.每天11时,按揉5分钟,对治疗各种皮疹大有裨益;
2.每天11~13时,按揉5分钟,对血压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3.每天下午17时到晚上19时,用力按揉5分钟,具有促进子宫和卵巢血运畅通的功效,可防治各种妇科病;
4.每天晚上21时左右,按揉各5分钟,具有健脾、收紧脸部皮肤、防止双下巴的功效;
5.每天晚上21时至23时,按揉5分钟,具有调经、祛斑、祛痘、除皱等功效。

一般来说,坚持按揉一个月就能看到明显效果。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尖垂直按压三阴交,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左右足各3~5分钟,可改善女性各种病症。
注意:孕妇禁按,有引发流产的危险。

4.阴廉穴

阴廉穴,属足厥阴肝经。阴为阳之对,内为阴,廉即边缘,此穴在大腿内侧阴器的边缘,故名阴廉。

廉,指侧边。穴在股内侧,阴器旁,故名阴廉。

阴廉穴 人体穴位图
阴廉穴 人体穴位图

阴,阴、阳之阴。廉,有侧边之义。穴属肝经,在气冲穴下2寸,位居股内侧外边,即股内之边廉,当前阴部耻骨下方的边缘有棱处,故名。

阴廉:阴,指阴性水湿。廉,收廉之意。

阴廉穴物质为急脉穴扩而至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此水湿风气散热吸湿冷缩并聚集穴内,阴廉穴如同肝经水湿的收廉之处,故名。

阴廉穴,调经止带,通利下焦

阴廉穴有调经脉、理下焦的作用。

阴廉穴有调经种子、舒筋活络作用,妇人求子可灸之。月经不调,腿股痛,亦可取此。

作用功效:调经止带,理气止痛。

主治病症:月经不调、白带多、阴门瘙痒、腰腿疼、疝痛、阴肿等。

按摩手法:刺激按摩阴廉穴时,力度要轻柔,将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按压在阴廉穴上,进行旋转按揉,左右两侧可同时进行,每次各按揉1-3分钟即可,每天可按揉数次。

特效按摩:用中指指腹同时揉按两侧阴廉穴3~5分钟,可治生殖系统疾病。

5.阴包穴

阴包穴,属足厥阴肝经。阴为阳之对,内属阴,包通“胞”,在此指膀胱和子宫,此穴在大腿内侧,主治膀胱和子宫疾患,故名阴包。

阴包穴 人体穴位图
阴包穴 人体穴位图

阴,阴、阳之阴,此处指足三阴经及下腹部。包,包罗,联系,又通胞。此穴在大腿内侧,腘横纹内侧端曲泉穴直上4寸,当股内侧肌与缝匠肌之间凹陷中,犹如阴部之虚大有容之处,为足厥阴肝经潜行于双腿内侧,治腰尻引小腹痛、遗尿、失精、小便难诸病之涉及脬者。在女子则治月经不调及有关子宫精室者,故称之阴包。

阴包:阴,水也。包,收也。
本穴物质为曲泉穴传来的弱小阴湿水气及足五里穴外渗下行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天地二部水湿皆聚集本穴,本穴如肝经水湿的包收之地,故名阴包。

屈膝正坐或卧位,当股骨内上髁上4寸即曲泉穴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处取穴。

阴包穴,调经止痛,利尿通淋

阴包穴有调经水、理下焦的作用。

阴包穴有理气活血、通调下焦之功,对前阴、下腹以及妇女胞宫诸病,均有包罗在内的治疗作用。

功能作用:调经止痛,利尿通淋。

主治病症:月经不调,盆腔炎,遗尿,小便不利。

按摩手法:拇指按压阴包穴,向下深按,以局部按压酸胀微痛感为准,每次持续10秒左右再放开,休息3秒,重复刚才的过程,坚持5分钟左右。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腹轻揉阴包穴,可增强生殖器官的功能,也可预防女性乳腺疾病。

6.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别名阴之陵泉。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五输穴的合穴,五行属水。阴为阳之对,陵指山陵,泉即水泉,内为阴,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陷中,如山陵下之水泉,故名阴陵泉。

