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关穴
为手少阳之络,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三焦经。
外关。外,外部也。关,关卡也。
本穴物质为阳池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行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由穴内出于穴外,穴外的气血物质无法入于穴内,外来之物如被关卡一般,故名外关。
作用功效:联络气血,补阳益气,疏风、清热、利胁;祛火通络。
主治病症:头痛、耳鸣、便秘,发热恶风等
按摩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外关穴3–5分钟,可治疗头痛、耳鸣、便秘。
2、内关穴
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别名:阴维穴。
“内关穴”。“内”,内部也。“
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同被关卡阻挡一般,故而得名。
作用功效: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主治病症:手臂疼痛;肘臂挛痛。心律不齐,心痛,精神分裂症,无脉症等。
按摩法:食指中指合并,两指按揉内关穴3–5分钟,可缓解晕车、呕吐、心痛等。
3、关冲穴
属手少阳三焦经。三焦经井穴,五行属金。
关冲穴。关,关卡也。冲,冲射之状也。
本穴物质为来自三焦经体内经脉外冲而出的温热水气,而液态物由于压力不足不能外出体表,如被关卡一般,故名:关冲。
作用功效:泻热开窍,清利喉舌,活血通络。
主治病症:头面部疾病。热病、小儿消化不良等。
按摩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关冲穴3–5分钟。
4、下关穴
属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经穴,为足阳明、少阳之会。
“下”,指此处穴位调节的气血物质属阴、属下的浊重水湿;“关”,关卡的意思。
“下关”的意思就是说,此处穴位对胃经上输头部的气血物质中的阴浊部分具有类似关卡的作用。
作用功效:消肿止痛,安神利窍,聪耳通络。
主治病症:耳聋、耳鸣、牙痛、口眼斜、三叉神经痛、下颌疼痛、牙关紧闭、面痛、面瘫等。
按摩法:用食指、中指指腹每天按揉下关穴3~5分钟。
5、上关穴
属足少阳胆经。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本穴物质为听会穴传来的弱小水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外部的寒湿水气亦汇入其中,至本穴后气血则变为肾水特性的寒湿水气,故名。
作用功效:祛风镇惊,聪耳利齿。
主治病症:头痛,耳鸣耳聋,口眼歪斜,面痛,齿痛,瘛疭等。
临床运用于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按摩技法:用食指点压上关穴,一面缓缓吐气,按压2秒钟,反复做5次。请以同次数按压左右,每次3–5分钟。
6、膝阳关穴
属足少阳胆经。
“膝阳关穴”。“膝”,指本穴所在为膝部。“阳”,阳气也。“关”,关卡也。
本穴物质为中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向膝之下部飞落而下,飞落而下的经水飞溅出大量的水湿之气并充盛于穴周内外,致使膝以下胆经各穴生发的阳气上行至此时受到格阻,胆经下部经脉的阳气至此后不得上行,故名。
作用功效:利关节、祛风湿、止痛。
主治病症: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脚气;坐骨神经痛。
临床常用于治疗膝膑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
按摩法:用食指中指合并,分别点揉两侧的膝阳关,3-5分钟,
7、石关穴
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
石关。石,肾所主的水也。关,关卡也。
本穴物质为商曲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水液,地部水液不能循肾经上行,故名。石门名意与石关同。
作用功效:升清降浊。
主治病症:腹痛、呕吐、便秘、产后腹痛、妇人不孕等。
按摩法:用大拇指腹点揉,每次3-5分钟,
8、关门穴
属足阳明胃经。
关门。关,关卡也。门,出入的门户也。
经水传至本穴后,由于受腹内部的外散之热及胃经区域自身之热,经水气化为枯竭之状,脾土物质随之屯驻,如被关卡一般,故名关门。
作用功效:固化脾土。
主治病症: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纳呆、身肿等。
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
按摩方法:用手大拇指指腹分别对两侧关门穴点揉,每次3-5分钟。
9、髀关穴
属足阳明胃经。
髀,股部、大腿骨,指穴所在的部位也。
本穴物质为气冲穴传来的强劲水湿之气,谜语即风气,至本穴后气势减弱,随风气冲刮扬散的脾土微粒沉降堆积于穴周,如被关卡一般,故名髀关。
作用功效:健脾除湿,强腰膝,通经络。
主治病症:膝(髋、股)痛、腿膝肿痛等。
临床多用以治疗下肢瘫痪、腹股沟淋巴结炎、股外侧皮神经炎、膝关节。
按摩技法:用掌心对着髀关穴来回按揉,每次3-5分钟。
10、腰阳关穴
属督脉。
腰阳关。腰,穴在腰部也。阳,阳气也。关,关卡也。
本穴物质为腰俞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散热吸湿,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之气不能继续上行,本穴如同督脉水湿上行的关卡一般,故名腰阳关。
作用功效:除湿降浊。祛寒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等。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腰阳关穴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5分钟。
11、关元俞穴
属足太阳膀胱经。
关元穴,脐下关穴元穴也,指气血来源于与关元对应的小腹内部。俞,输也。
本穴物质为来自于小腹内部的湿热水气,所对应的部位为脐下的关元穴,故名关元俞。
作用功效:外散小腹内部之热。
主治病症:腰痛、腹胀、膀胱炎、小便不利、消渴、泄泻等。
按摩技法:用大拇指指腹进行点揉,每次3-5分钟。
12、膈关穴
属足太阳膀胱经。
膈,心之下、脾之上也。关,关卡也。
膈关名意指膈膜中的阳气由此上输膀胱经。
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富含水湿(即为血的气态物)。
作用功效:外散膈膜之热。宽胸理气,和胃降逆。
主治病症:胸闷、噎膈、脊背疼痛、及肋间神经痛等。
按摩法:用两手大拇指指腹端轻轻揉压膈关穴。每次3-5分钟左右。
13、膝关穴
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别名:石门穴。
石关。石,肾所主的水也。关,关卡也。
本穴物质为商曲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水液,地部水液不能循肾经上行,故名。石门名意与石关同。
作用功效:升清降浊。
主治病症:腹痛、呕吐、便秘、产后腹痛、妇人不孕等。
按摩技法:用手大拇指对膝关穴点揉,每次数3-5分钟。
14、关元穴
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募穴。别名:丹田。
“关元穴”。“关”,关卡也。“元”,元首也。
本穴物质为中极穴吸热上行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水湿被冷降于地,只有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上行,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关卡一般,故名关元。
作用功效: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培补元气、导赤通淋。
主治病症: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可调理下焦一切病症,
按摩技法:用手掌根部推揉关元穴3~5分钟。
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