人体穴位图 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膝之内为阴,胫骨内侧髁高突如陵,髁下凹陷似泉。穴为足太阴之合,属水,故谓之阴陵泉。

阴,《素问金匮真言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陵,大阜也;泉,《说文》:“水源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凡泉之属皆从泉。”

《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疾高而内者,取阴之陵泉。”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载:“膝下为陵。”

《神应经》有:“在膝内侧辅骨下陷中。”又为脾经腧穴,以脾为阴中之阴,内为阴,膝高突起似陵,穴属合水,犹阴侧陵下之深泉也,水出于泉,因名阴陵泉,与阳陵泉相对。

阴陵泉穴。“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
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穴。

阴陵泉,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

阴陵泉有益肾利湿、行气消肿的作用。

阴陵泉穴有温运中焦、清利下焦之功,主治脾、肾二经病,凡由中焦虚寒、下焦湿热所致的病症多选用此穴施治。

阴陵泉穴为足太阴经五输穴之合穴,配五行属水,应于肾,因此具有健脾益气、利湿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腹胀、暴泄、水肿、黄疸等。

遗精和小便失禁或由于肾虚精关不固,膀胱失于约束,或由于气虚下陷,气不摄精而致,取阴陵泉穴健脾益气、补肾固摄而治之。

足太阴经筋结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阴陵泉穴又位于膝关节部,故取之可治疗膝痛、阴茎痛、妇人阴痛等。

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有健脾利湿、调补肝肾之功,大凡涉及内脏水湿之疾,如腹满水肿,小便不利,取之有消源导流利水之妙,亦治腹坚、喘逆、疝气、癥瘕,遗精、遗尿、暴泄、飧泄,俱阴证也。

作用功效:健脾益肾,利水渗湿,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尿潴留、尿路感染、肾炎、上腹部冷、腹膜炎、消化不良、腹胀、腹水、肠炎、痢疾、遗尿、尿失禁、遗精、阳萎、阴道炎、膝关节炎、脚气、失眠等。

按摩手法:拇指指端放于阴陵泉穴处,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

7.阴郄穴

阴郄穴,属手少阴心经。阴郄是手少阴心经的郄穴。阴为阳之对,郄即孔隙,此穴为手少阴经之郄穴,故名阴郄。

阴郄穴 手少阴心经 人体穴位图

阴,指手少阴经。郄,孔隙也。意指气血深聚处。穴为手少阴之郄,故名。

阴,此处指手少阴心经之脉。郄同隙,有孔窍、空隙之义,隙为狭长之罅隙,俗称裂缝。此穴在神门穴之上5分,为少阴脉气所深集之孔隙是气血聚会的空隙之处。故曰阴郄,或称手少阴郄。

阴郄。阴,水也。郄,空隙也。阴郄名意指心经经水由本穴回流心经的体内经脉。
本穴物质为通里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心经体内经脉相通,经水即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经的体内经脉,故名阴郄。

阴郄,清心滋阴、安神固表

心主血脉、主神明,郄穴又善止血、止痛,故阴郄穴可治疗心痛、神志病、血证。

汗为心之液,阴虚热扰,心液不能敛藏而骨蒸盗汗,取阴郄穴养阴清热以治之。

阴郄有行气活血、养阴安神的作用。治失音、振寒、盗汗、胸满,宜泻而通之。《标幽赋》谓:“一泻阴郄,止盗汗。”《百症赋》:“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

作用功效:沟通心肾。

主治病症:心痛,惊悸,骨蒸盗汗,吐血、衄血,暴喑。

按摩手法

用手指指腹按压阴郄穴,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每次按摩3–5分钟,每天按摩2次。

特效按摩:按摩阴郄穴,对骨蒸盗汗(晚上睡觉心里烦躁,易做噩梦,一出汗就醒,醒时不出汗)有特效。

8.阴市穴

阴市穴,别名阴鼎。属足阳明胃经。阴为阳之对,指寒症,市是集聚之意,穴位居下,易为寒湿所聚,故名阴市。

阴市穴 人体穴位图
阴市穴 人体穴位图

胃为水谷所归,五味皆入如市杂,故有“胃为之市”之说。集结之处为市,穴为足阳明脉气所发,又主“腰脚如冷水,膝寒……。”功在温经散寒,故名阴市。

《说文》:“阴,暗也。”与阳相对。阴,指人体的前阴部。市,为芾(fú)之误。上古遮蔽阴部的短裳谓之芾。阴市者,遮蔽阴部,今皆以阴市为“阴芾”,传抄讹误,由来已久矣。本穴治腰膝如注水、寒疝、痿痹、风湿、阴湿等诸阴寒疾患,犹治诸阴病之市集也,亦命名“阴市”之义也。揣本穴性能,属阳经,为阳为热,富于火力,故能消散阴翳,故别名又称“阴鼎”。鼎,炉灶也。

阴市。阴,水也。市,聚散之地。

本穴物质为髀关传来的地部经水,为脾土外渗之水,因本穴处肉之陷,经水在此汇合之状,故名。

作用功效:祛风除湿,蠲痹止痛,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腰腿、膝关节冷痛麻痹、酸痛、屈身不利、下肢不遂、腰疼、消渴、寒疝、脚气、腹胀、腹痛、水肿等。

按摩手法:

点按法:采用坐位,在大腿前面找到阴市穴的位置,用拇指的指腹深深向下按压阴市穴,刺激时一定要用力。当感觉有酸胀感时,保持5-6秒,再松开,再按下去,再松开。如此反复40~50次。

敲击法:手握空心拳敲击阴市穴,每敲6下,作一次呼吸,一至三下为吸气,四至六下为呼气,以此类推,每次敲击3-5分钟。

另外,亦可用小皮锤或按摩棒等轻轻在此敲击。

按揉法:将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阴市穴上,然后保持一定的力度,内向外进行旋转按揉。两侧各按揉约5分钟左右。

特效按摩:

下半身寒冷的人可多按揉阴市,最好采取指压带揉动的方式,每次1~3分钟。

经常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阴市,每次1~3分钟,可降血糖。

9.至阴穴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至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五行属金。至即到达,阴为阳之对,此指阴经,足太阳经至此处交足少阴肾经,故名至阴。

至阴穴 人体穴位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指到达。阴,指足少阴。穴在足小趾端,足太阳脉气由此交接足少阴肾经,故名至阴。

至,有极、最之义。阴,暗也,与阳对言。《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

《解精微论》:“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足太阳之脉从头走足,至此已阳尽阴生,交入足少阴之经脏矣,故即以至阴名之。至阴者肾脏之同义语,与经脉交接之处也。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谓脾、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同为仓廪之本,为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足部为本经之终,土为足部之所践,亦与至阴之义有关。本经自申脉以下,有阳极反阴、动极生静之意,故以“至阴二字名其末穴。即谓本经之气,由此复行于阴分也。即《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所谓“太阳根于至阴”之义也。杨上善谓:“至阴是肾少阴脉也,是阴之极,阳生之处,故曰至阴。

至阴。至,极也。阴,寒也,水也。该穴名意指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它位于人体的最下部,是人体寒湿水气到达的极寒之地,故名。

至阴穴,正胎催产,理气活血,清头明目

至阴穴为太阳膀胱经之终末穴,脉气由此输入足少阴肾经,故为阴阳交接之处。按照“阳动阴静,阳生阴长”的原则,故至阴穴可治疗妇科及产科病证,尤其以治疗胎位不正为最。阴极则阳生,故可调补肾气、矫正胎位,为治疗胎位不正的首选穴。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循行于头、项部,至阴穴又为井穴,配五行属金,应于肺,肺开窍于鼻,故又可治疗头面五官病。

至阴穴系膀胱经之井穴,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清利头目、矫正胎位的作用。

作用功效:调理气机,清热泻火,正胎催产。

主治病症:胎位不正、难产、脑溢血、神经性头痛、眼结膜充血、角膜白斑、尿潴留、遗精、鼻塞、偏瘫等。

按摩手法:用手指指腹垂直按压至阴穴,按摩时力度适中,每次3–5分钟。

10.阴交穴

阴交穴,阴为阳之对,交即交会,此穴在脐下1寸,阴交穴为冲任肾三经之交会也。冲脉循足少阴上行,至本穴相平处,由任脉交叉互过,仍循肾脉上行,以至膈下,其上行冲贯之力尚不只膈下而止。女子至乳而乳房发,男子至口而髭癓须生。因冲任肾三脉俱属阴经,腹亦属阴,至此阴阳之气已相交接矣,故名阴交。

阴交穴 人体穴位图
阴交穴 人体穴位图

穴为任、冲、足少阴三阴脉交会处,故名阴交。

又交者,聚也。三脉聚而交会也。其所治症,统此三脉之在腹部为病者,均可取之。

阴交。阴,阴水之类也。交,交会也。该穴名意指任脉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交会。本穴物质中有气海穴传来的热胀之气,有冲脉夹肾经而行的水湿之气外散传至本穴,二气交会后形成了本穴的天部湿冷水气,故名。

阴交穴,活血调经,温肾益精

阴交穴居脐下,为任脉经穴,任为阴经,腹亦属阴,是穴又系任、冲、少阴的会所,三脉皆属阴。

阴交穴除主疝痛、水肿之疾外,还可用治崩、带、阴痒、不孕之疾。所以徐灵胎认为“凡治妇人,必先明冲任之脉……此皆血之所从生,胎之所由系,交于冲任之故,则本源洞悉,而后所生之病,千条万绪,可以知其所以起。”

因其为任、冲、少阴经的交会穴、所以具有温下元、调经血的作用,故可治疗腹胀、水肿、疝气、经闭、崩漏、带下等症。

作用功效:活血调经,温肾益精。

主治病症:子宫功能性出血、水肿、疝气、子宫脱垂、妇人尿道炎、子宫内膜炎、产后虚脱、恶露不止、睾丸炎、精神病等。

按摩手法:正立,先将左手四指并拢,手掌心朝内,手指尖朝下,四指放置在小腹上,大拇指放置在阴交穴上,将两手的大拇指叠加,轻轻按在阴交穴处,用酸胀的感觉。每日早晨和晚上按揉阴交穴位,每次大约按揉1至3分钟。

11.会阴穴

会阴穴,属任脉。会阴是任脉之别络;冲脉、督脉、任脉之交会穴。此穴在会阴之部,故名会阴。

人体穴位图 会阴穴

穴为任、督、冲三脉之会,位在前后会阴之间,故名会阴。

相合聚结之处为会。阴,指阴部,在此指前后二阴。穴居两阴间,为任、督、冲三脉的起点。任脉总摄全身诸阴之脉,为阴脉之海,本穴当本经外循行之发端。冲脉为血海。《针灸大成》载有:“两阴间,任督冲三脉所起,督由会阴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冲由会阴而行足少阴。”因名会阴。又本穴在处,四翳如屏,故又名屏翳。屏翳之义,遮以蔽也。

“会阴穴”。“会”,交会也。“阴”,阴液也。该穴名意指由人体上部降行的地部阴液在此交会。本穴物质来自人体上部的降行水液,至本穴后为交会状,故名“会阴穴”。

会阴穴,醒神镇惊、通调二阴

会阴穴有调阴阳气机、清下焦湿热作用。

会阴穴为任脉之首穴,位于前后二阴之间,故以治疗二阴病为主,并有急救作用。

会阴穴有醒神镇惊、通调二阴之功。主治溺水窒息,昏迷,惊痫,二便不利,痔疾。犹言诸阴之会也,穴在两股夹裆,两阴窍之间,故能治谷道、子宫、精室、阴器诸处之病。

会阴穴在两阴之间,为任、督、冲三脉的起点,三脉皆属阴,会聚阴部。因该穴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故可治疗阴痛、阴痒、小便难、大便秘结。又因具有补肾调经的作用故可治疗遗精、经闭等生殖泌尿系统疾病。该穴为鬼穴之一,具有醒神镇静的作用,可治疗溺水、癫癎等症。

作用功效:除湿化湿。

主治病症:性功能障碍、阴部瘙痒、脱肛等

按摩手法:

经常按摩会阴穴,能疏通体内脉结,促进阴阳气的交接与循环,对调节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独特的作用。

练功方法:取仰卧式,将双腿屈膝盘起。将双手相对合搓热之后,用左手按摩会阴穴。按摩速度和力量以适应为度,一边按摩一边默数1~100个数。即按摩的次数,一上一下为1次功。当会阴穴有了热胀感时,即停止按摩。随着气力、体力增强之后,可以增加按摩次数。练这节功法之时,要意念会阴穴。

特效按摩:用中指指腹揉按会阴穴1~3分钟,有酸胀感为宜。可调理男性生殖器官疾病。

12.厥阴俞穴

厥阴俞穴,别名厥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厥阴俞是心包的背俞穴。两阴交尽谓厥阴,在此指心包,俞即输注,本穴是心包之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厥阴俞。

厥阴俞穴 定位取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厥阴指手厥阴心包。穴在肺俞、心俞之间、为手厥阴心包络气血输注之处,是治疗心、心包疾患之重要腧穴,故名厥阴俞。

厥,《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王冰注:“厥,尽也。”阴,《说文》:“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盖“厥阴”为经脉名,在此意指心包络,又为阴气至极与厥逆之意。《释名·释疾病》:“逆气从下厥起,上行入心腹也。”厥阴,阴之尽也,手厥阴出自胸中,足厥阴下起大敦上至巅顶。阴极阳生,如心阳不振、四肢厥逆及逆气上冲者,皆可选用。《类经·经络类》注:“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曰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俞,指腧穴。此穴在肺俞之下,心俞之上,内应心包络。心包络为手厥阴经,故换言而称“厥阴俞”。又以经脉的生长、发展、消尽次序而言,厥阴乃消尽之意,该穴可治心气不足、四肢厥冷之证,有通经活络之功。

厥阴俞。厥,通阙,阙乃古代宫癜、陵墓等的卫外建筑,用于厥阴经之名,指厥阴经气血为心血的气化之气。厥阴俞名意指心室外卫心包中的干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厥阴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的作用

厥阴俞穴是心包之气转输之处,内通于心包之气,心包为心之围外,代心受邪,也主神志,故和心俞同时配伍应用,为治疗心脏病和神志病的重要腧穴。

厥阴俞穴内通心包络,可降逆回阳。

作用功效:宽胸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病症:风湿性心脏病、心外膜炎、呕吐、呃逆、尺神经痛、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

按摩手法:以双手拇指指关节,对准穴位进行点揉,手法要均匀、柔和,以局部有酸痛感为佳。每次3-5分钟。

13.足窍阴穴

足窍阴穴,属足少阳胆经。足窍阴是足少阳胆经的井穴,五行属金。足即足部,窍即孔窍,阴为阳之对,开窍于耳目的肾和肝均属阴脏,此穴在足部,善治耳目诸疾,故名足窍阴。

足窍阴穴 侠溪穴 人体穴位图

窍,有空隙之义。阴,阴、阳之阴。窍指空孔。《黄帝内经素问》说:“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此五脏皆属阴脏。该穴所主治目疾、耳聋、舌强、鼻塞、口中恶苦诸疾与头窍阴相类,《黄帝内经灵枢·根结》:“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此穴位人体最下,在足第4趾外侧趾甲角根旁1分处,为足少阳脉气所发之地,犹如井泉,故名足窍阴。

足窍阴。足,指穴在足部。窍,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性水液。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的空窍之处。本穴为胆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会点,由于胆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所处为高位,因而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体内,故名。

足窍阴穴,疏肝解郁,通经活络

足窍阴穴有疏肝气、清胆火、熄风热的作用。

足窍阴穴为胆经之井穴,具有清热、安神之特点,主治热病、神志病等。

足窍阴穴系胆经之井穴,有清热养阴之功,所治为心烦,喉痹、舌强,目干、目痛,耳聋,咳而汗出,头痛不可动,月信不调,汗不得出,亦多关于阴藏之窍。

头窍阴之治症,多调之于局部。足窍阴之治病,为导引下行,而通散之也。又凡阳经末穴,皆取名阴象。以其下接于阴经也,如足太阳之至阴,足阳明之厉兑,及本经之“窍阴”,同此一义。古人于经穴命名,照及全面,形同经络巨网,非但一点一线也。

作用功效:疏风清热,通利耳窍。
主治病症: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喉痹,胸胁痛,足跗肿痛,多梦,热病。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揉按本穴,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按摩,可以缓解足跟痛、下肢麻木。

14.头窍阴穴

头窍阴穴,属足少阳胆经。头窍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头即头部,窍即孔窍,阴为阳之对,开窍于耳目的肾和肝均属阴脏,此穴在头部耳后,善治耳目诸病,故名头窍阴。

头窍阴穴 人体穴位图
头窍阴穴 人体穴位图

窍,指五官七窍。穴在耳窍之后阴侧面,又主治头窍疾患,故名窍阴。

窍,《说文》:“空也。”孔窍。阴,指五脏之阴。五脏属阴,皆开窍于头,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以穴能治五脏阴窍之病,如目疾,耳聋,舌强,鼻塞,咳逆,口中恶苦等。

头窍阴。头,指穴处的部位在头部。窍,孔穴、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湿水气。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本穴物质为浮白穴下传的水湿云气,在下行本穴的过程中,水湿云气不断散热吸湿,至本穴后则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天之上部如同空窍一般,故名。

头窍阴穴,平肝镇痛,开窍聪耳

头窍阴穴有清胆热、通耳窍、利咽喉的作用。

头窍阴穴系胆、膀胱、三焦经之会穴,有通络清热之功,对头部耳目口舌鼻诸窍之病,本穴均有调摄之功。

作用功效:清泄胆热,疏风清热。
主治病症:头痛、神经性耳鸣、耳聋、支气管炎、喉炎、胸痛、甲状腺肿、脑膜炎、脑溢血、三叉神经痛、四肢痉挛等。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揉按穴位,有酸、胀、痛的感觉、重按时鼻腔有酸胀感,每次3–5分钟。

15.独阴穴

取穴方法:独阴穴,位于足第二趾的跖侧远端趾间关节的中点。

经外奇穴 独阴穴
图片来源于网络

独阴,经外奇穴名。别名独会。独,一个。阴,阴阳之阴,下为阴。穴在在足第二趾的跖侧远端趾间关节的中点。而足趾下面只有此一穴,故名。

功能作用:活血调经,理气止痛。

主治疾病:胸胁痛、卒心痛、呕吐、胞衣不下、月经不调、疝气。

独阴穴有调理冲任的作用,是治疗女性疾病的重要穴位。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按独阴穴1~2分钟,每天坚持掐揉,可以缓解治疗疝气、胃痛、月经不调等。

本文系多方汇总,以作为自己保健参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权,烦请知会,将立即删除。
(1)
上一篇 2022年6月20日 上午11:08
下一篇 2022年6月20日 下午3:21

相关推荐

  • 经外奇穴:腰宜穴

    穴位解析释义 腰宜穴为经外奇穴;双穴。 腰,腰部;宜,适宜。穴在腰部,治腰部病症适宜选用之穴。 取穴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两侧髂棘高点水平线与脊柱交点旁开4横指凹陷处即是该穴。 功能主治 功效:抢腰健肾、安神定志、理气和中、止痛通便。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痛,妇人血崩,脊柱肌痉挛。 穴位配伍:配次髎、地机、三阴交治崩漏不止;配大敦,隐白(两…

    2022年7月5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带脉穴

    穴位解析释义 1、带脉。带,腰部的环带区域也。脉,经脉中的气血也。带脉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环腰带而行。本穴物质为京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由地部环腰而行,气血所过路径如人之腰带,故名带脉。 2、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既为足少阳胆经之穴又为带脉之穴,故为足少阳带脉之会。 穴位含义:胆经经水在此环腰带而行。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运行规律与…

    2022年4月9日
  • 经外奇穴:定喘穴

    穴位解析释义 “定”,指安定或平定。“喘”,这里指咳喘、哮喘。定喘穴具有止咳平喘的效果,故名“定喘”。 取穴 定喘穴位于肩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大椎穴左右约二厘米处的凹洼中)。 功能主治 功能作用: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主治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肩背痛,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落枕,荨麻疹,上肢瘫痪,上肢麻痹等。 穴位配伍:…

    2022年7月14日
  • 足少阴肾经经穴:复溜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复溜穴又名伏白穴、昌阳穴。 1、复溜:复,再也。溜,悄悄地散失也。复溜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再次吸热蒸发上行。本穴物质为照海穴传输来的寒湿水气,上行至本穴后因其此再次吸收天部之热而蒸升,气血的散失如溜走一般,故名复溜。 2、伏白:伏,隐藏、埋伏也。白,肺性之气也。伏白名意指本穴吸热溜散的水气隐伏着肺金之气的凉湿之性。本穴物质为照海穴传来的寒湿…

    2022年3月6日
  • 冬季养生之道:胖人需补气瘦人要补血

    冬季天气寒冷,容易生病,尤其是体质比较差的人,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冬季养生,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的人,都有不同的养生防病方法,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养生方法,就是根据体型来划分的,胖人和瘦人的养生之法。 胖子拍手补气 胖人相对来说阳气偏虚,瘦人相对来说阴虚火旺。这两种体型冬季养生防病,胖人应补气,瘦人应补血。 胖人要补气 第一招:拍手拍手最好在清晨…

    2020年7月29日 健康分享
  • 人体十二经脉——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图及67个穴位位置图

    足太阳膀胱经活跃时间:申时(15点~17点) 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此时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在体内循环。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清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经络循行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穴,属督脉);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颥部,巅顶部直行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分开下行项后,沿着肩胛部内侧,挟着…

    2021年12月21日
  •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肓门穴

    穴位解析释义 肓,心下膈膜也,指穴内调节的物质对象为膏肓穴外传的膏脂之物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天部气血中夹带的膏脂物质在此冷降。本穴与膏肓穴相对应,膏肓穴为膏脂之物的输出之处,而本穴则为膏脂之物的回落之处,故名。 穴位含义:天部气血中夹带的膏脂物质在此冷降。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冷凝后的膏脂。运行规律:膏脂之物由天部冷降归于地部。 肓门穴,属足太阳膀…

    2022年5月11日
  • 辩证看待敲胆经,否则适得其反

    近年来,随着中医经络等理论的逐渐普及,流行起一种时髦的健身方式——敲胆经。 门诊上也经常见到这样的患者,在给医生叙述病情的时候,说他怎么样健身、敲胆经如何如何。 有些患者敲胆经,确实身体的病症有所缓解和改善,但是同样的健身方法,还有些患者锻炼之后却出现明显的不适,比如:头晕、恶心、身体发热、乏困无力、烦躁、失眠、月经不调等等,还有其它一些头面部上火的症状。 …

    2021年12月20日
  • 足少阳胆经经穴:头临泣穴

    穴位解析释义 头临泣穴别名临池穴。 头临泣。头,指本穴在头部,有别于足临泣之穴。临,居高位而朝向低位也,此指穴内气血的运行变化为由上而下。泣,泪水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寒湿水气并由天部降落地部。穴内水湿从天部滴落于地部。本穴物质为阳白穴上传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吸湿而化为寒湿的降水云气,雨滴由天部降于地部,如泪滴从上落下,故名。 临池名意与头临泣…

    2022年4月5日
  •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会宗穴

    1、会宗:会,会合也。宗,祖宗也,为老、为尊、为长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气。会宗名意指三焦经的阳气在天之天部会合。本穴物质为三焦经的天部阳气会合而成,所处为天之天部,如宗气之所汇,故名会宗。 2、三焦经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水湿稀少,有名而无实,外传的实质物质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三焦经郄穴。 为啥把会宗穴称为宗气的会集呢…

    2022年1月26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